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摘抄
《重读日本战后史》是一本由[日] 福井绅一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读日本战后史》精选点评:
●好讀,中肯,閒來翻翻還挺好不累。
●我为讲授和出版这样讲义的战后日本击节,也期待中国允许这样的讲师,这样的讲义出现。
●为什么祖国没有这样一本实实在在的战后史?如果有,请大大推荐~
●二十万字不到,可以把战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史梳理的比较有脉络已经非常不容易。政治改革/冷战/泡沫经济 作者的左翼立场似乎伴随轻度被害妄想症,单纯地把一些问题推给GHQ或者美国。有轻度喧宾夺主之嫌… 毕竟是讲给高中生听的讲义,因此史论结合上基本上直接从史实到结论,中间缺乏论证…
●日本人其实有时候真的挺较真的,对自己的权利也是极为看重的。
●是作者所言的革新派史观吧。比较赞赏作者的三观,讲述了从日本战败前夕到3.11东日本大地震之间日本的历史。涵盖了主要历史事件。有的时候其实我们对于邻国并谈不上了解。
●中国高三生对中国当代史的了解应该达不到此书的同等水平吧。除了书好,作者爷爷造型真帅…
●基本史实概况,穿插个人口语化评点。黑美帝,黑政府,同情亚洲国家,也算社会批判视角。
●好看~
●毕竟讲义录,还是太过零碎,但读过之后再看六七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会有更多体会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一):值得阅读
是带着一个明确问题——近代日本国家观,特别是对日本国家主义的生成结构——来阅读这本书的。这本书的分析非常清晰,也非常深刻,很值得一读。作者对历史细节脉络的把握,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代意义,对当今日本经济社会的深层结构都有着非常精细的认知,对日本所处东亚的地缘政治结构,对美日关系对战后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对日本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思想群体的行为认知都有非常明确而深刻的阐释。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二):历史时间和身体时间
二十万字不到,可以把战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史梳理的比较有脉络已经非常不容易。政治改革/冷战/泡沫经济
身体时间和历史时间叠加,历史会在身体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历史行进时个体的无奈也跃然纸上。反乱的年代里,旧秩序在眼前摇摇欲坠,面对新秩序又不知何去何从。同样的困难的呼吸,这一代人也感同身受。 在宣传机器的不断运转、重复下,理智的动物因那不停的轰鸣声失聪丧智,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躯壳。那活泼的生命、罪恶的猛兽、战争的残酷和重建的伤痛,只会化作历史的尘埃,在风中消散殆尽。
作者的左翼立场似乎伴随轻度被害妄想症,单纯地把一些问题推给GHQ或者美国。有轻度喧宾夺主之嫌… 毕竟是讲给高中生听的讲义,因此史论结合上基本上直接从史实到结论,中间缺乏论证…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三):重读日本战后史 重在重读
很多朋友把这本书称作“入门级”的读物,一则语言通俗易懂,调理清晰,二则视角独特,还穿插着大众文化史,确实不失为一本好的课堂讲义。不过这本书命名为“重读”,也是因为在读过其他史学家写的论据详实正经史学作品以后,再来看这本讲义,又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
两点让我印象很深刻:一是日本人的战争记忆也非常惨痛,而且持续的时间更久,以至于今天很多地方还在经历着美军的飞机在头上飞来飞去的噪音,这让我作为在中国和平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无法想象,这对于普通日本人对战争、对政治记忆的塑造影响会有多深。从这部历史来看,日本不能称为一个独立的正常国家,而是一直生活在日美安保体制之下,仰人鼻息。这是历史遗留的产物,不足以让人惊讶。但是让人觉得惊奇的是日本对此的接受程度,这与我们追求民族独立、强烈的伟大复兴愿望、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很大的不同,矛盾的自尊心与接受这种现实在日本是共存的。反对的声音其实从未停止,但是如今却日益衰微了。
