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敏捷团队》的读后感大全
《成为敏捷团队》是一本由[法]克劳德·奥布里(Claude Aubry) / [法]艾蒂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敏捷团队》读后感(一):个人和团队如何一步步变敏捷?
1.看这本书书名,觉得是给领导者看的,讲述“团队如何变得敏捷”,后来在前言中了解是讲个人和团队如何变敏捷,敏捷团队里也没有领导这一说,所以,是可以给所有人看的: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敏捷性,但在公司如今的管理模式下,我们的敏捷性却因为异化或压力等原因被压制了。一个团队也并非生而敏捷,需要变得敏捷,但团队并不能通过服从“变敏捷”的指令而变敏捷。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从个人和集体两方面来思考高效工作的新方法。2.书基本每一页都会有彩图插画,四色印刷,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然大概率可能会放弃了;另外,彩图插画也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厚度,不然以本书的字数大概撑不起来。(请恕直言)
3.印象中,“敏捷”都是行动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的,团队如何敏捷,这个可能还得琢磨。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觉得思路不清晰很模糊,开始以为是自己非程序员的原因,后来翻完书自信地否定了这一想法,大概率是法国人可能还是擅长写文化文艺方面,团队管理方面就em…
个人觉得这本书前四章就是全部的精华了,全放在下面的思维导图里了,供豆友参考。
《成为敏捷团队》读后感(二):敏捷方法是项工艺活
敏捷最初是一种软件开发理念,强调协作,自适应规划和持续改进。近几年来,敏捷已成为整个科技界的事实上的开发方法并在国内开始流行起来,也出现了一批敏捷培训师来传授敏捷开发流程技术。但如果不对敏捷本义进行深刻的理解,只是生搬硬套,对提高团队建设并无帮助。
法国 Scrum管理法的先锋克劳德•奥布里从2005年起全身心投入敏捷研究并成功推动了敏捷方法在法国的发展。他在他的《成为敏捷团队》一书中,借鉴了Scrum的某些概念和词汇,以PermaBio团队一步步变敏捷的有趣旅程为例,以场景化的方式介绍一条通往敏捷的道路。
在强调团队合作的当下,组织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项目管理工具已经不再适用于知识型工作领域。“敏捷”这一全新的团队管理哲学应运而生,旨在带领团队在不确定和动荡的环境中拥抱变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进化。“敏捷团队”几乎成为所有团队的目标所在,个人的敏捷性也成为团队考核个人的关键所在。在克劳德•奥布里看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敏捷性,但在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下,我们的敏捷性却因为异化或压力等原因被压制了。比如我们会临时给团队添加任务,以为这是压重担,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却不知道这对团队聚焦会造成很大的干扰。这个时候,负责聚焦的团队催化者必须建立团队的保护罩,以免团队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干扰。这无论是对团队还是企业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克劳德•奥布里在书中还给我们讲了团队的规模,如何让团队聚焦等具体的问题。克劳德•奥布里通过150+张全彩图解插画,将“自组织”“时间盒”“可视化管理工具”等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其实书中提到的很多方法有不少团队平时都有在用,比如“每日站会”,但我们仅仅限于一种形式,偏离了初衷。在克劳德•奥布里看来,每日站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现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书中提到的方法作为一个机械式、技巧式或格式化的方法,直接拿来套用,而是需要经过不断思考来进行调整的过程,进而达到敏捷的新阶段。这也是团队发展遇到瓶颈期后必须面对的。
《成为敏捷团队》一书并不是敏捷方法的介绍,虽然克劳德•奥布里不缺方法,他曾经帮助100多家企业完成敏捷团队的转型。他在书中更多的是敏捷理念的共同探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敏捷方法的基本概念与核心内容,学会如何真正受益于敏捷,进而让读者设计自己的“敏捷养成术”,形成符合自己团队需要的敏捷文化。
《成为敏捷团队》读后感(三):《成为敏捷团队》:敏捷的基本思想和体系
我在世界前一百强的企业从事IT行业已经有一些年头,平时公司的各式各样的training(培训)也有不少。对敏捷这一次也是非常熟悉。但是读完这本书仍然感觉受益匪浅,有很多新的收获,感慨良多。
本书虽然是讲的理论,但是非常引人入胜,通俗易懂。讲一本理论书籍讲得如此精彩有趣实在令人非常钦佩。
