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生徒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女生徒读后感100字

2021-08-11 00:4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生徒读后感100字

  《女生徒》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生徒》读后感(一):少女的祈祷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加缪

  提到太宰治总会第一反应是《人间失格》,想到这个笔下多为自我生活的写照、表现日本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萎靡的作家,曾多次自杀未遂。想起他最终在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爱人相约投水自尽。想到日本诗人寺内寿太郎的作品《遗书》里借故事里一个失意作家之口说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而近些年来,太宰治由于在《人间失格》中借用了这句话而被广泛传播、被大多人熟知。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自己存在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后来很多人用这句话表示伤心、绝望、与这个世界相处的不融洽等感情。 …… 这些便是太宰治给人留下的固有印象了,而在《女生徒》这本书里,太宰治用少女独白式的口吻,以细腻的笔法展示了少女从早至晚的心情变化。这本收录了太宰治的《皮肤与心》、《叶樱与魔笛》、《蟋蟀》、《女生徒》、《货币》、《千代女》、《十二月八日》、《雪夜的故事》等20部短篇小说。《女生徒》讲述一名住在中央线东京近郊的女生,于父亲死后的日子中特别感到忧郁,戴上不合心意的眼镜,穿上刚缝上一朵小白玫瑰花的底裤,出外到恍如巴黎庶民区的食肆进一顿午餐的淡然故事。《夜樱与魔笛》通过一个少女的故事勾勒出了温柔纯真的叶樱世界;《皮肤与心》则是通过一个女人由于食物过敏而误以为患了严重的皮肤病之后一天一夜所产生的心路历程,将女人在爱情中的自卑与骄傲、绝望与希望临摹描写的淋漓尽致;《雪夜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弟弟瞬子和哥哥嫂子相依为伴,虽然哥哥作为小说家没有名气,可是他讲了开头的那个故事,弟弟一直愿意相信哥哥的话,就想把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雪景带给一直以来承担家庭责任的嫂子的故事…… 这本书里的故事中,太宰治的笔触是温情细腻的。此前对他作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在颓废叛逆或再生的精神,以及后期的毁灭意识与永不妥协的思想。而《女生徒》里,再次发现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爱、信任以及真实、自由是贯穿太宰治所有作品的主线。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女生徒》读后感(二):好爱这世界

  认识太宰治也就是从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开始,这句话家喻户晓,但其实这句话只是《人间失格》里的一个句子,并不是他原创,是诗人寺内寿太郎在他的诗作中提及。

  他的作品,处处充满了颓废与堕落,这种风格,其实也是太宰治本人一生的投影。

  这种以自谑写颓废,以颓废求解放的思想结构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印象深的还有那句话:“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这两天在读太宰治的《女生徒》,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用的是女性独白体,道尽精神洁癖的太宰治,也有对温柔与美好的向往。

  这本书是他的扛鼎之作,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获奖作品。

  “我好爱这世界!”我热泪盈眶地想。注视着天空,天空慢慢改变渐渐变成了青色。我不停地叹息,好想褪去自己的衣裳。就在这时候,树叶、草变得透明,已看不见它们的美丽,我轻轻地触摸着草地。好想美丽地活下去。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流泪了,生活从来都不容易,人生也有很多个瞬间让你热泪盈眶。

  少女时代的自卑和敏感,在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作者的成长环境是会影响对待世界的态度,家庭环境是太宰治形成敏感孤僻性格的主要原因。

  童年中他的父母很少参与他的成长。太宰治生长在一个女性众多的大家庭中,在婴幼儿时期便与母亲分离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先后与乳母、叔母等离别,使得太宰治对女性产生了一种对女性的母性渴望、恐惧以及嫌恶的矛盾特殊的情感。

  太宰治最懂女人的细腻心思,开始真是无法想象一个男人能写出《女生徒》这样的书来,可能除了太宰治吧。

  我想一切应该是因为我太清闲了,没什么生活上的困苦,无法消化每天对所见所闻的感受,这些东西才会趁着我发呆,幻化成妖怪,出现在我面前吧?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女孩的情绪,没有人去教会女孩怎么长大成人。

  小女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就像是在说我自己,我自己也不想做那样敏感的一个人。

  正如那句:“没有理想。尽管也有自我批判,却没有跟自己的生活直接关联起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没有反省。没有真正的自觉、自爱、自重。”