二是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评论里很多朋友嘲笑这本左翼书籍对共产主义吹了彩虹屁。日本的成功与奇迹在书中确实没有很多论述。不过作为一本讲义它唤醒的是日本学生对历史的重新审视,这本书面向的是日趋右倾化保守化的日本政治思潮中,日本的高中生该如何去重新审视战后史。所以它的价值并不体现在让我们这些看中国史书长大的中国人觉得舒适,而是看日本教科书长大的日本学生“重读”日本战后史。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四):一本入门级的日本战后史
福井绅一的《重读日本战后史》,是作者将自己三十来的讲义整理后出版而来。书不厚,大约三百页,随着时间编写,大略将日本战后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的变化简要述之,读完之后,很有一种提纲挈领的感觉,对于日本战后史的入门,是非常有益处的。
作者是一位明星讲师,而且是相当于中国重点高中的骏台预备学校的明星讲师。所以,在书中,不但要给学生讲述历史,更传递给学生看待历史的方法以及体会历史的经验。这一点,是这本书尤其有趣的地方。比如,作者认为历史并未远去,日本战后史就活在生活中,那些老一辈的人,就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而存在着。作者强调身体时间和历史时间的交叠,让历史给人的身体记忆复活,这是一个很有温情的表达。想想中央台的《客从何处来》,那种寻找亲人身体记忆和历史时间的辉映,多么让人唏嘘。作者还提到一点,学习历史,要善用虫之眼和鸟之眼。这一个比喻真的贴切入心。顾名思义,虫之眼存于土壤,是要学生去体会当时历史下人的生活、习俗、情感、愿望,去贴近时代的气息;而鸟之眼,又是从天空中,看那历史长河的滚滚奔流,不停不息。这与钱穆的对本国史要怀有一种温情,是多么的相似。
这本书是入门书,也是教科书,所以详古略今,但这正是日本战后史的特点。日本的当代历史,其基础和框架,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所建立的,美国对于日本的定位,决定了日本战后的政治走向,而日本国民的觉醒,又引发了社会、文化的动荡。这本书,对战后史做了一番很好的梳理。值得一看。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五):初读日本战后史
虽说是“重读”,但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正儿八经阅读日本战后史。其中不少事情也是让人大跌眼镜。例如,二战投降后第三天,日本内阁“为美国大兵提供卖春服务”。不过更多的是了解学习了日本为什么会走上战争的道路,战后日本宪法的制定,“军国主义”思想如何“复辟”,美国对日本的影响等等。
例如,帝国主义的定义“为寻求海外市场而侵略并对他国实施殖民统治的资本主义最终阶段”,而作者认为,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的日本,因为国内市场狭小(农民被压榨,穷,没有购买力),才走上了对外战争的帝国主义道路。
在战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间接统治日本的期间,制定了《日本国宪法》,明确了天皇无实权,仅有象征意义。并且,在冷战正式开始前,美军驻日本司令部的专家们,其实是想将日本打造成,真正的民主,和平的国家。甚至超越当时的美国。《日本国宪法》里就包括连当时美国宪法也没有包括的妇女权利。但是冷战开始之后,将日本打造成“反共防洪堤”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很多日本甲级战犯都被释放了,甚至战时战争经济负责人,甲级战犯岸信介,还在战后当上了总理大臣,组建了自己的内阁(1957-1960)。日本也在美国的允许下,开始重新拥有军事力量(自卫队)。各种法律法规开始“开倒车”,包括对教育/教师的“监控”和对反对游行的镇压。甚至,2006年安倍晋三内阁还将“男女共学”从《教育基本法》中删除了。
经济方面,简单来讲,日本依靠再次“吸血”昔日殖民地,朝鲜半岛和越南,达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复苏。这其中包括,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为美军提供后援物资支持,并又在战后为韩国提供生产资料。1968年日本的GNP就已经仅次于美国了。
当然,被占领的日本并不是只从美国那里得来了好处。首先,美国可以“随意”干涉日本内政,其次美军在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拥有”治外法权”,然后美军可以在日本建军事基地,且日本还要向美军支付“关怀预算”,最后美国对冲绳的军事占领一直持续到了1972年,至今日本境内的美军基地75%都在冲绳。并且,在这里还发生过,强征土地,枪杀大妈,强暴少女的事件。
总的来说,战后的日本走到今天,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和支持。并且现在,美日同盟也越来越紧密。未来的日本,到底会变成怎么样,我们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