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K读后感精选
《零K》是一本由[美国] 唐·德里罗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零K》读后感(一):反对
我反对之前读到的种种说唐·德里罗是在探讨未来冷冻科技弊端之类的说法,问存在意义诸如此类。这势必要求他先为生活提供一个意义。我觉得如果非要让我说什么,那么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抗拒被这种高歌猛进的节奏带离生活质感,还是一如既往地迂回在其无意义。
这就是我最喜欢他作品的地方。
小说中提到:石头怎么定义,我的看法是:石头是一系列超能物质波在能量塑形中的必将趋于灰烬的存在。
《零K》读后感(二):人生和生命,死亡和永恒,是什么决定了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呢?
人的生命形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我想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哪怕是专门研究生命科学、基因编辑的科学家、专家们也无法一窥全貌。出生与死亡是相对立的两面,但又像是一种关于生命的连续,人们无法理解出生之前和死亡以后的情形,哪怕这个世界已经对这些方面幻想和创作了太多的想象力,可是那些形态究竟是什么还是说不清楚,也许就是这种神秘才让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在追求某些东西,某些不可捉摸但又具有非凡吸引力的东西。
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最新长篇作品《零K》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本书是以杰弗里的第一视角进行讲述的,他的父亲罗斯是亿万富豪,在某神秘沙漠的地下建立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超前的高科技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冷冻人体到某个程度进行保存,然后等到未来某个时刻可以进行唤醒。这种技术的开发让人类看到了更多的未来选择,而不是因为生命的周期以及病患的侵扰失去生命。
书中构想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科幻世界。“零K”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叫做绝对零度的温度单位,相当于摄氏零下二百七十三点一五度,“K”则是指物理学家开尔文。罗斯的妻子、也是杰弗里的继母阿尔蒂即将被冷冻保存在这个温度附近,并且等待将来新科技技术的唤醒与重生。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激奋人心的情节或者场面,通篇都是作者在针对这个幻想中达到“永生”的事件进行各种敞开式的论述,书中主要是通过杰弗里的所见、所闻、所想进行表达。就此告别这个世界,还是通过某种方式延续生命,延续生命的方式,时间的长短,意义究竟何在呢?
人生和生命,死亡和永恒,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什么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呢?这一点非常值得思考。
碎碎念的叙事方式其实挺让人难受的,界面谈不上友好,那些伴随在剧情之外的表达读起来令人昏昏欲睡。大段游离于主线故事之外的叙事、对话让人抓不住重点,逐渐失去耐心。
《零K》读后感(三):永生——无限接近而无法到达
当初把《零K》列入阅读计划是因为“科幻”标签,永生的话题虽然老套,但如何以文学的形式“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被重新塑造,等待着再生时刻的到来”,仍值得期待。
然而看完整本书,发现“科幻”的元素真的是太少,毫不夸张地说,它仅仅是个背景。唐·德里罗仅把“零K”项目用作一个引子,开始他长达两百多页的意识流哲学思辨。
故事并不复杂,儿子杰弗里见证了年轻的继母阿尔蒂由于疾病而选择进入“零K”,以暂时的死亡换取永生;而其后他的父亲罗斯也选择成为“零K”项目的先驱——还有长时间的生命而进入冷冻。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着整个过程中杰弗里的感受,讨论着关于永生、死亡、战争、亲情等哲学性永恒的话题。
说实话,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意识流,谈到哲学更是头疼,所以这本书我看起来挺艰难的。不过好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与杰弗里持相同的观点,这让我读这个故事又产生了共鸣。
我也赞同,如果没有死亡,生命也不会再有意义。自然选择以世代交替的方式延续物种,而不是永生不死,我想这有它的道理。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人长生不死,那新生的人应该去哪里呢?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已经让人类经历了那么多年的争夺与战争,如果再永生不死,说不定就是整个种族的统一灭亡了。
所以“零K”项目设立在阿拉伯地区,杰弗里可以不断从屏幕上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战争与杀戮。罗斯阶层所谓的永生,某种程度上是以年轻的斯塔克的死亡为代价的吧。或者又如作者所提到的,永生的代价,是否便是产生一种信仰死亡的新宗教呢?
人总向往着虚无的“未来”,尽管会有人强调活在当下,而实际上会这么做的人太少。故事的最后以杰弗里的思绪回到一个男孩的状态而结束,我们并不知道“零K”项目的终点是否有成群人的苏醒过来,是否也预示了那个终点的遥不可及?
