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凛世纪1:恒光》读后感100字
《白凛世纪1:恒光》是一本由余卓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凛世纪1:恒光》读后感(一):让人越来越失望的作品(有泄底)
看完了全部三本书,越来越失望,情节单一,人物的行为和发展趋势都无法理解,下面我详细点说。
第一本书看到中段的时候,我还是很兴奋的,那时候作者营造的各种设定很新颖,有魔法有战斗还有一小点科技,出场人物众多但还算各有特点,能让人记住,而且情节有吸引力,很多谜团有待解开,人类如何生存和发展?这条主线很有看头。
看到第二本前段,情节的发展就很突兀,前文花了一些笔墨介绍的另一个人类聚居地还没有展开写,突然间就被秒掉了,人类开始漫无目的的长征。然后三大长老中的两大男长老,一个行为古怪但作者没给解释(桑柯夫),另一个更龙套,不知不觉就没了(恩格烈沙),让人很抓狂。
新一代重要人物雨寒,人设的发展莫名其妙,前面看应该是好人,突然间就黑化了,先是对缚灵师陀文莎产生恶意,把她搞死了,后面又同意部落分裂(舍弃老弱病残)和抢人家老家的计划。
看到第三本时,后面的情节像是作者随意为之,越看越没有吸引力。
感觉情节和人物两大要素作者都没写好。还有,本文有大量的战斗场面,但由于战斗对象的单一(一种叫狩的怪物),战斗的桥段都很无趣。
另外,人类的对手是怪兽,他们的行为貌似低智力无意识无明确目的(人类没影响怪兽的生存),就是简单粗暴的杀戮人类,这么写我感觉挺没意思的,没有斗智的过程。而且怪兽的进化也没有铺垫,很随意,可能是作者意识到了战斗太过单一,加强了怪兽。
总体的阅读体验较差。
《白凛世纪1:恒光》读后感(二):科幻外壳下对终极问题的叩问
在2018年获奖后的采访中,余卓轩表示:“所有的创作者,无论作家、影视编剧、游戏设计师,我们的职能之一就是把人们所认知的世界拉近一些,而说故事者的共通语言,就是人类情绪的语言。”从他的作品可以窥见一斑。
《白凛世纪》三部曲为第二届台湾角川轻小说大赏银赏得主余卓轩的全新作品。将奇幻风格融入现实世界与科幻元素,叙述人类在一场诡异的地球冰雪化大灾难下,将如何求生与寻找希望的过程。一颗离奇坠落太平洋的神祕陨石,使地球在数世纪以来始终陷入长期严寒。而在冰封大地与灰暗天空下魔物四处横行无忌,残存的人类要如何在绝境中求生,并找出延续文明的希望……?阳光,是否真的能护佑人类?以下是本人对第一部《恒光》的拙见。
地图
本书的扉页里,有正反两页地图,分别是世界冰封图和人物主要活动地点,比较精致,要是有手绘彩图就更好了。作者是乔治马丁的忠实粉丝,从地图也可以见其宏大世界观的野心。
序幕
路凯、亚煌和黎音找到旧世界的地图,并在雪中遭遇怪物,呈现了一场刺激又精彩的打斗场面,把三个人的性格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来看了作者在开头列的人物列表,压力山大,怕记不住谁是谁,但越往后看,每个情节的展示都有它背后的用意,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打消了这层顾虑。作者在写科幻小说前,也出版过商业书籍,商学院训练出的严密逻辑构思文章结构使宏大的世界观和人物塑造环环相扣,完全不会眼花缭乱,反而会有拨云见日之感。看他之前的访谈,会在动笔前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梳理故事逻辑,将人物做成表格,规划不同的人生困境,这一点的确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对如何运用巧妙的架构调动读者情绪十分在行,尽管序幕体验了精彩的动作场面,仍然会有“这个世界在哪里”“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他们在寻找什么”诸如此类问题,也会慢慢消耗读者的耐心。而作者在序幕的结尾处峰回路转,用短短一段话揭示了背景和内核,完全没有刻意之感,非常自然流畅,而且,还为之后的情节留下不小的悬念。
正文
分为三个部分:居民大会、远征任务和希望回归,大体对应着寻找前、寻找中和寻找的结果。