  太宰治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少年。

  一生都需要女性的呵护、抚慰,就算是死,也要牵着女人的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女生徒》读后感(三):战争时代的日本女性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还是他的那本名著《人间失格》,认识了这位日本有名的自杀作家。 这本《女生徒》也是出自他的笔下。书里面集合了二十个短篇故事,书中所有小说基本都是以女性为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即使是拟人的《货币》,主角也是“她”而非“他”。太宰治以细腻的笔触,对书中十数个女性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摹。描写了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眼中普通的日本女性的喜怒哀乐,一个个在战争年代下日本女人所思所想。在他淡淡的文字下浮现的却并非夸夸其谈,而是他对当代日本的很多深刻的反思,读下来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共鸣。

  纵观各篇小说中的女性主角,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然而共同特征却是她们都处于社会的“边缘”:底层社会的妇女、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被众人鄙夷的女子,甚至“年长色衰”的旧钱。而太宰治所着力描写的,就是这些边缘角色的心理活动,尤其当时的那个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普通的日本女人所要面的的一切。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社会阴暗的地方、焦虑、妄想、猜疑、自我放逐、等种种精神病症的表现。她们被生活所欺侮,活在底层,在失望、彷徨疑虑和痛苦之中逆来顺受,用尽全力去维护心中那点卑微的尊严。

  《招待夫人》从侍女的角度诉说了善良的太太因战争失去了丈夫的音信,面对不幸依然想着帮助每一位被残酷战争摧残的客人们。她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即使知道了客人们的虚情假意与无理,依然坚信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安慰那些同样因战争而不幸的人们。在我看来应该也是在日本战争时期写的吧。太太是一个旧时代的中产阶级吧,虽然可恶的战争让她几乎一无所有,但是还是心怀善念,没有由于生活的不公而改变自己,我觉得这也是是人性使然吧。想比之下,那些乘机过来卡油的人因战争而变得扭曲丑陋,就显得那么地可悲。可见,而那些内心光明的人是不会因为外界干扰被压垮的改变初心的。

  《货币》里假借货币之名描写了那个时代下的普通日本民众的生活百态,那个可怜的陪酒女为了养育孩子为了生活,面对上尉男的百般刁难和羞辱,仍然不卑不吭,在生死命悬一刻之际,把醉酒的上尉脱出了死亡的威胁。在黑暗中,我们看到了陪酒女的闪光点,虽然她的身份很卑微,但是掩饰不在她内心的坚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那是日本的社会风气,,作者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他对日本战争的态度。虽然战争很残酷,但是没有泯灭有些人的人性。

  时至今日,太宰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太宰治这样的作家,需要他的笔下那些身在底层边缘但是仍然积极向上的勇气,坚强向上的气魄。

  《女生徒》读后感(四):也许女生都没有这么细腻的心思吧

  久闻大名的太宰治,这段时间总算有机会读到了他的佳作。

  以前呢,只是听说过他是一个自杀了很多次的人。我就在想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对一个世界这么悲观呢?后来看了他的文字之后啊,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人们总说,难得糊涂,一个人看得太明白,看得太清楚,真的会活的很累!

  《女生徒》这本书里面收录了他的20篇文章,有有名的,比如说《女生徒》等,也有一些可能没有那么多被大家知道的一些作品。在看的时候,我甚至还跟朋友吐槽过,我说这个太宰治感觉好像一个女孩子,心思比女孩子还要细腻,他的作品里面很多细节的点,可能你在看的时候,你就会冒出一个想法是“是不是在我家装了监控器”,真的太懂女生的心思了,就觉得不像一个性别为男的作者能写出来的文字。然后看完你会思考,他到底经历过什么呢?唯一能够知道的就是,就可能他对这个世界很失望吧,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两次的想去自杀之类的。当然啦这也只是因为看他的文字,然后产生的一些理解吧,毕竟文字确实能够反映出来一个人的内心。

  最让我感触的是“女生徒”里的这么一段话

  “谁也不懂得我们的苦恼,如果我们现在马上成为大人的话,追忆起来我们的苦恼,寂寞也许会变的很可笑,可是在成为大人之前,这段漫长而讨厌的时光该如何度过呢?谁也无法告诉我们。似乎除了置之不理别无办法,就像出麻疹一样,可是,也有因为麻疹而送命的人,因为麻疹而失明的人”

