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称与不对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对称与不对称》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08 00:45: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称与不对称》的读后感大全

  《对称与不对称》是一本由李政道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一):一位文科生的读后感

  作为一位文科生,拿到这本书看第一眼简介:诺贝尔物理学将获得者,李政道物理科普代表作,甚是惊喜。想当年我认认真真写的物理卷子都没我同桌蒙答案对的多,果断弃理从文。如今遇到此书,如果能把我的物理拯救一下也是好的。但真正开始阅读,我发现我高估了自己,我的物理可能还是无药可救了。

  但不得不承认,作者从天文、历史、绘画、诗歌、建筑等多方面阐述了物理中对称之美,再配上一些图画,已经尽力帮助读者去理解了。从屈原的《天问》认识对称的重要性,到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提出“物理”一词,再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张衡的浑天仪,吴冠中柳与影的对称。无不体现了“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联想到中国建筑,传统宫殿一般讲就对称,展现皇室的严肃工整。而苏州的园林,却在不对称的蜿蜒曲折中多了一份灵动与别致。有时候对称与不对称的取舍,依赖于一定的主观目的,但客观的存在,难道就有绝对的对称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称也存在不可测量,“只要某个不可测量变成可测量,那就有对称性的破坏”。

  毛爷爷当年会见作者时,从哲学观点上和作者探讨了对称的问题。作为一位文科生,我竟然在作者的一些论述中,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哲学哈哈!“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而实验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没有实验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就漂浮不定。没有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就会犹豫不决”。这也对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来源、基础及检验标准,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作者展望21世纪科学发展前景也指出,物理学还将有重大的发展。发展是普遍的,我们从未停止对物理学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物理学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也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知识之间相互贯通,所以还是要多读书呀!

  虽然这本书我并不能看懂,但探索知识盲区的勇气,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也是一种收获吧!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多维度的分析和解读,也使事物更加地立体。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二):一位文科生的读后感

  作为一位文科生,拿到这本书看第一眼简介:诺贝尔物理学将获得者,李政道物理科普代表作,甚是惊喜。想当年我认认真真写的物理卷子都没我同桌蒙答案对的多,果断弃理从文。如今遇到此书,如果能把我的物理拯救一下也是好的。但真正开始阅读,我发现我高估了自己,我的物理可能还是无药可救了。

  但不得不承认,作者从天文、历史、绘画、诗歌、建筑等多方面阐述了物理中对称之美,再配上一些图画,已经尽力帮助读者去理解了。从屈原的《天问》认识对称的重要性,到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提出“物理”一词,再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张衡的浑天仪,吴冠中柳与影的对称。无不体现了“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联想到中国建筑,传统宫殿一般讲就对称,展现皇室的严肃工整。而苏州的园林,却在不对称的蜿蜒曲折中多了一份灵动与别致。有时候对称与不对称的取舍,依赖于一定的主观目的,但客观的存在,难道就有绝对的对称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称也存在不可测量,“只要某个不可测量变成可测量,那就有对称性的破坏”。

  毛爷爷当年会见作者时,从哲学观点上和作者探讨了对称的问题。作为一位文科生,我竟然在作者的一些论述中,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哲学哈哈!“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而实验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没有实验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就漂浮不定。没有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就会犹豫不决”。这也对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来源、基础及检验标准,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作者展望21世纪科学发展前景也指出,物理学还将有重大的发展。发展是普遍的,我们从未停止对物理学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物理学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也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知识之间相互贯通,所以还是要多读书呀!

  虽然这本书我并不能看懂,但探索知识盲区的勇气,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也是一种收获吧!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多维度的分析和解读,也使事物更加地立体。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三):物理不及格可以读这本书吗

  

走出阅读舒适圈,想着可以提升一下自己,于是选择了这本科普代表作,物理雾里,对我而言这本书终究还是太难读懂了。

李政道老师的《对称与不对称》是讲述“宇称不守恒”理论的科普小册子,阅读时本tbbt粉丝不禁思考:这个科普受众是我吗?Sheldon Cooper小时候肯定看得懂这些内容吧。 这本书的设计非常打动我,封面深蓝色配金色的字,很有宇宙银行浩瀚无垠的感觉,配套的小书签也是很好看了!还有附加的物理群星闪耀图,很棒!

在书的内容上,既不是Sheldon也不是Paige的我,一个平平无奇的高三模考物理16分的理科女生,看这本书合适吗?其他像我一样的物理后进生还要看它吗? 我觉得还是可读的。阅读总是有所得的,虽然深奥,这本书总还是科普路线,能给像我一样的普通人看。如果说这本书的知识量总共是十分,只吸收了一到两分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理不清某图形到底有几重对称,也看不懂两个文明世界要接触为什么要在电荷符号与左右螺旋定义上达成一致,不过我知道了屈原《天问》里论证了天、地都应该是球状的,并且提出了地球是椭球的可能性。 书里还有许多插图,大家的山水画、李政道先生自己画的画、文物复原图以及其他图解注释,这些图对于内容理解也起了辅助作用。 阅读时许多名词让我感觉熟悉又陌生,六年没学物理的我对于是否学过这些知识真的毫无把握,只能一边读一边上网查阅理论概念,这也是对高中物理的回顾了。

