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矿井里的青春之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矿井里的青春之歌

2021-08-24 16:51:52 作者:艾浩喆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矿井里的青春之歌

  青春是美好的。但是,怎样度过人生这一段美好的时光,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过法。有的人把青春虚度在灯红酒绿之中,有的人把青春消磨在麻将声中,也有的人把青春赌注在名利和金钱上,而陈友华却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在800米巷道里,为矿山建设发挥光和热。

  他是矿工的儿子,富饶的矿山养育了他的身躯,博大的群山培养了他无私的品格。1982年,还不满19岁的陈友华便踏着父辈的足迹,来到矿山当上了一名矿工。从他穿上工装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要扎根煤矿一辈子,尽自己最大之力,来报答生他养他的这片黑土地。

  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是那么的遥远,现实的工作情况并不想陈友华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也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能把工作干好。煤矿向来是苦脏险重的行业,干煤矿不仅要付出巨大的体力,还要有不怕危险的精神和意志。一次,陈友华在井下工作中碰伤了手,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陈友华的思想像沸腾的开水翻腾不停。自己年轻力壮,干什么工作不行,难道非要在煤矿一线干一辈子,他对自己最初的志向产生了动摇,他对在煤矿干产生了畏难情绪。前来医院看望的的老父亲看出来了他的表情和心思,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我在煤矿干了一辈子,干煤矿要有艰韧不拔的强劲。自然咱们选择了煤矿,干,就把他干好。”望着父亲那寄托希望和深情的目光,陈友华感到有股无穷的力量在升腾。从那次后,他每当遇到困难时,仿佛又看到了父亲那双目光,坚定了干煤矿的决心。

  1996年3月,攀枝花矿务局太平矿根据当时生产实际,在开拓区成立了准备队,领导看到陈友华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决定由他担任这个新成立队的队长。

  面对人员少、素质差、任务重的现状,陈友华深深感到这副担子的沉重。他心里想绝不辜负领导对他的信任,一定要把这支队带好,为了使全队职工尽快掌握打眼放炮技术,陈友华就手把手地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教。同时,在全队开展技术比武活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技术热潮。在他的带领下,全队巷道工程质量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去年9、10、11连续3个月被评为一级品,还被矿里定为全矿掘进巷道的样板工程。

  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是陈友华工作的一大特点。1996年12月份,他们当时要穿过全矿最大的62号大断层。为了保证全队的安全生产,他两天两夜没有回家,一直工作在现场,保证了全队无人发生事故,战胜了“鬼”门关。

  公而忘私是陈友华的又特点。1994年6月的一天,老家发来电报说父亲摔成重伤,请他速归,可他想到全队肩负的全矿巷道喷浆任务,他让在机厂工作的弟弟回去,而他悄悄地把电报揣在怀里,没有告诉领导,他面向北方默默祈祷祝福老父亲的伤势能尽快好转。去年8月,女儿因病住院,他在女儿住院半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休过一次班。他的妻子患有严重的胃病,几次央求陈友华带她到局里的医院检查一下,他都因为工作忙拖下来了。每当谈到这些,他说:我欠她们母女的情实在是太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矿井里的青春之歌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