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首再忆下乡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回首再忆下乡时

2021-12-06 08:11:46 作者:xd830517 来源:外链吧 阅读:载入中…

回首再忆下乡时

  往事如风,岁月如歌,唯有上山下乡,感天动地的那段历史令人难忘。当年的知青,现在基本都已年过花甲,几乎都是两鬓染霜、满头白发的中老年人了。我们怀念过去的下乡,是为了不忘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怀念过去,是要更珍惜自己,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的晚年生活!

  当年我下乡的屯子,共有96户人家,原来是两个生产队合并到一起的,全屯子这96户人家,像96个大小不等的盒子,歪歪斜斜地倒扣在锅顶山下东面的山沟里,周边是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林构成的大片林子,莽莽苍苍,山林里生活着野猪、狼、狐狸、獾子、山狸子、野鸡、野鸭子、飞龙等珍禽野兽。我们就捡过野鸭蛋腌成咸鸭蛋;抓过小野猪想把它养大,结果小野猪什么都不吃,用2米高的木桩子夹起的猪圈,小野猪不知什么时候从高高的猪圈里跳了出去,逃跑了。

  那时候,绝大多数农家的住房都是两间土坯房,好一点的人家是三间土坯房,窗户是两格的,上面一格糊的是窗户纸,下格是大玻璃,窗台上是稻草编织的鸡下蛋的窝。家家的当院都是连猪狗都挡不住的木头桩子,养的牲畜和家禽,大些的如猪羊之类的圈在圈里,小些的鸡鸭鹅狗则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与人共舞。最不可思议的是,每天早晨猪倌一声吼,各家的猪圈的猪一溜烟的跟随猪倌上山了,傍晚,猪倌带着各家的猪回来时,每头猪都会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家。

  我所在的生产队是朝阳公社有名的穷队,连个电灯都没有,更不用说戏匣子(收音机)之类的家用电器,连根铁丝都很艰贵,即使再穷这里照样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对我们知青来说,最苦恼的是没有电,在城里每天都是灯火通明,那时矿区用电不花钱,所以家家都是100度以上的大灯泡,可是在乡下却守着萤火虫般的油灯生活,实在是不方便,在煤油灯底下看书写日记,实在是件苦差事,第二早晨起来,鼻子眼里都是黑的。

  冬天的时候,农家取暖全靠火盆,火盆是东北农村冬季每家必备的东西。冬天,做完饭,趁灶膛里的火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扒出来,放到火盆里,要一边放一边用灰耙子压实,一家人一天的取暖就靠它了。如果晚上火用不完,还可以压实,第二天早晨把上面的灰倒掉,下面的火在充分接触空气后又是红红的一盆,是真正的“死灰复燃”。火盆的功用第一当然是取暖,“快来烤烤火”,是冬天招呼客人的第一句话。其次是充当热源,可以在火盆里烧土豆、烤豆包、烧家雀。

  我们知青不会做火盆,因此集体户没有火盆,热量全靠做饭烧的柴火在对面两铺炕上散发。我们下工回到集体户,一般都把双脚伸到行李卷底下,热乎热乎脚,脚要热乎了,浑身就不冷了。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坐在楼上房间,看着窗外被西北风刮得来回摇晃的树枝、树干,回想着农村里的火盆、火坑,回想着当年的乡土乡情,那是一生无法抹去的记忆,那是一幅纯朴的不能再纯朴的画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回首再忆下乡时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