本书原作者为法国克劳德·奥布里,译者代林柯。这两位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可想他们并不知名,但是他们所著的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上乘,非常棒。翻译质量同样水平很高,没有词不达意的地方,几乎是达到了 “信达雅”的最高境界。
敏捷本质上是一种通过版本更迭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能力。
敏捷开始源于IT软件。这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客户需求多且多种多样。传统的瀑布模型的软件工程开发流程越来越不适应日新月异的项目需求,而传统工业领域的泰勒管理方法更加不适用。所以敏捷开发营运而生。
再后来,敏捷项目管理流程逐渐应用与其他知识型行业,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本书中作者高屋建瓴地讲诉了敏捷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组织原则,文化,流程。给人非常深的启迪,还列举了多个生动有趣例子进行阐述敏捷的基本思想。通读全篇之后,在以后的敏捷工作实践中,仍然可以咀嚼翻阅,书中内容参考性极大。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世界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职场中想要有突破,就得拥抱变化。在知识性工作行业中,变化愈发常见,处处充满着不确定性。敏捷流程正是迎接这种变化,但是作者强调敏捷并不是对所有任务的妥协,而是在灵活应变中守住阵脚,这也是团队的愿景。这一点,我作为IT行业从业者,也是深以为然。
敏捷流程是应“变”而生,这并不代表,敏捷本身充满着动荡,且流程混乱。恰恰相反,敏捷更需要团队成员的文化认同,团队成员的稳定性,以处理迭代的需求。同时敏捷流程也极为重要,也自成体系,包括Sprint仪式和反馈循环的工作流。而且为了做好当下的任务,要坚决拒掉穿插进来的“假紧急”的任务。
针对本书的理论体系我画了一张思维导图分享给大家。
此才外本书书中有很多真知灼见, Sprint驱动的是项目而不是人,不能对人产生过多压力,等等。本书还贯穿全书,举例了一个摇滚乐队“敏捷之兔”,来说明敏捷团队的一般性成长史,值得读者借鉴。
本书结构清晰,非常有条理,插画也非常有趣生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总而言之,《成为敏捷团队》是难得的一本好书,对于IT行业,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以及适合采用敏捷流程的项目团队,都值得一读和进行研究参考。
《成为敏捷团队》读后感(四):成为高效团队的金钥匙
当今时代,社会分工更加详尽,日常事项的完成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因此,团队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书提出了敏捷团队这个新的概念,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团队合作方面的问题,以便我们能够更高效的完成手头的工作。
合作无处不在敏捷是一种创造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要求我们定期获得价值,并在不确定和动荡的环境中迎接变化,是描述团队之间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准。当今社会,知识型工作(复杂系统、无形虚拟、发明而非实施)的工作渐渐取代了简单线性的工业型工作成为主流,而敏捷正是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知识型工作的哲学。
合作才能共赢在众多的敏捷方法中,scrum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它的来源取自橄榄球运动,团队中所有的人朝向同一方向前进,就如同橄榄球运动中并列争球的场景。该项技术在现代的招聘启事中也被大量的使用。因此掌握本书中提到的敏捷团队,对我们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大有裨益。
详细的分工必不可少另外,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即:许多人认为敏捷对他们不起作用,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没能让敏捷发挥作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假敏捷阻碍着敏捷团队的发展。
合作才能共赢忽略(Ignorance)、喜新厌旧(拒绝创新性的团队合作)、害怕(peur)、削弱(ratatinement)、傲慢(orgueil)等因素,体现了工业模式下的旧文化和旧工具仍然得到保留。本书用详实的案例,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一步步的为如何使团队变得真敏捷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极具可操作性。通过虚拟项目permabio的故事,将团队旅程展开,通过解决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引导我们学以致用的去将灵活运用,真正使得团队接受敏捷的改变,成为更加优质高效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