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读后感摘抄
《棉被》是一本由[日] 田山花袋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棉被》读后感(一):私小说原点之作
本书中收录了田山花袋的两篇小说,分别是《棉被》和《乡村教师》。田山花袋是“私小说”的开山鼻祖,《棉被》这篇小说也被称作日本“私小说”的原点。所谓的私小说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心。
田山的这两篇小说中,《棉被》重在揭露丑恶人性,《乡村教师》则以客观至冷酷的笔触写下了一个贫困青年被生活及现实压垮的一生。但是这两部作品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太过露骨的描写啊,私以为整个描写都克制压抑,特别是后一篇,物哀思想比较沉重,一度让人读不下去。
《棉被》这篇的感觉有些像夏目漱石的《心》,对人性的揭露非常到位。小说主人公时雄老师对于人老珠黄的妻子喜新厌旧,打起了漂亮年轻的女粉丝芳子的主意。但是时雄又想要维护自己正派的形象,因此他只能从侧面给芳子洗脑,试图通过一些文学作品说服芳子远离男性,一心研究写作。但是正值青春年华的芳子却无法阻止自己的春心,与年轻人田中相恋。时雄为此感到痛苦、愤怒,他无法直接表达这些情绪,就借故对妻子发脾气。作者对他的心理活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读者们能够非常直接地感受到时雄的变态心理。最后芳子和田中还是冲破了最后一道防线,发生了关系,时雄在希望破灭之下将芳子送回老家。而后他抱着芳子借助他家时盖过的棉被嗅着,陶醉在芳子的馨香里……
《乡村教师》这一篇写了青年林清三的毁灭之路。林清三中学毕业后无钱继续上大学,到乡村小学做了教师。但是他看到同学们都有所作为,自己难免自怨自艾。就连喜欢的女孩也不敢追求。后来他住进庙里,跟文学家主持学习写作,读了很多书,但是终因文笔不济,还是放弃了这条路。在这之后林清三开始走上堕落之路,他爱上了一名艺妓,为其付出了许多时间和金钱,但是那女人最后却被人赎身,不辞而别。林清三四处欠债,身体也逐渐垮了。
在后一篇中林清三在病重挣扎之际还记挂着国家的战争。当时正值日俄在中国东北大肆侵略之际,日军攻占旅顺、辽阳的消息让日本人为之振奋。林清三在“日本帝国万岁”这样的呼喊声中辞世。而与此同时,又有多少中国百姓丧命。这样的扭曲让人更加感觉生活的残酷。
《棉被》读后感(二):草稿
作者田山花袋,其最大的文学成就不是他创作了什么,而是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私小说”,用第一人称真实地再现身边的琐碎小事.这种以表现心境为主的小说,对之后的小说发展影响巨大。私小说的开山之作,就是田山花袋的 《棉被》,他也是写 《金色夜叉》的作者尾崎红叶的弟子。
《棉被》,是作者极其重要的小说,中年小说家竹中时雄郁郁不得其志,之后渐渐地对仰慕自己的女弟子产生了难与抵御的爱欲,并陷入了私欲与伦理的矛盾挣扎之中。作为年轻貌美的女弟子,浑身散发出青春快乐的气息。让有着七年之痒的男人,看到青年之恋,也想重新最求这位美丽的女人,开启另一端爱情之旅,感受开朗的气息,让单调的家庭焕发出新的生机。
因女弟子交际到男友,这让竹中时雄有种失恋之感,不时让自己处于醉酒之中,以酒浇愁愁更愁,如此之人竟然因为婚外情离家出走,在路上东倒西歪,让行人看了害怕。甚至创在了电线杆之上,跌在了水沟里,如此的形象真就是醉鬼般,只得躲避在无人之地,静静地让心情慢慢回复。当女弟子离去,竹中时雄抱着女弟子睡过的被子流泪的场景,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低劣情感。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作者注重展示主人公的内心深层的感受, 其兴趣只在于赤裸裸地坦露出主人公的情欲及因情欲而产生的种种龌龊心理,而不在于书写一个师生恋的畸恋故事。这种表现手法在《乡村教师》也获得了成功.感伤,悲哀,绝望和失落构成这一路小说的基调.也奠定了日本现代文学颓废美的基本格局。
岛崎藤村的《破戒》,写到濑川丑松则以“我是秽多”的言语,跪地向众人谢罪。他在最后一天充满激情的授课,讲下去,讲下去,不停地讲下去,这应该就是即将离开心爱的讲台时的复杂心情,恨不得把所有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
在《乡村教师》里,作为教师清三的开学第一课,就这样果断地开启当老师的行业,有些好奇,日本乡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贫乏,刚刚中学毕业就可以登上这个岗位,而且都不需要事先备课么?连上那节课就不知道,真是翻开课本就能上课。不过,紧张的心情还是存在,学生也可以和老师大胆交流。
