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方怪谈》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东方怪谈》读后感锦集

2021-05-04 01:43: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方怪谈》读后感锦集

  《东方怪谈》是一本由[日] 小泉八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怪谈》读后感(一):《东方怪谈》两个有趣的故事

  佛教的譬喻

  《东方怪谈》读后感(二):以“明怀秀才”一篇看本书译者的不认真

  “明怀秀才”这一篇译自小泉八云Some Chinese Ghosts的 The Story of Ming-Y。

  既然Some Chinese Ghosts这本书讲的是中国的鬼,那么其中的故事自然取材自中国的民间故事或者话本。而这一篇就来自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第三十四回女秀才移花接木的序言部分。

  译文一开始的部分也翻译出了文章取材自《今古奇观》这一内容。

  然而这本书翻译的内容,其人名,年号,诗歌都全然不对,完全是译者根据读音(有的还不是音译,比如主人公的名字)楞翻。

  本来这篇故事并非中国有名的民间故事,作者小泉八云又在原文的基础上,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改写,增加了很多内容,其中的人名,地名,朝代的英译又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译者找不到出处,音译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篇文章作者一开始就点名取自《今古奇观》(原文:Kin-kou-Ki-Koan),而译者也翻译出来了,那为什么都懒得去翻一下今古奇观的原文,以致于错的如此离谱!把诗人郑谷(原文Tching-Kou)译作顾青,把小桃花绕薛涛坟(原文:Surely the Peach-Flowers blossom over the tomb of Sie-Thao)译作谢桃坟上桃花开,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孟沂(原文:Ming-Y)不叫明怀,女主人公是薛涛(原文:Sie-Thao)不是谢桃,故事发生在明洪武年间(原文:Houng-Wou)而非“明孝宗皇帝统治年代”(这个错的最离谱,根本不知道怎么译出来的)。

  从这一篇就可以看出本书其他译文的质量了,着实堪忧。

  不知道出版社为何要出这样一本,译作粗制滥造,完全不做考据的书...

  : 书的名字也够让人吐槽的了,有些故事根本不发生在东方。

  《东方怪谈》读后感(三):小泉八云笔下的诡谲世界

  作为日本灵异文学的开山鼻祖,小泉八云并不是地道的日本人,而是一位娶了日本女子之后才加入的日本国籍。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却丝毫看不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障碍,反而让人领略到神秘而悠久的东方神韵。

  《东方怪谈》是小泉八云的灵异文学代表作。这个书名很容易给读者一种“神鬼出没,诡谲玄幽”的直观感受。但小泉八云的诡谲世界里并不只有鬼神传说,更可见得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世间百态的无常迁变,当然,由于书中故事以东方文化为背景,因此也不失为一本了解古代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宗教文化的入门读物。

  小泉八云的文笔华美绮丽,而又颇多地从古代印度史诗、古代中国历史和《古兰经》中引用典故。这些以华美文字讲述出的故事,却都有着深刻的哲理;看似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进行的完善,却又比民间传说更富于寓意。在小泉的笔下,举凡是人们身上具有的贪嗔痴慢疑等诸种不仅完美的本性皆得到了深刻的揭露。这些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并不难懂,但在读完故事之后,我们还不能停止思考的脚步。故事只是揭露了人性之贪婪狡诈、自私自利的一面,我们所要做的却是看到人性中的阴暗面,并且,毫不回避地面对它。

  这些故事,虽然写的多是神鬼之事,可折射的却是现实人生百态。故事所揭露出的人性阴暗面看得多了,或许我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人、类似的事时,也就能勇敢地面对、智慧地周旋了吧。所以,虽然小泉八云构建的文字世界波云诡谲,可人世不也是一样的变幻莫测吗?在这变化多端的现实人生里,总有些东西是值得人们铭记的,比如真挚的爱情、洞悉世事真相的智慧以及坚贞、勇气和信念。想来,小泉八云创造出这样一个个光怪陆离、诡异丛生的世界,无非是为了展现人性,同时也展现神性。在他的故事里,多少会有一些惩恶扬善、褒扬智慧善良、贬斥愚痴邪恶的内容。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与中国的《聊斋志异》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千零一夜》是有些相似之处的。所不同的是,小泉八云的故事里,漂浮着浓厚宗教气息,而这种宗教气息中又融合进了作者对世间众生的温情。

  虽然故事很好读,道理也很容易理解,小泉八云打造出这个诡谲世界的目的,便是要我们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营养成份,而不要仅仅只是把这些志怪故事当作空闲时的谈资。

