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极往事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北极往事读后感100字

2021-10-01 00:06: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极往事读后感100字

  《北极往事》是一本由孙望路著作,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极往事》读后感(一):民科和乡村,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

  说来惭愧,认识水王师兄也有好几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

  读完发现书里充满了对科技的反思和人性的关怀,大部分故事中的主角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相信科学是有正邪之分的,或者说不论技术再怎样发展,人类心中的道德总能够引导我们走出困境。

  其中个人最喜欢的是《地震云》和《山村风云》,《地震云》的题材非常有意思,把科研工作者和民科放在一起写,我觉得是一种挑战,书中主人公要在这个过程中坚守自己的科学素养,而作者的挑战在于既要突出故事性,又要建立在一定科学的基础上,如何让大家读完后能引起科学兴趣而不是产生一种民科的思维?事实上我觉得所有科幻作品都要回答这个问题,但在《地震云》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应关系。

  《山村风云》也是一个充满社会议题的故事,我印象中最近都看到了很多科幻作家关注乡村中的社会问题,包括陈秋帆和万象峰年老师都有不同的观察,这种新的视角也是科幻所带来独一无二的,我也非常喜欢。

  最后想说《地震云》和《解冻》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非常有代入感,尤其是《地震云》那种生活在某处又时时能感受到的疏离感真的很有共鸣。

  《北极往事》读后感(二):期待更高的东西

  差不多的人生打动了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只是有些人坚持了什么,才能在差不多的人生里拥有别样的奇光异彩。

  《北极往事》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矛盾冲突点在于有外人包括军方的人要进入基地。然后基地的补给不足,同时可能经费削减,但是还有点懵。不知道在发生什么。既然是往事了,是不是最后基地还是没了?第二部分以为是军方来了,但又好像是破冰船,不太懂。来的人都是中国人,但是他们的对话也太阿谀奉承了点,互相吹捧对方专业有前途,又夸刘明的博士学历。到有点夸张了。然后莫名其妙对着女孩子耳根子说话,女孩子说痒,还脸红。没有封面介绍的文字稳重沉稳啊。谈话颇向幼儿园小朋友的对话,也没个正经。而且总感觉人设不应该这样,也没有感受到什么军方的压力。作者还是在这里安插了刘明和高欣的感情戏。只是很突然。就遇到一个能看透彼此的人,还深深的相爱。并且可以背叛基地最高领导人。这也太儿戏了。

  但是作者又想把主人公塑造得很伟大。对于生化武器的研究,不能进行,不然会造成普通人的死亡,会被人利用,但是又提到要在被坏人利用之前提前掌握。有些命题很难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可能这就是差不多人生下差不多的选择吧。

  但是到了地下4层,对于病毒研究和控制变异,我其实觉得蛮有意思的。我本身欠缺这方面的知识,但是通过古老病毒毒株,能够研究明白,或许能突破很多未解之谜。用一种病原体来摧毁国家还是找到影响变异的因素,其实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找到根本的逻辑,才能有更多更锋利的剑,但这道理也很显而易见。

  为啥刘明编号是2333,是在暗示什么吗?这倒是和博士的豆瓣名称对上了。和高欣见面谈恋爱的时候(穿蓬蓬裙不冷吗),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首诗。《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天》。曾经在喜马拉雅还念过这首诗,恍如隔世。到这里,我算是有些明白了基地是一个导弹发射用的,可能是国人为了保护自己设立的军事基地之类?但是为什么这儿只有中方和俄罗斯?因为离得近?

  这故事还行,就是进展有点慢,看得有点累、有点乱。

  《北极往事》读后感(三):期待更高的东西

  差不多的人生打动了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只是有些人坚持了什么,才能在差不多的人生里拥有别样的奇光异彩。

  《北极往事》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矛盾冲突点在于有外人包括军方的人要进入基地。然后基地的补给不足,同时可能经费削减,但是还有点懵。不知道在发生什么。既然是往事了,是不是最后基地还是没了?第二部分以为是军方来了,但又好像是破冰船,不太懂。来的人都是中国人,但是他们的对话也太阿谀奉承了点,互相吹捧对方专业有前途,又夸刘明的博士学历。到有点夸张了。然后莫名其妙对着女孩子耳根子说话,女孩子说痒,还脸红。没有封面介绍的文字稳重沉稳啊。谈话颇向幼儿园小朋友的对话,也没个正经。而且总感觉人设不应该这样,也没有感受到什么军方的压力。作者还是在这里安插了刘明和高欣的感情戏。只是很突然。就遇到一个能看透彼此的人,还深深的相爱。并且可以背叛基地最高领导人。这也太儿戏了。

  但是作者又想把主人公塑造得很伟大。对于生化武器的研究,不能进行,不然会造成普通人的死亡,会被人利用,但是又提到要在被坏人利用之前提前掌握。有些命题很难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可能这就是差不多人生下差不多的选择吧。