作为教师,他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在变活着,和知心友人谈生活,和敬拜之人谈人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快乐人生。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人没有理想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
心情的两面性在此得以展现,雀跃和疲惫,让内心世界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只是隔河相望,一个是来之路,一个是回头之路。常常,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上班下班,上学放学等等,当接触了某样事情之后,心情随之发生了不由自主的变化。
====================================
《破戒》: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016829/
《棉被》读后感(三):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的男人都有着各自的苦闷和烦恼,在每个时代都会这样
这本《棉被》收录了田山花袋短篇小说《棉被》和长篇小说《乡村教师》,封面的形象可能就是《棉被》里让老教授人心动的女学生芳子吧。《棉被》被誉为私小说的开山之作,棉被之后的日本文坛,私小说被公认成为一种主流的存在。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定义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多数人更倾向于狭义的定义: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
私认为,私小说是将小说里人物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活动淋漓尽致的剖析描绘展现在所有的读者面前,这本应是很危险的行为,作者视角和读者视角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差,主角形象性格是否会让常人无法理解无法共情,但田山花袋做的很好,百年之后的人们阅读这些文字时,仍然会被主角矛盾苦闷抑郁的情绪所感染、所理解、所共鸣。岛国在上个世纪的文学作品往往有很多致郁系,如今也会诞生很多治愈系的动漫、书籍和影视作品,压抑了上百年后,抑郁压迫的氛围可能并没有消失。
短篇《棉被》就是描述了一个三十五岁的已婚中年男子大学教授时雄,在遇见女学生芳子之后一个人的心理独白,他从一开始枯燥无趣的生活被打破,到经历痛苦、愤怒、苦闷的波动之后,最后一切回归原来的生活,身边的人其实只是觉得他可能有所反常,没有人能感受到他真实的想法,他也没有人可以诉说,他所有的情绪都只能憋在心里,发泄在一些没有意义的行为上。《棉被》里棉被其实就出现了一次,在得知自己心动的女学生芳子谈情说爱并且打破处子之身后,他独自醉酒,不愿回屋,抱着棉被在厕所度过了一宿。就像书中讲述的那样,实际上对于所有男人,三十四五岁都是充满烦闷的年龄。这个年龄的男人常与卑贱的女人逢场作戏,毕竟寂寞的心绪需要慰藉。事实上这个年龄,也是夫妻离婚最多的时期。棉被和厕所成了他最后的逃避,但是他没法彻底逃离,他不可能放弃现在的家庭像芳子吐露心声,芳子也不可能爱上她一直敬重的老师,他最终还是得面对一如既往乏味枯燥的婚姻生活。
芳子作为那时代的白富美,在基督学校学校特殊环境的熏陶下,她也不像一个家庭温室中长大的少女那般永远以单纯的目光观察世界。不知不觉间,在芳子身上也具有了美好、理想但却虚荣的心态,她同时完全具备了明治时代女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这可能就是现在叫做的新时代独立女性的自我觉醒,日本新女性必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也许正是芳子这种青春活力和思想解放吸引了中年教授,而且不管多少岁的男人,哪个不喜欢十八岁的那个女孩。过去的女人就像教授的妻子那样充满依赖心理,言听计从,畏手畏脚,毫无生气,给本就枯燥的生活又上了一把枷锁。
《乡村教师》则是展现了年轻男教师的郁郁不得志。刚刚毕业,大好青春,最终却只能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小乡村里混个稳定的编制,与最好的朋友渐行渐远,与小镇的男女格格不入,与拮据的生活慢性斗争,这种痛苦和抉择在如今仍在不断发生,“莫非自己也将和世上的芸芸众生一样,浑浑噩噩地过此一生?”这是教师的自我反省,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迷茫之处。
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的男人都有着各自的苦闷和烦恼,在每个时代都是这样。
《棉被》读后感(四):《棉被》:赤裸而大胆的人性忏悔录!
