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号房追踪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N号房追踪记》是一本由[韩]追踪团火花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N号房追踪记》读后感(一):周遭与大事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N号房追踪记》是一本由N号房事件最初的报道者和报警人——“追踪团火花”写的书。
封面上的是短发的“丹”和头发留到肩膀的“火”,而她们正是N号房事件的吹哨人。
2020年3月,「N号房事件」曝光,震动韩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而最令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N号房」涉案人数超过26万,据说这个数量,甚至相当于韩国出租车的数量。
而作为吹哨人,她们在这本书上也详细描述了整个开端过程。
最初,她们作为大学生,只是想寻找有关“非法拍摄”的新闻素材。可当她们找到一个叫AVSnoop的博客后,误打误撞进入了N号房的第一道关口——一个名叫高墙房的聊天室。
关于N号房的相关叙事我也不在此重复了,实际上当时这个新闻就像一个火山爆发,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只是我想不到的是,发现这么大一个新闻的竟然是两位女大学生——或许这也符合逻辑,毕竟涉案的26万人,没有一个人主动说出来。
然而,这并不是整本书的全部——恰恰相反,整本书三个部分,而第一部分对事件的还原实际上只是占到了四分之一不到的篇幅,而第二部分,火和丹的故事,应该说是全书的重点,至于第三部分对社会、对女性的一些建议,实际内容也不是很多。
作为一个男生,看第二部分“火和丹的故事”,会有一些意外的心得。
比如火,由于家里两个小孩都是女孩,所以她感觉母亲对父亲会有一种愧疚,而为了让父亲舒服一点,有时候火会故意吃饭吃的很快,神经大条;而另一方面,等到火有了男朋友,她在男朋友面前总是细嚼慢咽,甚至上个厕所都会说自己去洗一下手,而在洗手间也不敢多耽搁,怕男朋友以为她在大便。
这些细节,我想,大概男士是很难想到的。
明明是一个人,竟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仅仅因为她是女性。
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刚塌房的宋智雅——虽然我也是知道她塌房了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反思整个宋智雅的爆火与塌房,实际上,带给我们的思考,恰好是宋智雅本身,她代表着,只要你美,你就可以获得一切,本质上还是对女性的物化。
庆幸的是,在火和丹的影响下,周边正在发生变化。
比如,有一天,火看见从不做家务的爸爸正在洗衣服。丹则发现,当奶奶看着性犯罪新闻评论女性自己得小心时,往常沉默的爸爸会飞快地说,“那孩子有什么罪?”——是的,我们需要停止受害者有罪论。
可以说,读这本书最大的体验,不是在重复新闻的报道,而是在思考,周遭的小事与大新闻之间,实际上没有太大的距离。
《N号房追踪记》读后感(二):有些事,绝不能忘
从电影《熔炉》到《素媛》,再到这本《N号房追踪记》,在让人感叹韩国人还真敢拍真敢写的时候,让人对这些真实案件里的种种行为感到发指。更让人深思的是,为何会发生这些事情,直接矛头固然是指向那些加害者,难道不也是韩国对这些行为的管束力度不够而导致这些人胆大妄为吗? 本书作者是“追踪团火花”,是一个双人女子团队,两名成员分别是丹和火。全书共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写两人最初意外发现N号房的存在,在看到那些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之后,进而开始对网络上的数码性性剥削犯罪进行潜伏调查,协助韩国警方进行取证,开始报道N号房事件,希望引起社会关注,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二部分则是丹和火轮流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两人相遇到成为共同迎战的伙伴,两人在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则是提醒世人,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不要这么快就忘记了N号房事件,以及看到韩国政府终于开始慢慢重视这件事了。 不管是书中的哪个部分,其实都不是上面的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要是真的那么简单的话,为何之前一直没有被报道出来。这让人想起了丹在书中第二部分里提到她过去的一段经历,9位要好的朋友在每年每人生日时都会聚会,20岁生日那年,在车站拍惯例的集体照时,被一位30多岁的男子偷拍了。眼尖的丹马上过去理论,让那名男子删掉照片,当时那么男子身边还有四五位同伴,丹身边却只有一位朋友跟了过去,其他人都视而不见地离开了。某种现状就是选择不去抗争,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不敢发声、不愿发声,那如果发生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呢? 书中说的以N号房事件为代表的数码性性剥削犯罪就是更严重的事,在读丹和火的追踪调查记录时,让人感到在这事儿被报道出来之前重视的人太少了。刚开始韩国警方总是以那种网络上的罪犯抓不到为理由来打发来报案的受害人,让事件一直进展缓慢,直到丹和火走进了那个黑暗地带,下定决心要帮助那些受害者要让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才慢慢让那些幕后黑手暴露出来。 在读本书过程中,实在是让人容易对丹和火的安危有所担心。从她们的文字里也能看到她们的心在进行调查时受到了伤害,总是担心无处不在的偷拍工具,还害怕自己的真实身份暴露以致连累亲朋,还担心自己身边说不定就有那些加害者中的一员。而后又是害怕这事热度降下去后犯罪分子更加猖獗,因此马不停蹄地接受采访进行报道还要写书同时继续潜伏,纵使她们精神状态不佳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也要让更对人重视这类犯罪。 在书中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到韩国政府终于有所反应,当然,这也是无数像丹与火这样的人努力的结果。其中一条是“将未成年性自主决定权年龄从13周岁提高到16周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与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那就是违法的,不管对方同不同意都是违法的。在国内,这个年龄也是16岁。