  但是到了地下4层,对于病毒研究和控制变异,我其实觉得蛮有意思的。我本身欠缺这方面的知识,但是通过古老病毒毒株,能够研究明白,或许能突破很多未解之谜。用一种病原体来摧毁国家还是找到影响变异的因素,其实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找到根本的逻辑,才能有更多更锋利的剑,但这道理也很显而易见。

  为啥刘明编号是2333,是在暗示什么吗?这倒是和博士的豆瓣名称对上了。和高欣见面谈恋爱的时候(穿蓬蓬裙不冷吗),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首诗。《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天》。曾经在喜马拉雅还念过这首诗,恍如隔世。到这里,我算是有些明白了基地是一个导弹发射用的,可能是国人为了保护自己设立的军事基地之类?但是为什么这儿只有中方和俄罗斯?因为离得近?

  这故事还行,就是进展有点慢,看得有点累、有点乱。

  《北极往事》读后感(四):期待更高的东西

  差不多的人生打动了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只是有些人坚持了什么,才能在差不多的人生里拥有别样的奇光异彩。

  《北极往事》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矛盾冲突点在于有外人包括junfang的人要进入基地。然后基地的补给不足,同时可能经费削减,但是还有点懵。不知道在发生什么。既然是往事了,是不是最后基地还是没了?第二部分以为是junfang来了,但又好像是破冰船,不太懂。来的人都是中国人,但是他们的对话也太阿谀奉承了点,互相吹捧对方专业有前途,又夸刘明的博士学历。到有点夸张了。然后莫名其妙对着女孩子耳根子说话,女孩子说痒,还脸红。没有封面介绍的文字稳重沉稳啊。谈话颇向幼儿园小朋友的对话,也没个正经。而且总感觉人设不应该这样,也没有感受到什么军方的压力。作者还是在这里安插了刘明和高欣的感情戏。只是很突然。就遇到一个能看透彼此的人,还深深的相爱。并且可以背叛基地最高lingdaoren。这也太儿戏了。

  但是作者又想把主人公塑造得很伟大。对于生化武器的研究,不能进行,不然会造成普通人的死亡,会被人利用,但是又提到要在被坏人利用之前提前掌握。有些命题很难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可能这就是差不多人生下差不多的选择吧。

  但是到了地下4层,对于病毒研究和控制变异,我其实觉得蛮有意思的。我本身欠缺这方面的知识,但是通过古老病毒毒株,能够研究明白,或许能突破很多未解之谜。用一种病原体来摧毁国家还是找到影响变异的因素,其实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找到根本的逻辑,才能有更多更锋利的剑,但这道理也很显而易见。

  为啥刘明编号是2333,是在暗示什么吗?这倒是和博士的豆瓣名称对上了。和高欣见面谈恋爱的时候(穿蓬蓬裙不冷吗),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首诗。《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天》。曾经在喜马拉雅还念过这首诗,恍如隔世。到这里,我算是有些明白了基地是一个导弹发射用的,可能是国人为了保护自己设立的junshi基地之类?但是为什么这儿只有zhongfang和eluosi?因为离得近?

  这故事还行,就是进展有点慢,看得有点累、有点乱。

  《北极往事》读后感(五):科幻新星的中国情怀

  科幻新星的中国情怀如果你了解我,就知道我是非常喜欢阅读的,其中以推理小说为主,但我并非只阅读推理小说,只要是内容好看的,都不拘一格。虽然我没有把精力放在科幻小说上,但最近几年也陆陆续续阅读了很多部科幻作品,从国外科幻大师的作品一直到国内原创零零星星也读了不少。就国内原创科幻来说,有写得比较沉闷的,也有让我眼前一亮的,不过不论怎么说,国内科幻可能现在还比不上国外,但是看到这么多中国作者投入到科幻的创作当中,这就像肥沃的土地中洒下了无数颗种子一样,我想总有一天这片土地上会结出丰硕成果。

  这本国内科幻作者孙望路的《北极往事》是“NEXT未来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作者创作的九篇科幻短篇小说。

  我在之前也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不论科幻作品用何种方式去包装,又不论故事发生在地球上还是遥远的宇宙,作品只要是以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本质上写的还是世界的现实以及各种各样的人性。就像同名短篇〈北极往事〉当中,在北极科考站的地下研究所发现了病毒和细菌的祖先——这与我们当前席卷全世界的新冠病毒有着何其的相似?