以少女视角开始切入,这里很有意思,少女的形象与同部族的人截然不同,也显示出她不一样的存在感。故事开始详细地展开介绍瓦伊特蒙不同身份属性的人群:奔灵者和普通居民,奔灵者也分三类群体:远征队、探寻者和守护使。在此要感叹一下作者极度严谨的世界观设计,人物数量几何级数上升,但并不脸谱化,反而个个生机勃勃,对待终极目标也是各有所思。人们丧失对种族和肤色的区别意识,而是遵循同一个信仰”恒光“。为了寻找”恒光“再所不惜,为了守护”恒光“在所不惜,同时为了确保这种信仰的坚固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往事。
整个故事中所有人物几乎都是亦正亦邪的,比较突出的是凡尔萨、艾伊斯塔,比起其他人,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抉择。部分人(路凯)更加纯粹,是属于直肠子一眼就能看懂的类型。唯一的大反派就是怪物,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反派程度激烈性,在几乎所有战斗场面中,作者都不吝笔墨,以异常写实的笔触描述人兽大战的残酷。尽管奔灵者们有武器,有雪灵,但在纯粹的暴力和野性面前,也只能传来声声悲鸣,血花四溅,令人不忍蹙读。但正是由于这种非人的残忍,使得一线的主人公们迅速成长(变化),对自己所笃信的事物产生了怀疑,缔结了更强烈地共鸣和理解,这样的塑造也是极为流畅自然。
还要赞一下作者强大的逻辑组织力,使得故事里所有细节都可以完美自洽。情节上既不会一下揭开谜底,也不会一直藏着概念,而是一点一点,一点一点洒下面包屑,让读者甘心情愿趴在地上寻找线索,并在确认答案后产生非常愉悦的心情。开头的地图引出了对世界的疑问,对陨石传说的确认,但中间缺失的历史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寻找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小道具、发现的一些小细节,在最终到达目的地后都得到了解答,能够把这么庞大的碎片化的线索很好地整合在一起,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讲究功力的。
”不是所有终结的生命都有意义。“
”就算全世界已遭遗弃,那并不代表人类必须绝望.....我们会成为彼此的希望!“
”勇气和本能的区别是什么?“
”信仰会因人们相信而存在,因为它代表希望......能被证实的东西,是否还能被称之为信仰?“
这样的灵魂之问,时时刻刻会出现在故事中,可能是主人公们对自己的探问,也可能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对看不到的伟力的诘问。这既是人物彼此交流的关键点,更是作者通过作品想要探讨的永恒命题。作者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居然没有两个人拥有同样的答案,这可能正是人性的迷人之处。
终幕
两个战场的战争都走到尾声 ,有人成为英雄,有人坠入尘屑,有人心事重重。无论是活下来的人们,还是永远被黑暗吞噬的人们,这场追寻”阳光“、追寻希望的旅程暂时都告于段落,和故事的开头形成了完美呼应和残酷的对比。
一些意见
读完本书,我感受到作者对于段落式结构的一种执念,尽管安排了很多阴谋 、回忆、复仇的桥段,但改变不了主角光环和千辛万苦完成任务的套路,这可能也是因为作者常年参与游戏、影视、文学、漫画等多种媒体创作的结果,达成IP价值最大化。对,IP,这是我对本书一个很直观的印象,部分主人公,路凯、俊、艾伊塔斯、雨寒、凡尔萨等人,他们身上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属性,设定里有动物的雪灵形象,十分直观,或者用某种颜色来形容也很恰当。路凯和俊的组合我相信如果IP化后应该会很成功,毕竟这是现在人见人爱的一种cp。他们在探索、战斗、背叛和和解中都有很了不起的成长,但这种成长更像是养成游戏式的成长,某种意义上缺乏真实感。我可能更希望看到人物身上更加复杂的人性,以及不是那么顺理成章的人生道路,希望能多一些超乎想象的展开,也期待在后续两本中能够见到。
《白凛世纪1:恒光》读后感(三):网文y2k,幻想史诗,蒸汽朋克,西式奇幻……应有尽有
2012年的时候我上大学,因为朋友过生日结束得太晚,当时又身处郊区实在无处可去,大家索性一起去就近的网吧刷夜。因为大部分是女生,大家就商量找一款适合女生的游戏,找来找去就找到了《星辰变》。