  《东方怪谈》读后感(四):说不尽的故事怪谈,道不尽的东方哲学

  一百多年前,当步入中年的赫恩来到日本松江生活时,他一定没有想到几年以后他会为了娶士族小泉家的日本女人节子为妻,并为了把遗产留给她,而入赘小泉家,取名为小泉八云,更没有想过会成为近代极富盛名的“日本通”。当然,小泉八云不仅仅只是“日本通”,他在流浪各国的艰难生活中,将异国情调同西方的本土文化进行了一次大的融合,将来自东方的想象力同他一生的传奇结合在一起,故而产生了这本充满了故事味、人情味的《东方怪谈》,如果说故事味是这本书“怪谈”的总括,那么人情味则来自于他那对于“东方哲学”的深层领悟。

  在《东方怪谈》中,我们可以读到《恋爱故事》这样超越宗教限界、永垂不朽的爱情,也有出自本心背叛爱情的《鸟妻》;可以读到对生命思索的《鸽子布奇马尔》,也有难以改变命运、流露东方哲理的《夜摩王》……关于生命与死亡,关于执着与放弃,关于真实与虚幻,小泉八云用一个个精巧的小故事,构成了他对于东方哲学的“碎片”,并逐渐拼凑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东方世界观,在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小泉八云的东方世界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日本、中国到印度、以色列中东地区,甚至于埃及也有所保留。或许是因为日本对于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与发扬光大,小泉八云将东方哲学多数映射在“佛教”的身上,有好几个故事都充满了佛教“无欲无求”的思想观念。最典型的就是《佛教的譬喻》,他用了经典的一问一答的模式,从人生的多个角度来阐释这种无欲无求的心境。最核心的话语不过是:“我们能够在一起不过是宿命使然,但总有一天我们必将永远分离。人的生死没有确定的时间。”正是因为没有永恒,所以不必困于心,达到无欲无求,就不会痛苦难受,心静而人静,充满了宿命论的味道,小泉八云对于佛教的领悟显然很有门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本书中也收录了多篇关于中国的故事怪谈。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织女传说》,讲述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有颜真卿这种神化的“烈士事迹”,相对而言,那种《聊斋志异》的味道要浅淡不少,只有开头的一篇《明怀秀才》演绎着一段莫名的人鬼情缘。小泉八云显然更关于许多外国人所着迷的儒道文化,如果说《颜真卿的归返》是对儒家大义凛然的一种尊重与敬佩,那么《织女传说》就是在中国常说的知恩图报,他撇去了爱情的部分,多只剩下教化的成分,故而读起来会有些索然无味。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东方怪谈》里看到超出中国但却是来自整个东方的一种大智慧、大哲学,因为它讲述的不仅仅只是异域风情,更是另一种方式的际遇与命运。

  《东方怪谈》读后感(五):一书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初读小泉八云的《东方怪谈》时,感觉与他的另一部《怪谈》差别略大,以往的作品包括《怪谈》在内描述的大都是日本本土的民间故事,大多涉及妖魔鬼怪之类,但是这部作品虽然主题脱离不了怪力乱神,但是不再拘束于日本,而是涵盖了印度、中国等东方诸国的各种神话寓言。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由三十三个小故事组成,故事短小但是不失精彩,读起来朗朗上口,毫不费力,即使跳跃着看也毫无影响。

  小泉八云用他独特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奇异的东方世界里,这个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尔虞我诈。我们在这个光该陆离的世界里看尽人间百态,尝尽酸甜苦辣。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古到今,美好的爱情一直被世人所传颂,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至今脍炙人口。小泉描绘了五个同样动人的爱情故事,恋人们高呼“就算我们不同信仰、不同种族,只要我们相爱,为何不能在一起”的誓言,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这样的爱情观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很鲜见了,我们只能仰望与期待。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人生在世难逃一死,世间万物无论怎样变化都无法永恒不灭,这是自然定律我们无法与之抵抗。我们的肉体无论多么美丽,我们的物质无论多么富足终将会消失不见,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有我们的思想与精神,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会变得更谦逊与坦然,读这第二部分能使我们心灵平静,精神得到一定的升华。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在审判的天平上,善恶分明不同道。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要抑恶扬善,决不能对恶人行善,那是对恶人的纵容,只会使他们越来越嚣张,最后受迫害的还是善人。只有这样做,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美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我觉得这第四部分和第二部分交相呼应,可以一说。生死天命,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谁也带不走任何东西,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来时坦荡荡,走时自然也不带走一丝一毫,唯有德行是我们永恒的伴侣。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德行,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倒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

