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园的鬼(连载)第32章 了解朱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花园的鬼(连载)第32章 了解朱熹

2021-12-04 21:10:52 作者:自言自语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园的鬼(连载)第32章 了解朱熹

  第三天下午。李盈盈提着小黑板走进教室。小黑板上写着朱熹的《观书有感》全文。郑志德陪同李周继续听课。

  李盈盈扫视大家。大家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李盈盈平静道:“昨天下午,我们讨论学习了朱熹的《观书有感》的表面意思,即‘半亩池塘水清及水清的原因’。这一堂,我们主要讨论刘宾昨天最后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朱熹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什么叫理学集大成者’?请同学们看课本后作者简介。”

  同学们开始翻书。李盈盈提示:“阅读时要抓住要点,作者是哪里人?他有什么成就?同学们默看后,分组讨论。我提问,各组代表回答。再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板书。”

  二分钟后,李盈盈请刘宾上讲台,在左边板书;自己站黑板右边提问:“朱熹是啥时候的人,哪里的人?”

  一组代表巩柱回答:“南宋,微洲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巩柱把婺(wu)误读为mao。刘宾思考一阵后,板书不出来。

  李盈盈把‘婺’单写出来,又写二个形近却音义不同的字,边写边纠正:“婺(wu),地名,在江西,巩柱误读为(mao)。是有两个读mao的字,而且字形相近,一个是蝥,下面是一个虫字,这是一种昆虫;一个是瞀,下面是“目”,指看不清楚或精神混乱。”

  接着她又提问,“朱熹有什么成就呢?”

  二组代表苗苗答:“朱熹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刘宾完成板书。李盈盈开始讲:“‘理学大成者’是指有理学成就的人。‘集大成者’,就是把名人的成就,集中总结发展的人。者,是指示代词,‘的人’。”

  刘宾在讲台左侧小声发问:“李老师,啥叫理学?”接着朱虎举手,站起来问:“李老师,什么叫哲学?”“……”

  李盈盈被同学问声淹没,又紧张,又高兴。紧张的是对这些问题准备不足,李书记和郑校长在场,恐怕影响教学效果;高兴的是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提问,符合课改要求。她盯着刘宾的板书愣了半天。心想:“诗文后面的注释,给课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已先装一桶水!”于是她微笑着开始沉着解答:“所谓‘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些同学摇头,有的一片茫然。李盈盈进一步解释,“哲学也就是人们对人与社会以及自然的认识和总结。这是个难点,将来同学们好好学习,到大学会理解得更深。”

  巩柱小声嘀咕:“老师越说我越糊涂!”

  李盈盈耐着性子讲解:“比如,你今天中午没吃饭,现在什么感觉?你总结一下,告诉大家。”

  巩柱答:“不吃饭,头晕心慌。”

  李盈盈鼓励他:“继续说。”

  巩柱答:“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发慌!”

  李盈盈击掌:“对呀,总结得好。说明人的生命是靠什么维持的?”

  巩柱答:“人的生命需要吃饭!”

  李盈盈追问:“饭是什么 ,”

  巩柱答:“米,面,肉等食物。”

  李盈盈继续要求:“再总结 !“

  巩柱说:“人的生命靠食物维持,这些食物是营养生命的。”

  李盈盈又问:“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巩柱答:“粮食、蔬菜地里生产的; 猪、牛、羊肉是人饲养的。”

  李盈盈:“想想,你要吃饱,吃好饭,靠什么?”

  巩柱答:“靠人的劳动!”

  李盈盈鼓励大家:“从不吃饭说起,总结一下。”

  巩柱答:“人不吃饭,就心慌。”众同学接续:“因为饭是维持生命的食物,食物靠我们劳动出来。所以,要吃饭,靠我们勤奋劳动。”

  李盈盈赞赏大家:“好,这就是哲学观点,大家都成哲学家啦!”

  同学们大笑。李周赵郑志德也会心地笑了……

  李盈盈又引导同学们讨论另一个课题:“下面讨论什么叫理学。先查字典或词典,看‘理’是什么意思?”