  他站在一个女生小孩的角度,写了主人公内心的那些小心思,有快乐也有不快乐,但是,每一段话,好像都能戳中你的内心,就像我们小时候大人总会觉得,哎!你还小,你能有什么烦恼呢,你每天不愁吃不愁喝的,但是其实每个年龄段都会有烦恼啊,你不是我,你又怎么会懂得我呢,总是会说,长大了就好了,成熟一点自然就看破了,走到那边总会有大好的风景。

  可是我还没有长大呀,那我要怎么长大呢?并没有人告诉我,之后的路要怎么走。大人都很忙的,谁会去关注你这么一点“无关紧要”的“小问题”。

  他们也并不会告诉我们,长大了之后也有很多的烦恼,我们要面临工作,要面临家庭,就是不管在什么年龄阶段,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去压压迫着我们。

  还有一段就是关于主人公小女孩读两本完全不同的书的母亲的反应。一本名叫《昼颜》,描写女性情感和肉体纠缠的一本书,一本是《爱的教育》,是儿童小说。对于主人公读这两本书时,母亲的反应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可能在父母的眼里,你读与你年龄不符的书就是不对的。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吧,父母的观念里你在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他们以年龄的数字来定义我们,但却很少能够关注到我们内心的成长。

  这用女生视角带来的文章,细腻而犀利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本书的话,我可能会说——这是自由思想的栖息地!

  《女生徒》读后感(五):女人心事

  阅读这部小说集的日子,正是本周最“丰沛澎湃”的日子,拜奇力而非绮丽的“烟花”所赐,意外的多了半天假期。却因它在其他地域席卷的灾情,并不能感到喜悦。

  但纷繁芜杂的心绪正切合这书,读进去,人也静下来,温柔下来,那么多个女子内心深处的声音从纸页传递到我耳边,每一句都有共鸣。

  全书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动人。例如,书名同名作《女生徒》,曾经看到有人用它和茨威格的名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作比。个人以为,精彩指数是完全不输的,并且是更纯粹的心理描写,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悬念或戏剧冲突去推动情节发展,只是顺着女主人公的心念在流转,周遭出现的的人或事是让你看到她性格特征的镜子。矛盾又可爱的少女心性还不就是这样,“做饭”那一段从兴致高昂到意兴阑珊,“席间”那一段边腹诽埋怨边违心忍耐,太真实、太熟悉了,谁还不都是这样,委屈着长大……后来,终归都是笑着、说着、热闹着、“快乐”着,宾主尽欢,不是我们没情绪了,而是我们麻木了。

  一篇又一篇的继续读下去,忽然也想通了之前的疑问,坦白说作为“外貌协会”资深会员的我,不大能欣赏太宰治的相貌,那一辈的东瀛作家中似乎只嗑三岛由纪夫的颜,于是连带的也觉得太宰治“弱气”。所以,真心不明白那些愿为他付出、陪他赴死的女子,何以深情如斯。现在,还有什么不懂呢?不期然遇到一个深入细致把你每个小心思(甚至你都还没意识到的小情绪)都写明白的人,不沦陷?太难了吧?

  再以一篇不那么有名的《蟋蟀》为例。

  故事的形式是一封女子写给丈夫的分手信。婚前,因为男子的画作产生憧憬羁绊;婚后,即使清贫却也因为男子对艺术的专注、对俗事的无视以及绘画中与众不同的神韵,而幸福;最终,幻灭却是源自画家丈夫终于成名以后,生活富足了,连娘家的态度都转变了,她却发现曾以为清高出世的男子也只不过是一个市井俗人……

  中年夫妻变成怨偶,常常是一段关系最初的新鲜、激情和甜蜜逐渐消磨殆尽,陷入无聊和乏味之中,让关系岌岌可危。所谓“七年之痒”。

  但像故事中这种“幻灭”更是致命的吧?当初不顾一切为了理想而奔赴的人,居然是个假象!这该如何承受?只想想看,都是让人窒息的难过。

  ……

  凡此种种,太宰治关于女性心理的书写,在同为女子的读者细细读来,对映之下,更觉贴切、动人。

  PS.难能可贵的是,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东亚地区,多年以前,他就能写下不只《蟋蟀》,还有如《女神》、《十二月八日》、《雪夜的故事》,这类揭开某些男性眼高手低、市侩势利真面目的小说,真是不得不击节称赞。

  《阿灿》摘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女生徒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