古往今来,皆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说法,可是人性的恶毒又岂能分门别类,即使正人君子在遭遇利益冲突时也会展露出罪恶的欲望。《棉被》一书让我深刻意识到“嫉妒”背后的人情世故,是情亦罢,是爱亦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握手言和好聚好散,相恨相杀似乎才是人之常情。
竹中时雄,久负盛名的文学家,有家有室,却耐不住年龄增长后一切水到渠成的枯燥乏味,时常觉得生活日复一日如死水般掀不起波澜。突然一日名叫横山芳子的妙龄女学生,十分倾慕其,定要拜于其门下做弟子。竹中时雄起初还道貌岸然的劝说女子不要投身文学界,好处不多,然而不知为何慢慢师生之间的相处居然变了味道。时雄给芳子的手简里写道,女孩子涉足文学是鲁莽的,女人生理上应尽人母之义务,而身为处女成为文学家更是一种危险。时雄不厌其烦地述说着,有时文辞近乎詈骂,这样看起来这是一个正直关怀晚辈的长者,谁知后来突如其来的人性恶毒让读者我都不免内心一震,对德高望重大人物断然不能过于表面化看待,更要揣摩其为人处世,人品道德修养。
竹中时雄对发妻的描写,让我很是迷惑,究竟男人眼中的贤妻是何样。他发妻那样的传统女人,不会黏着他,更不要求他精神体贴,不修边幅,精神独立,只在乎生儿育女。竹中时雄在看到芳子后,不,准确的说,很久之前就对妻子生厌,只不过芳子的到来让他更加抑制不住内心的需求。
日本和中国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一个妙龄少女倘若太过特立独行,势必被多嘴多舌之人亵渎,人们不会去问这样做合适与否,只要能让内心恶魔得到释放即可。芳子或许因为青春盎然的激情对时雄表露过不恰当的言行举止,然而在我看来,这并不能成为时雄可耻人性的借口。
恰似很多男性,即使不爱妻子了,自己可以出轨但绝对不容许妻子出轨,时雄因为偶然的良心发现没有亵渎芳子,但是他之后也后悔莫及了,渴望再次有机会让他释放自己的兽性,只可惜芳子寻觅到佳人。 不用想,时雄一定虚伪的说自己是师长,继而以不能让芳子早恋误入歧途为由,限制芳子的言行举止。像时雄一样双标的人现实生活中多如牛毛。作为女性,我并不喜欢那种刻入骨髓的男尊女卑思想,一方面标杆着年轻人要有新思想,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固守自封,终究不过是要听其话而已。
时雄为了让芳子安心呆在自己身边,心理活动着实丰富,表面上还装模作样是好人,跟芳子的父亲大谈道义。芳子最终选择遵循自我内心离开,这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矛盾冲突,也是人内心深处私欲的体现,然后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我们又如何探知,于是乎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被表象欺骗着,无能为力。
《棉被》读后感(五):《棉被》:一段平白露骨的心路旅程
田山花袋在《露骨描写论》有言:一切必须露骨、一切必须真实、一切必须自然。描写要“露骨和大胆,始终是无所顾忌的”,要大胆而又大胆,露骨而又露骨,甚至让读者感到颤栗。这种理论他也直接应用到《棉被》的写作中。
在这本书中,他将法国左拉自然主义中“中立地表现客观现实”的写作手法与日本写作传统相融合,创作出以第一人称叙事直白坦露自己心境的私小说。文中根据作者田山花袋的真实经历描绘年近中年,已有三个孩子的竹中时雄厌倦家庭生活,喜欢上了自己的学生芳子。受限于家庭伦理和生活的挣扎,同时芳子又有了新的男朋友田中秀夫。他仿佛心中被夺去所爱一般,不断阻挠,甚至写信邀约其父母共同商议此事,最终也没能阻拦这对恋人相爱。在内心的挣扎与苦闷中,竹中时雄心理产生扭曲状态,迷上了芳子的“棉被”,觉得在这棉被中有着芳子的馨香扑鼻而来。最后在悲哀,绝望中竹中时雄铺好被褥,盖上带有芳子馨香的棉被,把脸埋藏在冰冷汗污的天鹅绒被子里,哭泣不已。
岛村抱月曾评价“这是一篇充满肉欲的人、赤裸裸的人大胆的忏悔。”在文中随处可见竹中时雄的心理变化,在对发妻的嫌弃中他时常在内心呼喊“孤独啊!”;在遇到芳子之后,他会得意洋洋的分享自己关于女性解放的议论“如今的女孩子必须实现自我的觉醒,不能像过去的女人那样充满依赖心理。”;在芳子说出自己的恋人时,他是苦闷的,男性的掌控欲怒上心头,经常喝的烂醉如泥,还吟诵自己十年前所写的旧体诗。“你仿佛门边,一阵狂风,小巷里尘土飞扬。可恶的狂风,迷乱浮沉,爱情的名字是拂晓……极度失望之余,酒精的麻痹让竹中时雄亢奋的状态、奔放的激情和悲哀的快感使他的某种精神状态达到了极致。一方面他要深受芳子已有男友这一事实的折磨,另一方面他要压制所有愤怒悲伤情绪冷静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精神状态。两种情绪的纠合,使得他呈现完全病态化的情绪状态,我想此刻的他是被异化了的。“悲哀,实在是痛切的悲哀。这种悲哀不是华丽青春的悲哀,不是单纯男女恋情的悲哀,也不是隐藏在人生隐秘深处的巨大悲哀。行云流水,花开花落,自然的底部潜藏着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接触这种力量时,只会感到人类的虚幻与无常。”极度悲伤情况下,暂住时雄家的芳子每天打扮新潮,不断与田中出去约会,又时常在他眼前晃动,这种异化的情绪达到顶峰,时雄的恋物癖出现了。“书桌放在了南窗下,书箱置于书桌左侧,箱上依次摆着镜子和化妆用的瓶瓶罐罐。壁橱的一侧放置了行李袋和柳条箱,另一侧则是花布棉被之类的寝具。时雄此时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只觉得一股女人的馨香扑鼻而来。”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埋被苦鸣,何人可倾。