  同学甲说:“理,是条纹,纹理。”同学乙说:“理,是道理,事理。”

  同学丙说:“理,是管理,办理。”同学丁说:“理,是对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如哲理等。”

  李盈盈引导对“理”的辨析:“从这个词义中,我们分析一下,哪一条词解同‘理学’的‘理’贴近?”

  巩柱说:“和条理的理贴近。”刘宾反对:“和道理的理贴近。”苗苗另有看法:“你们都说得不对,理在这里是发表意见!”

  李盈盈微笑总结:“理的本义就是一些物质上面的‘纹’,看,我们的作文本的横线,这叫纸理;我们手指上的纹,这叫指理。理学,是从理的本义引申而来,这里是指对事物有条有理的看法。”同学们好奇,对此还不解。李盈盈进一步解释:“朱熹对事物有什么看法呢?他说,任何事物都是有理的,理就是规律。这些理(规律)影响人的思考,人的思考都是受事物规律的影响。有一天,朱熹和当时的哲学家陆九渊在今江西铅山鹅湖论辩,两人观点针锋相对。朱熹说,‘理在气先’。就是说,这个理(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支配者,人们掌握了理(规律),那么思想道德就顺理了,高尚了。’陆九渊摆摆手,‘不,不,我的心(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你看湖畔的垂柳在摇动,那不是柳枝在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心动自然动,心静自然凉,’两人谁也不争过谁。他们二人的对立,实际是‘唯物与唯心’的哲学对立!”

  李盈盈话音刚落,刘宾举手。

  刘宾站起来问:“说朱熹是教育家,有哪些证据?”

  李盈盈看看李周说:“这个问题我们请教领导李书记。他是教育专家,让他给大家讲讲,同学们欢迎!”

  李周迟疑一下,看看赵志德。赵志德站起来鼓掌:“欢迎李书记指导!”

  李周不好意思站起来:“听李老师的课,我很受启发。如不是李老师知识面宽和有耐性,同学们早把她难倒了。”李盈盈不好意思羞红了脸。

  李周转入正题:“根据这位同学的提问,我认为朱熹是南宋教育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湖南长沙岳蔍书院讲学中,制定了一整套教学规章制度;二是他吸取了儒学、道学的有益成果,总结了理学成就,把客观事物的理,即规律,作为影响人们意识的本源,形成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这也是后人称他为‘集理学之集大成者’的原因。三是他重视知识的训练规律。他在《春日》诗里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比喻做学问只要能掌握知识的规律(即识东风面),就能获得自已的见解,解决实际问题(即万紫千红总是春)。四是在培育人才方面,他强调把知识的培养和道德的修炼结合起来,培育了大批人才。所以后人称他为教育家!”

  李周话音刚落,赵志德率先鼓掌,接着雷鸣般的掌声在教室里响起来……

  李盈盈对李周的批讲即佩服又感激:“谢谢李书记的批讲。这是对我前面所讲内容的补充,也是对下面的辅导作以启发。”她翻开教案,继续分析:“同学们,通过以上讨论和李周书记的批讲,我们可以了解朱熹的成就,那么,朱老先生,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呢?”

  玲玲举手站起回答:“因为朱熹天生聪明!”

  李盈盈点点头:“有道理,还有吗?”

  苗苗站起来回答:“因为朱熹学问大!”

  李盈盈追问:“他的学问从哪里来?”

  朱虎补充:“从书本中来!”

  李盈盈高兴道:“对。书是前人对知识技能的总结,是学问的源泉。还有吗?其他同学可以继续补充。”

  刘宾站起回答:“朱熹讲过学,当过官,他在工作实际中有丰富的经验。”

  李盈盈微笑肯定:“对,工作中的经验也是学问。这印证了古人一句话,做学问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苗苗最后提问:“李老师,诗的题目和诗中的内容为什么不相符合?题目应该《观塘有感》才对啊!”

  李盈盈高兴地说:“苗苗提的这个问题很好。由于时间关系,留作下一节课讨论。为了使同学们加深理解,请同学们课下预习,把诗文题目和诗文内容联系起来,思考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