  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小泉用七个善恶分明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灵纯洁善良的人,只有善人才能得到他人和自己的尊重与恩惠,恶人终将会受到惩罚。

  此书到此已完结,但小泉八云创造的这个世界还在继续运作,在我们的生活中仍依稀可见它的踪影,留给我们无限感慨和回味。

  《东方怪谈》读后感(六):当西方哲学遇上东方寓言故事

  在之前,只知道明代斐罗天有个天才儿子叫明怀,却不知道明怀还跟一个叫谢桃的美丽的女鬼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在之前,只知道颜真卿的书法独步天下,却不知道颜真卿是佛陀座下神狮的化身。

  在之前,只知道牛郎和织女的代表着异地恋,却不知道牛郎母亲的墓穴是一个风水宝地。

  在之前,你知道东方的寓言故事包涵的一些东方的生活哲理,却不知道在一个西方作家笔中,它们有不一样的阐述。

  卡夫迪奥.赫恩(小泉八云),一位生于英法,在美国生活学习21年最后选择入赘日本的一位作家学者,以西方哲学思想去了解东方故事。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语言风格去阐述不一样的东方寓言。“怪”的想法,“怪”的语言,谈“怪”的东方故事。

  《东方怪谈》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加进作者的看法,对罗马、埃及、中国等东方的寓言故事进行重新打包装,全书总共分为五个大类,从恋爱、到命运、生活一些细节的做法、社会法则等等表现出自己不同的世界观。三十三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寓言故事不单单是讲故事,更是在表达人生。寓教于乐,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通过一个故事,去让我们对日常行为进行思考,对命运进行思考,对人生进行思考。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农夫带着它年轻的儿子去田里干活,儿子被蛇当场咬死。而父亲没有对儿子进行任何措施,任由儿子的尸体被暴晒,而没有停止工作。婆罗门的人刚好经过,对这个父亲的做法不理解,并去到农夫家给农夫儿子的母亲、兄弟、姐妹、妻子报告小农夫死去的消息时,一家人冷漠的表情、语言代表不一样的人生观。

  永恒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见证永恒的死亡,选择的智慧决定了生命本源的意义。

  人生,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

  人生,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

  人生,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

  故事也一样,每个人对不同故事的看法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别人不一样的看法,并且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观点去完善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完美。当西方的浪漫遇上了东方的严谨,会有怎样的一个效果呢?

  《东方怪谈》读后感(七):《怪谈》亚洲版

  小泉八云,日本怪谈文学的鼻祖。当然,小泉先生还有另一个名字,希腊人拉夫卡迪奥·赫恩。拉夫卡迪奥·赫恩十九岁前往美国辛辛那提,娶黑人女子佛雷。1890年,抵日本,居松江。又一年,四十一岁,娶松江破落藩士家女小泉节子。1896年,四十六岁时,入日本籍,取日本名小泉八云。1904年,病逝。 也就是说小泉先生在日本仅仅生活了十五年,而这十五年正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最为蓬勃发展的时间。

  小泉先生用这十五年时间,搜集了众多日本民间故事,以英文改写成短篇故事,集结成《怪谈》一书。《怪谈》一书被称作日本版的《聊斋志异》,其中收录的作品对于现在的电影、漫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目前日本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雪女”这一角色,就是小泉先生在《怪谈》一书中将其由传说整理成文的。

  而醉心于怪力乱神故事的小泉八云,在写下日本怪谈之后,又将着眼于整个东方世界的玄幽传说之中,于是他将印度佛教、伊斯兰教经典以及中国民间传说进行收录,于是就有了这本《东方怪谈》,所以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前作《怪谈》的亚洲版。

  本书故事涉及了不被世俗宗教所接受的忠贞爱情,例如《恋爱故事》中,不同宗教信仰的一对情侣,无法生活在一起,从而宁愿放弃自己的信仰而死去,在来世与对方长相厮守。《明怀秀才》里,秀才于一个深宅中因诗词遇到了一位秀丽的女子,与之欢好,想着共度一生。最后才发现这位女子其实早已离开人世几个朝代。就像这章的章名一样:穿越坟墓跟随你。可以说作者本身的感情之路也并不顺利,与黑人女子非正式结婚,取日本女子,都不被世俗和种族歧视者所接受,所以作者也有着借这些故事,表述自己对于爱情的执着。