《棉被》读后感(六):虚伪的“温情保护者”
译者的总序《弥合世界与内心空隙的日本文学经典》中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大量日本经典文学著作,读者完全可以拿来用作推荐书单。而今天我要讲的这本书《棉被》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1907年问世的中篇小说《棉被》,一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其露骨的情欲描写。其实我读下来以后觉得这方面的描写也还好啊,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问题。而长远来看,这是一部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采用自我告白的写法,对此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而《棉被》也成为了私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作者田山花袋也就成了日本私小说的创始人。后来,人们把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小说都称为私小说,作者往往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主人公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毫不犹豫地直接把自己暴露出来。这样的小说把人物心思刻画得很细腻,读者往往能够引起强烈共情。
《棉被》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文学家竹中时雄结婚后,妻子生下了三个孩子,生活陷入了平凡。他想重新体验恋爱的感觉,这时收到了一封一位十九岁女学生横山芳子的来信。他们经过通信,结成了师生之谊。芳子被父亲送入了东京,起初芳子暂住在时雄家里,这位新派女弟子完全打破了作家孤独的生活。时雄妻子的脸色却越来越差,亲戚之间也有非议,所以芳子被送入了妻姐家中借居。
一年半过去了,芳子这样的新派时髦女常常引起邻居侧目,时雄经常护着芳子,
时雄对芳子产生了奇怪的情愫,仿佛只差一个机会就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但是芳子与同学田中秀夫恋爱了。时雄连续几天借酒消愁,收到芳子的来信以后连忙出门去找她。不知是出于私欲,还是出于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时雄把芳子带回了自己家中。田中再一次来到东京找芳子,时雄劝田中回京都。时雄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虚伪地称自己为“温情保护者”,实则是想拆散这对恋人。芳子与山田交往日渐亲密,时雄只得写信告诉了芳子父亲。芳子父母极力反对,但芳子心意已决,还希望搬出去和田中一起生活。
芳子父亲从乡下赶来东京,与田中进行了谈判,没有结果。芳子欺骗了时雄,时雄觉得非常苦闷,便把芳子交给了她的父亲。故事的结局便是芳子被带回了老家,而时雄只能捧着女学生睡过的棉被哭泣。
作者田山花袋在评论《东京的三十年》时说道,
作者的话在自己的小说《棉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时雄面对自己的私欲是自私、虚伪的,明明心中觊觎女学生芳子,还要表现出为了他们好等一系列假象。时雄表现出来的是正义与责任感,心中却不这样子想,他一直都想拆散芳子和田中,把芳子占为己有。小说中也直接裸露地将时雄的人性刻画了出来,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赤裸而大胆的人性忏悔录。
当然,作者的思想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文中这样写道,
这是丧失理想的虚无主义世界观,有一种看破红尘的宿命感。这也是最后导致田山花袋脱离自然主义的滥觞。
《棉被》读后感(七):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到底写了些什么?