在读到第12章《真空激发和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时看到了“对撞机”,虽然理论看不懂但想起来Dr. Sturgis(Young Sheldon里的角色)这一季无法在大学里照顾Sheldon就是因为他要去研究超级对撞机了,发现看剧内容和书内容有连接感觉也很有意思。

另外在阅读时发现书里内容好像印错了(看不懂但也是莫名自信大胆质疑),发了微博艾特出版社,运营小哥哥有私信询问情况,后来责任编辑也有联系核实。每本图书发行除了作者书写,也离不开其他工作人员的付出,他们的名字不会像作者名一样被读者关注到,但也很感谢大家的付出,感恩!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四):散发着文学气息的科普著作

本书作者很牛。李政道先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一生成就显著。24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哥伦比亚大学200年来最年轻的教授,31岁获得诺贝尔奖,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李政道先生对我国物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从来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能够读一本李政道先生的书,这次共读活动选择这本书,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本书内容理论性很强。作为物理学科普读物,本书读起来相对枯燥,虽然作者力求生动直观地叙述抽象理论,但是读起来还是挺吃力的,须静下心来专心至志地慢慢读。五一假期算是吧这本书啃了下来,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对于理工科专业人士,可能会好读些。好在书的选题对称与不对称,相对来说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与审美息息相关。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对周围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自己的审美能力也有所提高。总的来说,仍旧一知半解。

本书插图和表格很多。多达50余幅,这些插图和表格配合文字说明,让读者更易于读懂作者所描述的内容。插图有名人画作,比如张弘的山水画,李可染的《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吴冠中画的柳;也有普通人的简画,比如常沙娜的画,甚至作者本人为一首英文诗配了一幅儿童放风筝的画,画中的男童惟妙惟肖,与诗文配在一起煞是有趣。也可见作者不是一心只知埋头做科研严谨治学的古板的“老学究”,实乃一位风趣幽默很有意趣的生活家。也正是作者身上的这些可爱之处,让这本书更具有可读性。

本书文学色彩较为浓郁。真的没想到屈原是最早认识到对称重要性的人,毕竟他是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还是一位文人。作者引用他《天问》一诗,看得出,诗里运用几何对称来论证。作者在介绍时间反演对称时,引用了吉尔伯特和沙利文歌剧《皮纳福号》中的台词,以及米尔恩的诗,有趣的是,作者还给加了四句。在基本粒子那部分内容野生有趣,作者考证了甲骨文,发现公元前13世纪,就有位于心宿二附近的一次新型爆发的记载。《宋史》中对对超新星爆发过程亮度变化的记载,与现代天文知识完全符合,可以说,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斐然。

读这样一本物理学科普著作,不求全懂,部分明白,也算是极大的收获了。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五):读《对称与不对称》

  

本书收录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18篇科普短文及其1957年12月11日在诺贝尔物理学奖授奖会上的演讲。主要阐释了对称与不对称问题在自然界、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存在和表现,重点阐释了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验证的科学方式阐释世界的,人类社会最早是以神话来阐释世界,解释不可知现象,以获得内心安宁。此后有了以哲学阐释世界的方式,而今人类更多的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索宇宙的奥秘。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从经典物理力学到量子世界,都在不断地拓宽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边界,形成新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李政道先生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对称的科学研究为人类物理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对称与不对称》对相关的原理做了阐释。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普通人如同新的神话,完全超越我们的理解接受能力。所以作者书写时从科普的目的出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大量的图片呈现以及比喻类比的方式去阐释抽象的道理。可对于一个学文科的人来说专业性似乎还是太强,我只读懂了一少部分内容,但依然获得许多新的认知,比如对称显示宇宙之美,不对称构成宇宙之实;在艺术表现中,绝对的对称会显得呆板无生气,对称中有一点不对称才可以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对称原理源自基本量是不可观测量,观测量变成可观测量则对称性被破坏……相对于知识的获得,科学思维的训练是本次阅读的更大的收获。

读本书最大的惊奇是李政道先生传统文化功底的深厚,对中国古典诗句信手拈来。第一章《对称的重要性》引用诗人屈原《天问》中的诗句,并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屈原用诗论证了地球是个椭圆体。

《天问》是屈原的抒情哲理长诗,全诗以“曰”字开头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内容广博,囊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历史兴替等等。诗作第一部分是对宇宙天体的发问,开篇对宇宙的起源发出疑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意思是上古之初没有天地人类,一片混沌,那这个样子谁见过呢?这个样子谁记载下来的呢?我们又怎样去考证呢?这一问提现出屈原的辩证思维和思辨的精神。

李正道先生引用的两处诗句是屈原对天体结构的发问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边边相交隅角很多,又有谁能知其数量?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南北顺量比较狭长,长出地方又有几何?

李先生据此认为屈原论证了天和地都是圆的,地球的形状和一般的球体不一样。我认为屈原的这些连续发问,只问不答,不是一种知识性的发问,虽然有着对自然天地的理性思考,但他那时也未必有李先生说的认知。他是在问不信,是质疑。所以《天问》对李先生的影响应该不是科学理念的点拨,而是质疑思辨精神的渗透。作为一个科学家质疑反思是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科学的发现和进步都建立在对既有认知的质疑和反思的基础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