  收录的故事中也有很多关于人性的直接揭露,《强盗的孩子》一节中,国王收养了一位强盗的孩子,但是早已看出了他的野心,说道狼的孩子,就算让他和人的孩子共同长大,他依然是狼,但是大臣们却忘记了国王的嘱咐,最后都死于这位强盗之子手里。小泉八云幼年玩耍时伤左眼,从此成为了小泉八云心上一大重负,所以我们看到的小泉先生的照片一贯侧立,从而掩藏自己伤残的内心阴影,但也表现了小泉八云先生醉心于鬼怪故事的一个心结,于是小泉先生写到了永恒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见证永恒的死亡,小泉先生的内心还是有着一份对于难以逃避的命运的执念。

  本书的收录与中国近代的袁珂先生《中国民间传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篇幅都不长,但都是那些直指人性最深处的故事,涉及复仇、命运这样沉重的话题,也包含忠贞、奉献这样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所以我们叙述这些人鬼故事、诡异情节,但其实最终,还是为了告诉世人这世界上最大的鬼怪,其实就是我们某个最黑暗的内心角落。

  《东方怪谈》读后感(八):以怪见人世 以瞬间见永恒

  作者:我家房子背后多的是

  《东方怪谈》以志怪录的面貌走向读者的视野,才读不过三两个故事,就已经探讨了普世的大部分主题---爱情 命运 因果 善恶 牺牲 德性 信仰 自由…等等。神怪故事,灵异现象也不过是幌子而已。小泉八云穿越文化屏障,将东方与西方宗教经典以及民间流传的志怪故事用最平凡的语言娓娓道来,故事中鲜为人知的人物和鬼魂,丰满而玲珑,无一不生动的反应了人世百态。

  “等一个故事,还是等一个人”“永恒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见证永恒的死亡”这种极具哲学感的语言被作者运用得游刃有余。整本书,都在用怪诞和与众不同的元素阐述最平凡,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人间现象。我在故事里看到丑恶,却又看到了美丽;看到了死亡,却又看到了生命;看见了幻境,却又感受到了真实。在神怪的世界里,竟然时而瞥见真实的市井,时而触碰到世人的内心。

  还没有读完整部作品,就已经能够让人不断反思信仰 牺牲 意志以及对内心孤独的解读。“念念相续,无有穷尽”还将人引入对宇宙的思考当中来,循环和因果怎样存在,欲望如何起源?源源不断的问题被抛给了读者,却又在故事中逐一解开。

  这不仅仅是一部“鬼故事集”,更区别于“心灵鸡汤”。就算再简短的小故事,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惟妙惟肖,幻境与现实也描写得入木三分。作者在对故事的选择和阐述过程中,不拘泥于市井八卦,家长里短,也有反应时代大背景的更加立体的事件。书本的最后,用了“优玛”这个故事来探讨平等 自由,爱与牺牲这些话题,生动描述了一个制度的终结时,人类面对权势崩塌时对愤怒 仇恨,甚至恐惧的真实反应。人性深处的残暴 极端和孱弱,被作者运用不同角度传达出来,引人深思;而与之对立的宽容 博爱,理智和坚定,也完全没有因为对暴动描写的篇幅很长而埋没。我们仍然能够在丑恶中看到美好,在死亡中看到生命……

  或许,真的如书中所说的“有个世界,不能结伴同行”,我个人并不怀疑。我相信作者想要传达的,就是保有自己。正如“优玛”里面所说的情况,优玛最终并没有人云亦云的参与到反对白人的动乱中去,在战乱的当口,她保有自己的人性,依然守护自己的小主人。让我想到乔治奥威尔说的:如果你感到保持人性是值得的,即使这样不能有任何结果,你也已经打败了他们。

  《东方怪谈》读后感(九):民间故事的弦外之音

  小泉云八,被称作日本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出生于希腊,成长在英、美等地,却被日本人安逸的生活所感染,为了留在日本,他毅然与英国杂志社毁约,著有的《怪谈》让他成为长着西方面孔的日本人。《东方怪谈》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日本的灵异、鬼怪的故事,而是东方的民间故事,包括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国家等,这些故事中暗示着人与人的关系,写出了民间故事的弦外之音。

  本书收集了33个民间故事,分为5章。每章之前作者都写了他对一节的总结,涉及爱情,生命,德行,善恶,同时这些故事也展现着东方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神与人的情感,灵魂的诅咒等。这些故事,无论随着时间多久,都不会褪色,它依然给人们一种感动,一种警醒,一种暗示。

