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经典读后感有感
《南京大屠杀》是一本由[美]张纯如(Iris Chang)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一):感受
用两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南京大屠杀一书,除了对日军在19世纪30年代所犯下的令人惊悚和作呕的暴行感到愤怒,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至今对历史事实否认的嘴脸感到厌恶,也对张纯如女士表示深深的钦佩和敬意,她自己孤身一人走进无尽的黑暗,用瘦弱的身躯还原历史真相。历史不该、更不能被遗忘,永远也不能!!!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二):过去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被埋葬
压抑,眼眶发红,这是看书过程中的感觉。从前,南京大屠杀,只是一个名词。读这本书,就像是当年的场景历历在目。过去的伤痛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掩盖。无论过了多久,只需要一个瞬间,过去的种种就都浮上心头。详细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尽管用的都是陈述的语句,却仍旧令人心寒。生命太脆弱,要好好珍惜。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三):南京大屠杀
这部书。是我觉得全中国人都要看的书。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段历史中失去的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我们祖国的人民。曾经受过怎样的欺辱?不是说让大家去报仇雪恨,但也不要让大家忘了这段故事。每次看这部书的时候。每一次想到那段历史中失去的人。心中总是很不舒服。因为我们在这一段故事中失去了太多太多。我们并且接受了太多的不公平。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四):南京大屠杀
那段历史。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痛。我们也绝对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我们永远也不能忘了那段痛苦。南京大屠杀。短短5个字。却包含了全中国多少的血泪。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凡是抗日战争期间。我们都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付出了多少?每一次读到这部书的时候。心中都会激起很多的不平,很多的愤怒。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说。我不喜欢日本人。就像每一次看见国际比赛有日本人的时候。我都会说。只要不输给日本人,输给哪个国家我都能接受。当然了,能赢是最好的。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五):自强才能不受气
偶然从报纸上知道作者的创作过程,后来买了书阅读的。书写得非常详实,可以看出张纯如为了写书,花了大量的精力,作了无数的调查和走访,这才让我们大众有机会更加贴近事实。这本书花了好几次才看完,每次看一段就会觉得胸口压抑,毕竟死难者都是老百姓,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后来也慢慢能理解,为什么张纯如会走不出来了。心里既愤怒,又惋惜。今时不同往日,果然是要自己有实力,才能不受欺负~虽然我们民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一直有进步。说着说着又想到了孟晚舟,何时我们强大的祖国才能把她接回来呀。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六):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简单想法
国内大部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章,史料来源都是这本书,尤其是关于魏特琳女士和拉贝先生的记录。
而这些都是张纯如凭借着自己对真相的执着,一点一滴的发掘出来的,从无到有。很难想象,她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每次上课讲到南京大屠杀,都要提两位女性,魏特琳与张纯如,她们之中一个是南京的活菩萨,一个是再次把真相公之于众的女战士。
书中后半段写到了幸存者的遭遇,主要涉及到当时在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外国人。看到拉贝归国之后的遭遇,只是觉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是全人类的灾难,愿没有战争。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七):遗忘南京大屠杀 就是二次屠杀
坦白的来说,我对于南京大屠杀只是知道但是不深入!每年的12月13号各地都会想起鸣笛来纪念已经失去的生命!去年吧,那会儿在南京跟朋友在南京聚会。恰好12月13号,我忘记了。被我朋友暗讽了一波,把十月份买的此书拿出来看。
很气愤,读的很快!看着触目惊心的文字,脑海就能浮现画面。看着留下来的黑白照片,心痛不已!
对于日本人屠杀我国30万+的俘虏的事实,深恶痛绝。憎恨日本人的做法,忘记南京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作为一个国人绝对不能忘本,还是得多看看书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八):无法被遗忘的大浩劫
以日本士兵和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视角层层渗透,极其冷静地剖析了这场人类史上惨无人道的屠杀。 日本士兵战后与纳粹党士兵不同,受日本政府的保护,毫无悔过且大放厥词,拜鬼行为屡屡发生,这是精神层面的又一大屠杀,教科书受文部省擅自更改,连基本的史实都无法还原,你日本民族害怕失败,害怕给青少年造成心理阴影,难道我中国人民的血就白留了吗?更有甚者,慰安妇竟然是职业妓女,被强奸竟然是中彩票,如可耻者,未曾有也。 美国因冷战限制限制亚洲共产主义发展,不仅向日本投资发展军工产业,让日本发战争财,而且帮助日本隐瞒历史真相,对侵略战犯予以保护和豁免,一句话,大国博弈,老百姓受伤。 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不会遗忘这场带给中国人民的大浩劫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九):不忘过去不畏将来
看完这本书內心的震撼与激愤溢于言表。一个年轻的女作家的勇气与才华真的让我很佩服。在这之前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上,并不能切身体会受害者的绝望与痛苦,在读到日本人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做出残忍变态的残害时整个人都喘不过气。无法想象为何人性可以泯灭到这种程度。献血染红了长江,无数人身首异处,妇女残遭折磨。然而却很多日本人都不敢直面历史甚至否认这段历史的存在,真的是莫名其妙。到现在日本政府都没对那段历史负责,然而在南京大屠杀中活下来的人现在已经年近半百了,很多人一生都在承受疾病的折磨,无法忘记自己的亲人以怎样的方式死去。有幸能让我更细的了解南京大屠杀,我一直对南京这个城市有莫名的喜欢,愿南京城下几十万无辜冤魂能安息。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十):《关于这本书》
书中所描述的暴行令人发指,难以与今天的日本人联想到一起,可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恶魔潜质,到了某些时刻便会爆发,那些令人发指,锥心刺骨的痛,即使是到了现在也难以平息,三十万亡魂,甚至更多。我们的国家当时可能腐朽落后,但儒家,或者说一种善良的传统美德并未丢失,只是在自己的领土上安居乐业。日本人狼子野心,这是几十年的阴谋,南京大屠杀并非偶然,日本军国主义的教育让人从小树立一种习惯,一种思维,即便没有南京,也会有西京,中京……有日本官兵在一开始不愿意,可所有人都这么做,不残忍就是被耻笑,而且军国主义的教育是把效忠天皇作为最高的信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向外国人披露了被掩盖的南京大屠杀,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