《失控》的读后感大全
《失控》是一本由[美]凯文·凯利(Kevin Kelly)著作,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7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控》读后感(一):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在哪里?
副标题是什么意思?通读本书,我也没找到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在哪?确定本书中有讨论嘛?
这本书信息量超级大,我花了大约10个小时才读完,前几章为作者的科技前瞻性感到惊叹,但是由于本书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读到最后我已经忘记了前几章的惊叹。
推荐大家直接阅读其他人的书评或这读书笔记,亲自阅读太累了。
《失控》读后感(二):书摘
到目前为止,那些原属于生命体却成功被移植到机械系统中的特质有: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以及局部学习。
人们在将自然逻辑输入机器的同时,也把技术逻辑带到了生命之中。
而我不知道,除了音乐之外,人类还能拥有什么更好的天赋。
因为他从三个音符中所构造出的,不是第四个音符,而是星辰。
《失控》读后感(三):科技想要什么?
K.K的失控,出版20年才翻译成中文,我翻开它的时候,又已经过了9年。但我相信,它当时没有过时,现在更没有过时,可能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有幸现场听过K.K的演讲,真的很厉害很有见解的一位前辈,他当时相信VR社交的力量,一度让我梦想投身VR行业。但所谓预言,就妙在它并不总能实现,也许对于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K.K留了一个疑问给我们:科技想要什么?
《失控》读后感(四):失控
这个版本的翻译,完全是失败的,混乱不堪,不是中国话,这样的书来卖,出版社可谓是病入膏肓了!
本来是以极其拜服的姿态去读KK的书的,但是,这样一部大名声在外的作品,可以说,无法理解哪怕是将就理解,浪费时间和精力,外加这两天不堪的大盘指数,更加重了抑郁情绪,出版社应该赔偿我精神损失费1元!
《失控》读后感(五):21世纪,80后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
《失控》读后感(六):翻译的另一种方向
读着读着,竟有一种毫无违和感。转念想到大概也只有这种去中心化的翻译方式,才有此现象。“世上本无“我”,不过是庸人自设之。”“一个活系统的“我”是一个幽灵,是不知晦朔的朝菌。”这分明是久浸东方文化的家伙才能写出来的笔法,何况这“朝菌不知晦朔的典故,真不相信是KK写出来的。不过好的翻译,不就应该这样吗?哈哈
《失控》读后感(七):《失控》-内容的搬运工
决心读这本书,是因为曾有段时间莫名其妙的接触到书名,然后从来怀疑,从来犹豫。近来有闲暇,也啥好看到电子书,顺便读了下,有点言过其实,差强人意。我其实怀疑有多少人是真正读完,看懂,理解的,至少这本书的可读性是很差的,大量辞藻的堆砌,以及“并行式”文章结构。人类或许更适合串行的,符合逻辑的行文习惯和思考方式。大概可定义为科普类读物,或者思想类,未来学,不过肯定是大众的,倘若不是因译文水平的缘故(比较如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确实无力啃原版),估计受众普遍水准要高些,否则很难有读下去的勇气。 接下来谈谈内容吧,很好的阐释了内容搬运工的价值。其实作者似乎没啥原创内容,可能因为编辑身份和阅历接触了一些人和思想,听着不错,摘抄下来,哦,就是这书了。至于书中某些思想的实现,我觉得正如书中所列举的生物进化一样,以当下为原点,空间发散的每一个点都是一种未来的可能,只不过恰好到达了几个预测到的点。失控,或者说稳定性的临界点,是未来学家想要的那一点。机器生物化,或许就是让机械系统脱离人控,走向自控。
《失控》读后感(八):多角度看问题
归根到底,人类的最终命题应该还是揭开造物主的神秘面纱,这种好奇心从未停止过,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人类的能力的延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大大的增加了人类的信心。但我个人一直有一个悲观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在此算是和大家探讨一下: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创造出的所有东西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养分,它们来自头脑对过去所有经历的打碎,提取和重组,最终转化成人类的科学。所有的科技的发展都是源于自然界这个基础的模型,人类的想象力的边界也就在此,人类无法跳出这个界限去看待所有的事物。所以悲观的说,人类基本上无法洞悉世界的神性。无论人类现在多么狂妄的声称已经发现和破译了人类基因密码,但之后你会发现越往下探究越是个无底洞,大自然展现出的永远是表象的东西,而高层面的起主导作用的反而是隐性的东西,这些是人类和人工智能所无法感知的。
另外,对于人工智能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发展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替代人类,造成大量的人类失业,或者更悲观的说成为这些机器的奴隶。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为,不然,只会有一种结果——失控。
《失控》读后感(九):out of control
最后,kk对未来人类的生活给出了几点建议:
1.别去控制别人
去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关系已经成为趋势,别想着再去控制别人,控制这事已经过时了。
2.连接才是王道
单个进化体的价值,由他和这个系统连接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
3.什么都要先跑起来
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再有对错之分。而个体的适应性则变得更重要,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跑起来。
4.要成为专业人才
未来是一个没有全才的世代,大家需要相互协作组成一个整体,所以掌握一个属于你的核心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5.胜者越来越通吃
在一个高度连接、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旦你顺应趋势又方法正确,那你的领先速度会变得非常快,将更容易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模式。
6.边界最精彩
传统的机会存在于核心区的认识可能要被颠覆,未来拥有更多机会的地带将是边界区域,也就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缘地带。未来的创新往往将会从行业与行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激烈碰撞中产生。
7.你要活得更像人
未来,机械性的、纪律性、重复性的事情将会被机器取代。我们需要让自己做更感性,人情味更浓的事情。
《失控》读后感(十):勾画未来世界
与其说我是看完这本书的,不如说我是浏览完这本书的,因为两小时就翻完了,并没有一丝对作者的不敬,我已经通过购买KK三部正版书表示了对作者尊重和看好这本书,这么快看完只是因为自己年龄已经过30,已经过了细细欣赏揣摩书的年龄段。再次强调,通过翻阅《失控》确实是一本好书。
作者的写作方式是常见的外国书那种讲故事的方式,这种方式优点是比较具象化,缺点是有点啰嗦。文章中对未来世界的勾画让我惊叹,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是一部很正能量的书,内容涉及极广,有互联网、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社会学等,用700多页的篇幅涵盖这么多的内容实属不易,一些细节展开讲的话就可以是一本书。在最后作者将宇宙运行的方式归为九律,分布式、递增收益、模块化生长、边际最大化、鼓励犯错误、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谋求持久的不均衡和变自生变是九个简单优美的运行法则。
同时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更加惊叹,年轻时就穷游列国,原来人生还可以活的这样洒脱和具有冒险精神。
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