其实那两年受欢迎的网游有很多 ,DNF和WOW自然不用多说,其它排名靠前的游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以武侠小说为蓝本建立,比如搜狐旗下以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游戏《鹿鼎记》。还有一种是引进的游戏,背景大多是完全架空的世界,比如被盛大从韩国公司引入的《龙之谷》就将背景设定在阿特利亚大陆,以九龙争霸为故事题材。而在这些游戏之外,还有一类受欢迎的由本土研发的游戏,既没有武侠名著的加持,也不是国外引进的游戏,而是依托了当时一些网络玄幻作品制作而成,《星辰变》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玄幻小说在2000年左右已经初露锋芒。那时候萧鼎的《诛仙》、唐家三少的《光之子》还有萧潜的《飘渺之旅》已经广受关注,之后起点网成立,大批网络写手开始了新的逐梦之旅。到了2010年网络奇幻小说已经相当成熟,很多优秀作品都被改编成了游戏。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写手开始止步于此。一方面由于每年玄幻作品产出量高,各种故事套路也逐渐被读者摸的一清二楚。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消费者,很多作品开始不用心创作而是一味追求“爽感”。比如小人物直接通过奇遇开启开挂人生,不用升级打怪可以迅速成为英雄等等。千篇一律的商业化写作,也让读者丧失了阅读的兴趣,玄幻小说的热度也慢慢降了下来。
大概也是从《星辰变》以后,我很少接触到玄幻小说,不好的阅读体验感和没有边际的幻想让人感到疲劳。直到前几天读了《白凛世纪》,有趣的故事背景、足够丰富的人物设定、不按套路出牌的情节发展,突然有一瞬间让人觉得似乎回到了玄幻小说的黄金年代……
《白凛世纪》的故事是在一片阴暗中徐徐展开的。这里是未来的世界,在这里火、光、电都是极其稀有的,人们私藏一根蜡烛都会被视为禁忌。最讽刺的是大家苦苦寻找的传说之物正是稀松平常的阳光。
与一般玄幻故事不同的是,《白凛世纪》的故事里夹杂了和现实相契合的科幻元素。
一切要从旧世纪——二十一世纪开始讲起。陨石闯入地球大气层,坠落于太平洋,冲击力使得地壳板块与海洋水位发生巨大变化,厚重的云层凝聚于天空,开始了永恒的降雪,生命与文明也随之消失,白昼也不复存在。后来的人类没有见过阳光,他们建立了庇护所,外面的世界被称为皑白世界。
但这不是最可怕的,随之而来的还有随时出现在雪地之中的怪物——狩。对此书中也有详细描写,让人不寒而栗——
“狩”作为人人惧怕的魔物出现在皑白世界,可以与之抗衡的只有“奔灵者”。这是在特殊时代产生的很小一部分人群,他们既拥有别人没有的力量——可以召唤出战斗的雪灵,也拥有特别的权利,可以随意进出皑白世界,但同时他们也肩负着保护普通人类的职责。
人类、魔物、旧时代、科幻未来……虚拟与现实在《白凛世纪》里被交错在了一起。
《白凛世纪》的故事并非单线的发展。从第一本《白凛世纪:恒光》开始就是两条人物主线同时在进行着。一边是肩负着重要使命但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少女雨寒,另一边是作为奔灵者与人类种族矛盾间重要桥梁的少女艾伊思塔。她们因为不同的原因从庇护所走入皑白世界,一边通过战斗成长一边等待着命运的邂逅。
在这本书里,并没有一蹴而就的成长轨迹,每个人都是经历了痛苦而不断成长的,有时候甚至残酷得不像玄幻小说该有的样子。但不得不说,也正是这种不开挂的设定让整个故事都变得更加有趣了,书中人物真实的成长过程也更让人期待。
《白凛世纪》的三部曲,从《恒光》到《迁徙》最后到《悬夜》,出场的人物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每个人身上似乎都埋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故事的进程也时刻因为各类人物的出现而不停转变着。独来独往的神秘奔灵者亚阎、在战争中临阵脱逃的奔灵者凡尔纳 、被困在“暗灵”阴影下的天才缚灵师陀文莎……每个人物形象都随着故事的展开愈加丰满,随着人物记忆的展开,整个故事构架才逐渐完整起来。
《白凛世纪》的故事发展也永远在意料之外,每当你认为故事走向已经逐渐清晰的时候,都会猝不及防迎来新的转折,就像危机时刻隐藏在四周伺机而动一般。
人类何时可以见到新时代的第一缕阳光?
生命要以怎样的形式延续?
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一切都等待读者的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