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批评与作品评测
在写读书评测的时候,现在在想自己会不会太着眼于形式而没有专注于文本剧情的内容,人物、环境和情节都固然重要,但是评价不应该只着眼于这些内容的关系,而且我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创作过程,完全可以说是一种纸上谈兵的行为。从文本结构到社会文化、读者心理、符号分析等内容,也就是在基础的文本分析上延伸出去,这是一种“新批评”的手法。不过又要小心过度解读。比如说人物,咱可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代表着什么意义,作者让它出现的意图,甚至是其人物心理与读者的关系,但是不能强行联系不相关的内容。文本的可延展性很大,自然就会有着多种解读的空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随意乱讲。
说到文艺批评方面,批评自然带有批判、评论和评测。每一个读者都自然是有批评的权利的,无论是赞美还是批判,从心理感受还是从客观文本分析。好的作品自然百驳不倒,差的作品甚至不用辩驳便倒了。一部作品存在三个解读方向:作者、读者和文本。不论哪个方面都是合理的,但是我只是想不懂有些人闲的程度。既然人人都能成为批评者,但是大家似乎不怎么待见批评家。而我在撰写评测文章的时候也总会觉得无法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最初感想,如何将自身的感想提炼出来?如果从形式上进行解构和分析,似乎就丧失了情感,而评测本身似乎又是客观性更重,去给予他人一个基本的作品认知,但又不能过于影响对于作品意义的传达。这样对批评行为的定位不同,出现的位置也就不一样了。
但不管怎样,作为批评者就必须要对作品本身有个清晰的把握,至少理解剧情和主题,然后才是延伸出去的解读。从作品的创作到作品接触到读者,在根据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理有据且广泛延伸,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思考。这样的批评是促进更好的作品诞生,也能够推动业界机制的变化流动,因此我认为批评是好的,没有坏处。不过一定要清楚批评与人身攻击的区别,要实事求是,这也是当前对于批评容易出争议的地方。无论如何,我们需要的不是恶意,而是善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