我不知道。
很有意思的是,零K是可以无限接近却无法达到的温度;“零K”项目则是个可以无限接近而无法真正意义上达到的永生。
《零K》读后感(四):蓝色、墨镜、一滴水和查字典
一、蓝色、永恒与长生不老 放在我面前的这本书《零k》内里是蓝色封皮的。纯蓝色,没有夹杂其他的色彩。 我知道它为什么会选择蓝色,这让我有一种和制作这本书的人心灵相通的感觉,这感觉很不错。 正像是那个神秘的冰冻机构一样,那里的门全被刷成了浓淡不一,色泽柔和的蓝色。海蓝、天蓝、蝴蝶蓝、靛蓝。 蓝色在色彩学里代表着永恒,一个用技术期望着永生的机构,选择了蓝色作为他们的主打色,是他们自信的一种表现,正像是书中“我”的父亲,放心大胆的把自己日渐衰老,多发性硬化的妻子托付到这里,希望有朝一日,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困扰妻子的疾病被彻底的战胜,那个时候生命会恢复温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肉体就等于重生了。 借助于这种技术,他希望自己也可以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的一个梦想。 中外皆是如此。 国外的人曾经为长生不老做出过什么努力我不知道,但是我国历史上,帝王为了这个目标,真的是做了很多的事情。 秦始皇派徐福带着300童男童女,去所谓的海上仙山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当然我们知道徐福是没有找来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去了日本。 聪明一世的汉武帝也没有迈过这个坎儿。在他的一生中,他举办了无数的祭祀大礼,几乎把能想到的神仙全部都祭祀了,颇有一点普遍撒网,想重点捞条鱼的感觉。 他想捞的这条鱼就是长生不老的妙方。 他也没有做到。 甚至在那本杂史杂传类的《汉武故事》里,写到了他和虚构中的神仙西王母在一起聊天儿,他还偷了人家西王母一个仙桃的桃核,准备在人间栽种,结果西王母一句话就把他的希望打灭:这桃子可是上千年才能结果,潜台词是:你等不着。 长生不老的愿望,如果靠着上天的垂怜而中彩票,看来是不大可能了。 我们这本小说里面,“我”的父亲就选择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神,他依靠自己庞大的财力设立了一个科研机构,致力于自己拯救自己。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是一切的科幻就像是放在天上的风筝一样,总还是有一根线和地下联系着的。 世界上应该真的会有类似的机构吧?希望战胜世间一切不可战胜而获得更大的生存利益,虽然这利益未必是永生。 我们知道乔布斯生前就曾经资助过很多医疗机构。
二、书中一些有代表意义的意象。 科幻小说也是小说,小说中颇有一些意象,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1.墨镜。 父亲总是戴着的那个墨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墨镜的特点在于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把眼前的一切转变为黑夜般的暗淡。 父亲现在要做的事情,实际上不就是这样的一个颠覆性事件吗? 现在把一个人的生命按了暂停键,然后将来又希望人的生命能够永存,这些都是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人为制造出来的黑色。 这个墨镜你绝对应该注意一下。 2.那滴几十年前的水。 继母在马上要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和“我”进行了一番交谈。 在这个交谈里,继母提到了20年前,3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她在淋浴间遇到的一滴水。 继母说道:“我把它弄活了,把它变成了动画。” 那一滴在世界上早已经不存在的水,就这样经由某种记忆而成为永恒。 在那一瞬间,继母应该也弄不清楚自己的将来吧,她是真的会永恒,还是只是在别人的记忆中或者希望之中成为永恒? “我”的父亲还有观望的机会,还有反悔的权利,对于继母来说,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必须的选择。 选择的结果要么是无限接近于理想,要么是永远画上休止符。 3.查字典。 “我”曾经因为父亲辱骂母亲的一个单词,而去翻查了字典。 在字典中,一个新词解释了这个旧词。 “我”又去查了新词,结果我又遇到了一个新词,然后我就这样一直进行下去,我查了很多很多的单词。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我只是有一个词不懂,可是随着我查的词越来越多,我发现我不懂的词也越来越多了。 人的认知其实就是如此。 当你的世界很小,你以为未知的世界也没有多大,但是当你的世界一点点变大的时候,你会发现未知的世界也越来越大。 科幻的世界真的只存在于幻想之中吗? 儒勒凡尔纳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自己的科幻小说中的很多东西变成了现实,冷冻技术会不会也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变为现实呢? 谁能保证呢? 我们了解的世界越大,我们未知的世界也越大,但是我们能够把控的世界也会越大。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