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感叹号
前几天我才说起自己不喜欢滥用感叹号的人,事见《和新读者说几句》。我朋友的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关注了我的公众号,上周在他的作文里写道:和菜头叔叔说过,感叹号的数量和智商成反比。
从那篇文章的留言来看,的确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使用感叹号只是一种个人习惯。昨天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了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感叹号的威力。
这里不去讨论上下级关系,只是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对方是你的同事,在企业微信、钉钉或者飞书里给你来了这么一段,你看到后会是什么感受?是觉得他在轻言慢语和你说话,还是正在大声冲你嘶吼?那么,你会怎么考虑你们之间的关系呢?
感叹号并不会凭空出现,经常会伴随着一些命令式的字词。在今天的图片中有很多:应该、赶紧、杜绝、维护、必须、严令禁止。所以,有些人认为双方在通讯工具上的语境不一致,对感叹号的反感其实来自误读的解释并不成立。一个人可能会误读感叹号,但是不会误读伴随感叹号而来的这些命令和指示。
在职场上,类似的对话无论是发生在上下级之间,还是同级之间,都会让人感到不适,感觉对方是个蛮横无理的人,想要强制你必须去做什么事情。这种感叹号的使用方式,也让人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商量、讨论的余地,它就是命令。
我知道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使用感叹号是为了强调,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重视。这样的说法同样不成立,每句话后面都要强调,那么其实就没有强调,只剩下情绪了。什么叫强调?有强弱对比才有强调。一整段话里只有一个感叹号,那么这个感叹号对应的句子就显得非常特别,值得注意。一整段话用感叹号替代句号,那就是吵架。可以在群里观察一下两个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是不是彼此都用感叹号轰炸对方?
简单讲,如果不是在吵架,但是你认为你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强调,值得对方重视,你以为你是谁?这样的自我也未免太过庞大,一部手机一部电脑根本装不下。所以我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只要有人在即时通讯工具上这么和我说话,我肯定装死不回复,先晾个半天一天再说。因为这么说话的人情绪不稳定,需要先冷静一下,否则大家无法沟通,更不可能合作。
在网上,每年我要看几万条留言。在这些留言中,滥用感叹号的人数量其实很少。但我也清楚,这并不是正常的人群分布。无非是因为我写的内容和滥用感叹号的人不匹配,人家不会主动跑来看。又或者是我拉黑的频率太高,历史上这么说话的人只要露头我就送去了小黑屋。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热爱感叹号的人,也许此时此刻正在某个群里轰炸他人。他们发得开心,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保持着沉默,不像我一样隔三差五就要批评一通---他们并不知道别人不开心。
我认为在企业的入职培训,不,应该是中小学校园里开设一门课程,内容就是讲如何在即时通讯工具里和人正常沟通,上这门课的时候,可以考虑在手机和电脑上禁用感叹号,让人学会如何在不用感叹号的情况下交流。如今人们的共识不多,我希望在感叹号的使用上有那么一点共识,这样大家也能更心平气和一点。最好是连续使用感叹号的时候,手机系统自动弹出收费窗口。第二个感叹号收费1元,以后价格都加一倍,接收信息的人可以分一半,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快的治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