《棉被》中包含《棉被》以及《乡村教师》两篇小说,其中尤以《棉被》出名,被誉为是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
《棉被》是田山花袋于1907年完成的作品,距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但书中的故事丝毫没有过时,另一篇《乡村教师》同样如此,深戳当代年轻人的矛盾和困境。
这正是日本私小说的一个特点,它往往取材于作家的真实生活和经历,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孤立地描写个人的真实经历和精神心理。
正因为它聚焦于个人,游离于时代,因此这样的小说往往不会过时,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生而为人的一些困境是永恒的。
《棉被》被誉为是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那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私小说。
《棉被》作者田山花袋被誉为是日本私小说的开创者,他提倡“真实的、露骨的、大胆的”描写,拒绝技巧、虚构和想象,主张客观反映个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精神层面的矛盾冲突。
这一点和现实主义一样,私小说同样也摈弃那种避免丑恶的戒律,它直白地将人性最真实,乃至于最肮脏龌龊的一面表现出来,有学者将私小说的这一特点表述为“自我暴露”。
由此,我们也可以猜测出,日本私小说和许多日本小说一样,它往往带有“三观不正”的成分,《棉被》正是如此。
作家竹中原本生活在死水一般的婚姻和工作生活当中,但女弟子芳子的到来打破了他的平静,竹中对房子动心了,他徘徊在出轨边缘。随即芳子陷入了一场热恋,让竹中的单恋落了空,竹中的出轨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
由于芳子父亲的反对,芳子被迫与男友分手,返回家乡,竹中也为此出力不少。当芳子离开后,竹中抱着芳子盖过的棉被痛哭不已……
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个“三观不正”的故事,小说中将这种三观不正推到了极致,竹中甚至想过,妻子要是因为难产而死,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和芳子在一起了。
正如上面所说,私小说要求真实地反映自我,《棉被》所描写的也正是作者田山花袋的真实经历。
但要强调的是,私小说并非是为了指向三观不正,为了揭露人性的丑恶。在我看来,它更想描写的是一种个体层面的精神困境。
《棉被》讲述的是一种在爱与忠诚中游移不定的困境,而《乡村教师》讲述的则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给个人带来的失落感,甚至是窒息感。
从情节上看,《棉被》和《乡村教师》都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类似的故事我们在其他小说中应该都见过。
但值得强调的是,这两个故事写于一百多年前,这正是开山之作的意义所在。在当下,它们或许不再新颖,但却永不会过时。
私小说可以看做是一次自我的暴露,自我的告白。
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心,从一个作家的文字就能看出作家的人品。但这种猜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靠不住的。反例比比皆是。
如果只看元稹的诗的话,我们大概会觉得他是天下第一大情种,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感动了无数人,他写给爱妻韦丛的《遣悲怀》也被誉为是史上最经典的悼亡诗之一。
但撕下文字的伪装,在现实当中,元稹从来就不是一个深情的人,他的情事甚至要比他的诗歌还精彩。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凭文字识人是靠不住的。
然而私小说却是一个例外。在私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最真实的自我,私小说要求不回避,不掩饰,没有任何技巧,只是对客观的如实描写。
这种描写大多是针对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无论是《棉被》还是《乡村教师》都是如此。
同时,由于私小说脱离了社会与时代,专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即便过了一百多年,我们依旧能对《棉被》和《乡村老师》感同身受。
《棉被》主人公竹中深陷精神出轨的感情旋涡,一方面他的婚姻、他的工作束缚着他,另一方面,对芳子的单恋又在撩拨着他,他的精神正如他的创作工作一般,支离破碎,矛盾不堪。
《乡村教师》的主人公清三更能引发共鸣,刚刚走出学校的清三有无穷的梦想和欲望,然而猛然压到肩头的家庭重担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
清三的理想勾得他想要扶摇直上,然而家庭的重担却逼得他逆来顺受。一面是美妙如花的世界,一面是一地鸡毛的家庭,清三的精神和竹中一样,支离破碎,矛盾不堪。
这样的遭遇不正是无数年轻人的常态吗?我们的梦想太多,我们能做的太少,梦想与现实之间,是被架空的自我。
我们常说,年轻真好啊!