  作者在这些短篇科幻中用的都是中国人的名字,而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多以中国为主,其所写的也还是我们国家的当前现状。尽管加了科幻元素,但是仍然可以在作品当中读出深深的中国情怀。里边有讲到中国人的智慧,也有讲到中国人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但也会提到中国人的劣根性。不论好的、不好的,都是我们自身,都是我们要正视的,这是作者的中国情怀。而这种情怀最适合我们这些中国人来阅读了。只有我们这些中国人来阅读,才会有更深的感触。

  在〈逆向图灵〉与〈无人机〉中,遇到强大的对手勇于应战,想尽一切办法化解危机,这不正好就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写照吗?而在〈山村风云〉这篇当中,虽然故事里边引入了机器人这样的科幻元素,但其本质讲的还是我们国家当前的农村现状,仍然停留在重男轻女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当中,因为男孩太多而娶不到老婆,让人贩子有了可乘之机。又比如说〈重燃的烧火〉也是讲故乡情的,尽管身边没有至亲陪伴,有智能机器人填补了这方面的缺失,但是内心最渴望的还是原始的人性情怀。而〈地震云〉就更不用说了,没有比这篇描述得更现实的了,尽管是以通过地震云来研究地震为科幻元素,但揭露的仍然是赤裸裸的人性。埋头苦干未出成果之时,求天不应求地无门很多人都不搭理,可一旦有了成果,很多人就凑上来蹭热度,这和当前的中国现状不是正好相应的吗?

  对于作者孙望路,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他,但是并不妨碍我阅读他的作品。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比较擅长生物以及科研类作品的,其作品都偏向于硬科幻,人物塑造也很不错,让人印象深刻。我想现在他可能是科幻新星,若假以时日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去施展,我相信他在科幻这个领域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北极往事》读后感(六):《北极往事》:年轻科幻作家带给我们对于未来科研的深度思考

  在科幻小说这条道路上,中国也有着大量的作家前赴后继的努力着。刘慈溪、韩松、宝树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在为了这项事业添砖加瓦。而年轻的一代也逐渐成长起来,他们代表着现代,面向着未来,他们必然要肩负起中国科幻小说世界的大梁。他们的水任何呢?值得任何科幻迷们关注,孙望路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孙望路,新生代科幻小说家,虽然他的作品还没有特别丰满,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以专注于科学的精神,以硬科幻的内核来思考我们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他的小说语言风格朴素,没有豪言壮语,但就在他娓娓道来的故事之中,我们走进了一个另外的世界。虽然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极具科研精神但兼具人性的世界。

  孙望路的中篇小说集《北极往事》收录了他的九篇中篇小说。这既有他的获奖作品,书的同名小说,你有着其他一系列面向于未来的,面向于高科技的小说。这些小说都值得我们一读。 中篇小说《北极往事》,在我们现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很有着现实意义。关于病毒的题材,也一定是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话题。自从新冠爆发以来,它是人造病毒、人为传播的传闻就没有停止过。新冠是否是人造病毒、人为传播我们不去讨论,但人类的历史上,确实出现了非常多人造病毒的事情,也即生化武器,这对于人类的未来是一种莫大的威胁,把人类未能掌握的东西释放出来,只能造成没顶之灾。而在小说中,当一种极为严重的病毒在北极冰海中被发现,真正的有志之士会如何去选择呢?阳光科研,让所有的研究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又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呢?在病毒等人类无法控制的世界里,这是一个需要们仔细思考的话题。

  《地震云》讲述了一个地震的预测的故事,地震预测是任何科学家都希望破解的世界难题。而这篇小说中,有人为之做出了努力。但事与愿违,当预测与结果不符并造成重大损失时,科研者将何去何从?科学精神讲如何继续下去?

  《解冻》是关于人体冷冻技术。这也是最近热门的技术,把现有的身体进行冷冻,你在未来技术成熟时可以复活,这是很多人的梦想,而现今世界确实也有冷冻人的存在,但解冻这项技术却还没有完善。面对着无法存活的解冻技术,科学家们将做出如何选择呢? 当一部分人的求知欲被遏制、被限制发展时,有志之士是否要打破这一魔咒呢?这就是《老师》的故事关注点。也许我们现在的人类也是一样,我们所知的世界还非常有限,我们也存在着被遏制之中,我们探索世界的瓶颈也等待着打开,如果有最专业的科学家来完成此事,那一定是非常受到欢迎的。 图灵测试是一项关于人工智能AI的测试,能否完成图灵测试,代表着人工智能智慧的一种指标。但逆向图灵呢?人工智能是否能探索到人类是否能通过测试?当人工智能向人类展开攻击时,我们能否确定是人工智能的行为还是人为操纵的?这就是这篇《逆向图灵》的思考。 孙望路的小说,大多构建在科研的基础上,他所创作的小说,结果并不都美好。多数都会引发人类对于今后科学发展道路的深度思考。虽然我们面对的世界足够复杂,虽然科学研究有可能会让人类走向歧途,但孙望路并不悲观。他的小说中都有着人性的光辉,在任何科研的道路上,人都是起着决定性重要的。只要有人可以保持着正常的心态、理智的智慧,我们的世界必然还能继续前进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