  《恋爱故事》是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作者用“悲伤”垫定了本书的基调,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不同的宗教而不能在一起,在世时为了独自的信仰必须忍受着相思之苦,当死亡到来时他们为了彼此的爱情,来世都为另一方舍弃自己,这是真爱呀,同时也是一种悲凉。它诉说着人们,“真爱”是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己,不求回报,无论何时爱不会消失也不会褪色。回头看看都市的人们爱情已经不是爱,大多是物质与前程的一种利用关系而已,所谓的真爱可能真的只能存在书中了。

  现代生活中越来越讲究孝道,看看近几年中央台的宣传片不难看出,陪伴老人,关心老人,空巢老人成为关注焦点,而书中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大钟之灵》《织女的传说》。《大钟之灵》中的孔爱为了父亲不被永乐皇帝的责罚,以自己少女之躯铸造大钟挂,钟声深邃清亮,铿锵有力,能够传到百里之外,可是在钟声回想时还能听到悠长而低沉的呜咽声,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记述着一位孝女。《织女的传说》,中国人太熟悉了,董永大孝子,他与织女的爱情家喻户晓,织女给董永带去了财富,也是对这位孝子的一种回报吧。

  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优玛》,她只是一位黑人的保姆,昔日殖民时代,她的地位很高。作者用这样的故事,告诉了人们善恶,因果回报,同时也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优玛虽然是保姆,但是生活在富人的家中,小姐信任她,爱她,女主人尊重她,希望她有更好的将来,对待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她用她的一生回报着这家人,在黑奴战争到来时她守护着她们,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善恶,因果终有报,无论是谁,当你真心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同等的给予。

  故事不仅仅是这些,小泉的《东方怪谈》还涉及人性的执着,如《夜摩王》,婆罗门为了儿子复活执着寻找死神。人性的善行,如《强盗的孩子》,当狼的孩子被善良的国王养大,可是孩子最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等等。

  《东方怪谈》给了我们不同的角度看人性,同时也警示着现代的人们。

  《东方怪谈》读后感(十):嗯,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意外了

  阅读这本书真是一次意外不断的经历。

  作者是历史上著名的日本迷鬼佬,现代日本怪谈文学的鼻祖小泉八云。

  书名叫《东方怪谈》(嗯,东方两个字下划线)。

  封面是一堆又一堆的日本妖怪。

  画风还如此和风。

  我想,任谁都要以为,这应当是一部日本的怪谈小故事集吧?

  然而我错了,错的离谱。

  这本书里收集了小泉八云在世界各地收集改编的一系列民间传说和故事。有犹太的,有印度的,有非洲的,有阿拉伯,甚至还有中国的。

  然而,偏偏没有日本?编辑们,你们这样做真的对吗?之所以要用日本妖怪做封面呢?是不是想存心误导读者呢?

  好吧,先放过封面,来吐槽从书名。先看“东方”两个字。好吧,如果印度、阿拉伯、中国对于西方人来说,确实是属于“东方”的话,那么,埃及也算东方吗?北欧也算东方吗?罗马都是东方吗?你们把这些地方的故事编辑进去究竟是什?么?鬼!?再看“怪谈”两个字。看到这两个字我就生气,怪谈你妹!!请问整本书里有多少故事能够被称为“怪谈”?寥寥无几吧?里面有爱情故事,有赞颂智慧的故事,有宣扬宗教的故事,有粗粝原始,不知主题的意识流故事,甚至还有法属殖民地黑奴造反的故事。然而,唯独没有让人背脊发凉的怪谈故事。

  我不是说这些故事不好。事实上,小泉八云收集的这些故事里面,有一些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整本书没有一点整体感和系统感,篇目之间差别迥异,让人觉得是编辑为了凑字数,从作者等身的著作里,随意筛选了一些就往书里塞。导致挺不错的故事组合起来,反倒有一种浓浓的山寨气息。唉,话说回来,山寨确实是山寨啊,小泉八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怪谈》,加上东方二字另成一本,给人的感觉就像是adidas 和 asbidas 的关系一样——山寨!唉,只能怪自己准备做的不够,被耍了。讲道理新星出版社也是不错的出版社了,怎么会出这样的书呢。

  最后吐槽一下翻译吧。很多地方翻译的佶屈聱牙,大段大段的形容被“的”字附在了长的不能再长的句子上。此外,很多历史、地理、常识方面的专有名词没有遵循约定俗称的翻译法。比如阿拉伯翻译成“亚剌比亚”,哈里发翻译成“哈利发”,《塔木德》翻译成《塔尔穆德》,提图斯翻译成缇达斯。种种,让人感觉翻译一点都不认真。但是,翻译中最高能,还在下面,看到的时候我当场就笑出了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