其实不是的,我们以为年轻真好,是因为年轻常常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年轻意味着不必急着向世界低头,身上还没有经受世界的打磨。
所以说,真好的不是年轻,是那种无忧无虑无牵绊的状态。如果像是《乡村老师》中的清三一样,拥有年轻,但又背负重担,那这种年轻非但不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折磨。
清三刚从中学毕业,原本应该有明朗的未来,但因为家境贫穷,清三为了补贴家里,只能放弃梦想,尽快工作,清三于是做了一名老师。
清三满足了父母的期待,屈从了自己的命运,但他的精神却依旧不肯熄灭,因为他还年轻,他本该有更明朗的未来。
小说将清三的这种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时时都能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即便《棉被》的名声更响,但我个人却更喜欢这篇《乡村老师》。
纵观整个故事,清三的心始终是孤独的,这一方面来源于他肉体的孤独,他离开家人,离开同学去一所学校任教,只有休假的时候才能和家人朋友见面。
为了排遣这种苦闷和压抑,清三还偷偷去找陪酒女消遣,但最终陪酒女也消失了,清三依旧孑然一身。
但比肉体上更令清三寂寞的,是他无法缓解,无法被救赎的精神矛盾。
他唯一拥有的就是年轻,这是他宝贵的东西,但正是这种最宝贵的东西,成了清三痛苦的根源。
他的年轻让他拥有无限野心,但生活又逼迫他放弃自己的野心,成为一个还没盛开就提前衰老的人。这是清三所无法忍受的。
同时也是现实中困扰无数年轻人的精神矛盾。
年轻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但有时候,生活是一种既定的事实。当人生成为一种注定之后,年轻的心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活力,而会成为一种魔咒,时刻提醒我们,理想就在远方,但我们被困在原地。
成功在于追求,但有时候,我们压根没有机会出发。
《棉被》读后感(八):为什么婚后男人总是爱嫌弃妻子?一个女人婚姻好不好就看伴侣有没有这一点
知乎上有个问答,爱情变成亲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位网友的回答,深得我心。
他说,年轻的时候,爱情真是美妙!想分分钟钟和喜欢的人粘在一起!现在步入婚姻人到中年了,爱情依然存在,只是慢慢转化成了亲情!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了分分钟钟的期盼却多了那么一层很难割舍的羁绊,两个人是彼此的依靠,去菜场买菜时会习惯性的选择对方爱吃的菜,偶尔去看一场彼此都喜欢的电影,出门依然会手牵手……虽然这些感觉没有爱情来临时的惊心动魄,但是这份亲情却给人一份平静安心,因为这长长的一生有彼此相伴足以!
每一对夫妻曾经恩爱无比,随着时间的流逝,爱情渐渐蜕化成亲情,有的夫妻甘于享受这份安宁和朴实,而有的夫妻内心早已各自出走,夫妻间产生了情感隔阂,要怎么维持以后的生活?
