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思想道德篇】(二) 试论中华民族信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思想道德篇】(二) 试论中华民族信仰

2021-08-29 11:22:20 作者:谢改成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习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国人具有优秀的民族信仰是文化自信所需,民族复兴所需。如果国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奋发向上精神,同时无所顾忌,无所畏惧,造成社会无序动荡。所以,国人必须具备优秀的中华民族信仰。

  优秀的中华民族信仰包括——

【思想道德篇】(二) 试论中华民族信仰

  一、优秀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政治信仰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政治信仰来与中华民族‘以民为本’优秀传统信仰一脉相承。国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公民,党的政治信仰同样也是国人的政治信仰,不管是不是党员,都要听党话,跟党走,做到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信”之未来而坚定,“仰”之神圣而忘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我,为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而坚持不懈奋斗。

  二、优秀的民族“大一统”信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之魂和生存的精神支柱,从而形成其更具有文化特质的“海纳百川”、“和谐共融”的“中华一家亲”的大民族信仰。国人要信奉“大一统”民族信仰,热爱祖国,反对分裂,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三、优秀的文化信仰。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气、神,是各民族的灵魂所在。国人的中华文化信仰是:宽容中和、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多元通和”文化。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以包容共生的博大胸怀,以“多元通和”的文化信仰,践行中国治理全球理念和模式——“平衡世界多元化力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优秀的中华民族宗教信仰。中华民族主要信奉儒、佛、道三教“多元通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传承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人定胜天,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民族奋斗抗争精神,彰显“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

  五、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是对客观世界的忍让、内敛和矜持,内心坚韧而不彰显。国人具备的高尚道德品质要体现“真、善、美”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在团体生活、工作、处事、交往等方面,要忠实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忠、孝”等道德核心价值理念——

  (1)仁,“仁慈、善良”之德。关爱亲人,善待朋友,救助弱势,维护社会和谐。(2)义,“正义、正直”之德。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3)礼,“礼仪、礼节”之德,关心家庭、关心国家、心怀天下。(4)智,以“智慧、才智”之智德,懂得力量强弱,适宜恰当地使用,为民族复兴,家庭兴旺谋利益,做贡献。在团体内,要用自身条件和团体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为人先,创新技术、技能,探索团体发展新途径。这样有利于团体人才辈出。团体有了人才实力利于团体可持续发展。(6)信,“诚信、信用”之德,兑现承诺,童叟无欺;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不做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7)忠,“尽心、尽力”之德,效忠祖国和人民,为团体发展尽心尽力。(8)孝,“尊敬父母,赡养父母”,德,对父母“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的尊敬、善待。百德孝为先,孝德敬为上。对父母不仅要尽物质赡养之德,更重要的还要尽感恩、尊重之德,如体贴问安,和气、请示、报告、顺从、不顶撞,常回家看看,让父母获得精神慰藉;在外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等,让父母获得平安成就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