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读后感大全
《离婚》是一本由老舍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2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离婚》读后感(一):婚姻中最大的浪漫主义也许就是“将就”
今天(2021.06.13)看完了老舍的《离婚》,比较推荐。尤其是今年年初才读完《围城》。
1,故事非常好,放在今天一样具有现实意义。1933年一气呵成,确实文章的整体性和紧凑程度都很棒。
2,说“写尽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部小说,一部是《离婚》,一部是《围城》”应该是很贴切了,但《离婚》更幽默,《围城》算是个悲剧吧。不过两部作品的核心都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
3,一部喜剧的好处就是结局更容易让读者记住,我个人认为对老李、张大哥、马少奶奶乃至小赵等等都算是各得其所吧,甚至你会感觉浪漫主义还在发光发热。
4,在中国谈家庭谈婚姻简直就是接地气、赏雅俗的法宝,一些“庸俗”的家长里短就是真正的矛盾内核,永远写永远有。因为即便你把家里这点事放紫荆城里,也不过如此。
5,如果《围城》的悲让你感受到人生一步步推进所带来的无奈、压抑与背离,那《离婚》在喜剧故事下却伪装了更大的悲——谁又不是这笼中的黄鸟呢,你细想就发现再浪漫再理想也都飞不出这“将就”的笼啊。
6,其实《离婚》也拥有一部同名改编影视剧,1999年的作品,主演是葛优、小陶虹等等。有空了可以看一下。
《离婚》读后感(二):离不了的婚
反正看过《离婚》,老舍在我心里是封神了。他看透一切的犀利的目光和笔锋,让我爱的不行。这本书里说了好多,包含这太多他对婚姻,对体质,对社会,对人性,对爱情,还有对他自己的懦弱的个性,都透露着多少惆怅。心里真的有说不出的难过。因为此时微博上铺天盖地的新闻,离不了老舍先生说的这些,他如果还在世,一定更失望,社会好像经过这么多岁月,这么多次革命,男人,女人,还是那样。 他的预言都成了真,因为这世界好像未曾改变。 “非到有朝一日,有朝一日男女完全随便,男女的事儿不能消停了。一个守一个,非捣乱不可。” “女人的天真是女人自作的陷阱,女人的姿色是自然给女人的锁镣,女人的丑陋是女人的活地狱,女人怎么着也不好,都因为男子坏! 所长是谁?官僚兼土匪。小赵?骗子兼科员。张大哥?男性的媒婆。吴太极?饭桶兼把式匠。孙先生?流氓兼北平俗语搜集者。邱先生?苦闷的象征兼科员。这一堆东西也可以组成一个机关?”
“爱是个最热,同时又最冷的东西! 俗气凡庸,可是能用常识杀死浪漫,和把几条被浪漫毒火烧着的生命救回。从另一方面说,常识杀死了浪漫,也杀死了理想与革命!”
“看见了衙门,那个黑大门好似一张吐着凉气的大嘴,天天早晨等着春食那一群小官僚,吞,吞,吞,直到他们在这怪物的肚子里变成衰老、丑恶、枯干、闭塞——死!虽然时时被一张纸上印着个红印给驱逐去,可是在这怪物肚中被驱逐,不是个有刺激性的事。这里免职,而去另起炉灶干点新的有意义的事,绝对想不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衙门不止一个。吃衙门的虫儿不想、不会,也不肯干别的。可恨的怪物! 可是老李得天天往怪物肚中爬,现在又往里爬呢!每爬进一次,他觉得出他的头发是往白里变呢。可是他必须往里爬,一种不是事业的事业,不得不敷衍的敷衍。”
《离婚》读后感(三):无人离婚
书名叫离婚,可小说最后,没有一个人离了婚。
张大哥是“旧世界”的蜗居者,“每一根毛都是按着社会规矩长的”。他博学多才,出经入史,可读书不过是为了充充胖子,实际上目光短,见识少,总以为世界的中心是北平,“他没看见过海,也不希望看”,毕竟,他出过最远的门仅仅是永定门。他帮人做媒,替人操心,好像做尽了好事,可到头来自己遭了麻烦,却是墙倒众人推。他在外头掏心掏肺地调剂别人的家务事,却撒手不顾自己的家庭,什么事都扔给了妻子。他嚷嚷着“以婚治国”,把各色男女放到天平上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却始终端不平自己儿女的那杆称。
老李是“诗意”的追求者。他心里有向往的生活,看不起庸碌无为的同事,但又无法狠下心来脱身,只好向琐碎、无意义低头,在衙门里浑浑度日,供养着乡下的妻女。李太太举止粗鄙,没什么文化,老李兴起给她念念小说,李太太却根本没听进去,只嘀咕着孩子的裤子还没补。老李只好将“诗意”的幻想对象转移到隔壁独居的马少奶奶身上去,马少奶奶风姿绰约,颇有韵致,老李常常想入非非,甚至还有过私奔的念头。可谁料马先生一回来,两人又重归于好了,老李的“诗意”瞬间灰飞烟灭。
小赵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者。他左右逢源,“神通广大”,靠向官吏输送女人赚钱。他“一没宗教信仰,二没道德观念,三不信什么主义,四不承认人有良心,五不向任何人负任何责任。”但就是这么个精于算计的人,也有失策的时候,最后被底层人民丁二爷掐死在了芦苇丛中,戏剧又可笑。
再说到书名上去。想离婚的人有很多,但一个都没离成。太太们都是如此,忍一忍,算了吧,生活不就是得过且过。不过是众生相罢了。你看,无论是谁,都逃不过生活的掌心。
哪去寻什么“诗意”?求而不得的东西才是“诗意”。“‘诗意’?世界上并没有这么个东西,静美,独立,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脑子里浮现了鲁迅的《伤逝》,还浮现了刘震云的《一地鸡毛》。锅碗瓢盆交响曲,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的常态,做饭洗衣,接送孩子,修理家具,将永远打败浪漫和“诗意”。以至于老舍直接表示:“夫妻们原来不过是那么一回事,‘将就’是必要的;不将就,只好根本取消婚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