或许《棉被》这本书会给我们答案。它是一部非常好的婚姻警示录,被公认为确立日本“私小说”创作方向的奠基作品,作者田山花袋是私小说的开山鼻祖。
田山花袋私小说代表《棉被》,讲述的是男主角竹中时雄婚后妻子孕育了三个孩子,妻子全身心照顾孩子,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原来还是别人的老婆,于是丈夫就开始各种嫌弃,嫌弃她发型不漂亮,嫌她睡姿,还嫌她整天把心思都系在孩子身上,连外出旅游都泡汤了。
竹中时雄对老婆的百般嫌弃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新时代女性的标志,而老婆则是传统时代下的女性。
这二者之间的转变对于一心扑在家庭里的爱人来说难上加难,生活不对称,沟通目标不同,导致竹中时雄对女弟子的新时代作风有了新的精神寄托。
大到精神寄托从小生活细节,我们都可以看到相处久的婚姻都有各自看不惯对方的地方。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很特别的新闻。
一夫妻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相聚,在餐桌上,丈夫因肠胃不适,连放好几个屁,妻子觉得丈夫没有公德心,劝说到房间外面放屁,丈夫又觉得放屁是人之常情,于是两人吵了起来,丈夫甚至还动手打了妻子,后来在警察人员近半小时的调节下才打消了离婚念头。
正所谓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再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有1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不能接受“现实”的对方而选择真正离婚的夫妻——李敖、胡因梦。
一次记者问李敖:胡因梦那么美,对你又那么痴心,你为什么舍得离开她?
李敖坦言,有一天,无意间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憋得满脸通红,实在太不堪了。我受不了,这跟平时的她太不一样了,我必须离婚!
相信很多人对伴侣都有着某种期待,当现实的期待与理想出现反差,就会无形中产生一些心理压力,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
所以婚姻中的男女双方要学会包容和欣赏对方,并且拥有各自的社交,只有在婚姻修行的这座大山里不断自我提升,如此,两个人才能达到精神共频。
横山芳子一个人独自离开家乡,为了实现文学梦而拜竹中时雄为师,并住在了他的家。
在日常的生活和交流中,竹中时雄渐渐发现了横山芳子的内在美比如她身上具有时代女性的标志,也对她产生了朦胧的爱意,这份爱深深地埋在了竹中时雄的心上。
妻子白天要照顾三个孩子,因此睡得比较沉,作为丈夫既自责又麻木大概已经知道妻子每日 的生活负担,但在他内心也觉得妻子应该要有所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下去。
而横山芳子不仅坐姿优美,还梳着一头流行的发型,甚至在衣服搭配上也很独特。
后来芳子遇到了自己的恋人,时雄心中碍于师长的尊严开始打着“为他们把关”的理由来试探这对恋人的发展程度。
时雄用酒精麻醉自己,半夜还冲到芳子的住处间接打听芳子的恋情。原本一颗已经被平凡生活磨砺的心开始砰砰地作响,这一刻仿佛他生命中除了芳子别无他人。可他却忘记了自己是有妻儿的人。
时雄对妻儿的漠不重视和对芳子的倍感关注两者相比,都只能说明时雄是一个无法按耐住自我欲望的人。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每一段婚姻都有疲劳期,很多时候双方都会出于某些原因去欣赏别的异性,可很多时候他们会隐忍和克制住自己,深知自身的身份和肩上所要担负的责任,也只是纯粹的欣赏和崇拜而已。
他的心在妻子面前早已成了一坨死灰,却暗地里爱恋着住在自己家中的女弟子横山芳子。
出于家庭和师道尊严,他从没有为爱而发声,而是放在心里细细盘算一边说是帮女弟子把关,一边则暗暗地想拆散她们,甚至要求她回到自己家住,最终竹中时雄把横山芳子的恋情告诉了她父亲,迫于家庭压力,横山芳子不得不与恋人分离,回到了家乡。
当竹中时雄回到横山芳子曾住的房间时,打开行李袋,拿出被子闻着横山芳子存留的体香,埋头大哭了起来。
这是一个已婚男人最后歇斯底里的内心较量,或许这也是一个深藏在内心已久的无法诉说的爱最恰当的表达形式。
现实生活中让他无法拥有她,那就让他在她的被子里彻底地失去她吧。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人性在欲望和利益面前往往优先选择自己最爱益的方式,而那些在别人眼里看似近乎寻常的生活细节里其实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