《N号房追踪记》读后感(三):对罪恶事件毫不留情“群起而攻之”,才是正确的行动指南
《N号房追踪记》不是一本很厚的书,不需要较长时间就能够貌似轻松地读完。但无论此前听说过这个发生在邻国的真实事件,还是在阅读由“追踪团火花”——其实是两位非常勇敢的女生,也就是“火”和“丹”这两位韩国女大学生——所写的《N号房追踪记》这本书的过程中,抑或是读完了这本书之后,都一而再、再而三会对书中所记录的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感到无比震惊。
但毫无疑问,发生在韩国的“N号房事件”,类似的事件不会仅仅发生在邻国,也会发生在中国,也会发生在其他的国家。那么多的受害者,既可以是韩国人,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人。被罪恶事件伤害到了的,是很多很多的人。所以,在为两位勇敢的女生而叫好、佩服的同时,更应该想一想,自己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会像“追踪团火花”一样勇敢出击、契而不舍,直到真相到来,作恶的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两位勇敢的女生说,“写下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将罪恶记录下来,以免后人重蹈覆辙,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愤怒和痛苦”。确实,罪恶不仅要被记录下来,让每个人都知道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罪恶事件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类似的受害者的名录不要没完没了地记录下去。就实际情况而言,这只能说是一个目标,一个需要尽快达成而且希望永远不会再的新的受害者出现的目标,虽然已经有包括“追踪团火花”在内的无数的人作出了努力,但目前来看依然是一个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目标——尽管很难实现,但不等于就可以因此而放弃,而是要像“追踪团火花”一样,都能够真正行动起来,才能让犯罪者们充分感受到强大无比的正义力量,让他们明白他们肯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甚至是永世不得翻身!
在N号房里,无数的女性,包括未成年人,被威胁拍摄下非法性视频——画面不堪入目,手段极其残忍。像N号房这样,并非唯一。甚至,也不止是女性,男性在很多地方,也会成为类似的受害者。所以,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对“N号房”说“不”,并且像“追踪团火花”一样,积聚起最强大的力量去对付运营“N号房”的那些犯罪分子,以及那些自以为自己什么也没做,只是纯粹出于好奇的无数的帮凶!打碎一个又一个“N号房”,就能够解救无数的人;这样的行动形成强大的声势,最终会量变引起质变,还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假如,觉得自己距离“N号房”很遥远,觉得自己也肯定不会去当“围观者”、当所谓的会员,所以也就没有责任去像“火”和“丹”这两位韩国女大学生一样去做,那就大错特错了!对罪恶事件绝不能有丝毫的姑息纵容,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立法层面、行动层面都全面、立体行动起来,提供制止罪恶事件的“一切所需的支援”,这才是正确的行动指南。
《N号房追踪记》读后感(四):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把人类当做动物,用最原始的行为虐待,才是最大规模的屠杀。
似乎没有什么能比亲眼所见更令人震惊,大量的性剥削视频和聊天内容,女性的被迫害、威胁,用熟人的身份不怀好意的接近,这些真相在2020年被两个女大学生揭开。
书页的背后写着四个字,纪实文学,这四个字在不断提醒读者这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情。书中的语言都是最普通的字眼,但每一句读在心里都是不可被忽视的存在。从潜入聊天室到报警整理资料到最后把主犯抓获,整个过程都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一旦被发现那么自身安全很可能受到威胁,但是追踪图火花没有放弃,一直到这件事出现结果并且把整个过程详细的记录将它公之于众。
N号房发出的警示
现在来说已经很少有大庭广众之下的犯罪,不是危险变少了,而是它销声匿迹的隐藏在了难以追踪的网络上。现代技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人们的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N号房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网络的捷径来快速传播性剥削资料,同时又借助不易追查的特点一直逍遥法外。《N号房追踪记》给了我们以警示,它在发出红灯信号,想要告诫人们如何更加注意保护自己。
受害者有罪论的反思
在《N号房追踪记》详细的介绍了加害者的身份,隐藏了受害者的信息。这种做法是出于对受害者的保护,但是很多旁观者却发出“反正不是我的错,如果是我会羞的一辈子说不出来话……”。这种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对直接加害者的行为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没办法判断到底是谁在发出这种声音,但是这些罪恶并不遥远,甚至就在你我身边。N号房事件的存在应该带给我们一些反思,比如如何正确看待那些受害者,是否在诽议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在行平庸之恶。
让我们成为“我们”
文章中除了文字介绍整个过程,还加入了很多聊天截图,这种冲击力更使人把当时的状况身临其境。如果没有真正的思考,那么别人的事永远是别人,这本书值得被看到的最大意义是,她们真真切切的站在了受害者那边,握着她们的手,说你别怕,让我们成为“我们”。书中作者提到她自己的人生规划,而这次报道无疑是给她们的人生增加了新的色彩。
如果容忍沉默,那等同于默许罪恶。这本《N号房追踪记》把所有真相铺展开来公之于众,除了为受害者发声,更重要的是保护未曾受过伤害的人,让恶魔被法律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