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共情放在问题的前面,处理会顺畅很多
共情,这两个字,很多人不会陌生。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运用共情的人却不多。
朋友说:“我知道丈夫心中很痛苦,可我急呀!我一方面怒其不争,另一方面也很为他的未来担心。”朋友的丈夫因为工作效率达不到单位的要求,被单位劝退。她的丈夫很伤心,回家垂头丧气,对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成天窝在沙发上刷手机。朋友很生气,于是忍不住责怪他,骂他,要他立刻出去找工作。但丈夫觉得自己受伤,必须歇一歇。朋友越说,他越不出去找工作。最后两人吵到离婚的线上。大家劝这位朋友:丈夫心情不好,先安慰安慰他,别太急逼他出去,越逼越没有效果。朋友说自己心中知道,就是做不到。
没有共情,往往使事情处理起来,冷冰冰的,总是卡壳。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如果能将共情放在问题的前面,处理起来顺畅很多。朋友如此,夫妻如此,亲子关系更是如此。
邻居家的孩子,要出门时,其母亲看到外面阴天,预计可能会小雨,于是叫孩子带上雨伞,但孩子不听话、执意不拿雨伞。结果孩子出去不久,被雨淋湿全身,狼狈回家,并满口抱怨,母亲很心急心疼,一方面忙着为孩子擦身、换衣服,一方面狠狠责怪孩子不听话。孩子听了有点恼怒,甩开母亲,跑进自己的房间,压根没有接受母亲的教育。母亲急于教育孩子,忘了先共情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以被雨淋湿难受的理解和关心,然后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去引导孩子,令教育失败,也令孩子感受不到母亲的关爱。同样是爱,同样是教育,但因为处理方式不妥,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教育效果,都与期望差别甚大。
共情在人与人的相处中的作用真的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