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陆双星》的读后感大全
《古陆双星》是一本由苏学军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陆双星》读后感(一):期待一颗地雷
从封底上看,这是作者开的一个新坑系列,全套有五本,此为起首第一本。
玄幻的固定模式都照顾到了,首先需要有一个预言,部落首领的女儿决定着未来。与这个预言一体两面的是,部落首领却会因其女儿这位天选之女而亡。看起来这像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女性洁版故事,雷同的当然也有雅典娜的诞生,甚至再往前,宙斯自己的诞生,也意味着天选和更新换代。
一个人身上同时带着祝福与诅咒,这几乎已经成了英雄叙事的固定模式。我们看《冰雪奇缘》的艾莎同样如此,终究要“继承大统”,却时时要克制自己的魔法(权力),乃至会因为魔法本身成为众矢之的。
既然开幕是女主,男主的出场不可避免。霍风的出现应运而生。尼雅与霍风,必然需要发生故事,缘分和宿命,是玄幻里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这也呼应了书名“双星”,一本书快结局的时候切题了,双主角的宏大篇章展开来,野心不可谓不大。
读的时候常常进入恍惚,因为叙事模式的熟稔,仿佛同类型的故事不断上演,网络的比特海里,电视的闪光荧屏上,打打杀杀,没有终结。许多这样的结构设定,共同铺就了宏大的芸芸篇章,所有的喊杀和硝烟都能够无限持续,人物不过换了名字。
宿命和作死的行为重复发生,不断复盘。对权力的贪恋,未来的不确定,让人本身陷入了预言的泥潭。预言是自我设定的陷阱,角色不需要思索如何应对世界,如何学会思考和爱,只是纳入洪流之中,喊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是从来没有想过何为我,何为天。指涉本身变得虚无,虚无看上去却宏大壮阔,让人沉湎不醒。
幻想文学似乎可以用更为深入的探讨,银英传和星球大战都在思考时代洪流中具体的人和制度,是否有绝对的标准,是否可以更好,人和世界是否有救赎的可能。如果在这方面本土幻想类型文学能够再突破一些,在黑暗森林的既定思维中有更不一样的质问,或许可以让不断复盘的宿命轮回有一些价值和意义。
当然这不过是一本开篇,期待接下来作者埋下其他让人惊叹或者扼腕的地雷。
《古陆双星》读后感(二):《古陆双星》——参不透两相对望的玄机
如果有一件神器,可以让一个濒临绝境的部族扭转乾坤,让一个人起死回生,让一场战役的结果瞬间逆转——而代价是,需要献祭一个据说身上带有神之力量的小女孩的生命,人们会怎样选择呢? 她确实从未做错过什么。只是,很多掌握着部族的权力、看得到未来预兆、觉得自己有责任对部族的将来负责的人,都看到了她身上自带的力量,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一种会带给部族繁荣,一种会带给部族不幸。部族中的人们对她本无恶意,也尽力地教会她很多东西,而当部族面对不幸的境遇时,久已远离先进文明的人们自然想到,也许她消失,不幸也会随之消失,想要用她作为献祭,将她的生命作为祭品,送给与她同名的女神——尼雅。
尼雅自己也感觉得到,体内有着神奇的力量,但是,她苦恼于不知道该怎样使用这种力量,才能让自己的部族免于灭亡,让自己所爱之人免于一死。其他人对她的拯救,只能停留在让部族不要把生死存亡的希望寄托在她一个人身上,从而让她有机会暂时脱身离开。 可是,她信奉的凤凰雕像自带的秘密,让一切能够引发碰撞的因素,特别是对爱情和亲情的取舍同时出现后,事情还是失控了。体内远古人类的生命本源,唤醒的不仅仅是强大的能量,也有“宿命轮回”,能够让自己似乎获得更多对过载情感的耐受力之外,既会引发新的爱恨悲欢,也会逼迫人陷入更深的思索——
难道,无论怎样,生而为人,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都不可能突破自然对生命的限制吗?人们试图追寻更好的生活的欲望,究竟是被迫而为,还是贪婪的驱使?人类生命一次又一次的坚强奋起,从无到有地迈向进步,探索出种种可能存在的形式,本身不就是一种成功吗?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有机会与失落的远古先进文明“相拥”,我们又该怎样选择? 本书语言平顺,情节简明,从一个女孩的视角,写出了一种从蛮荒走向文明、又不断在观念的改变里试图对话自身命运的感觉,但是在角色设置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个人特点和身份的冲突,使得有些角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工具人的属性过于明显。但总体来说,是一本易于理解的儿童读物。
《古陆双星》读后感(三):战争永远没有胜利方,不过是加快文明灭亡——《古陆双星》中对人和生命的思考
《古陆双星》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如同家中的老人在月下讲故事般自然,虽然书里有些许情节没有交代清楚,但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软科幻类小说。当我在阅读一些外国名家的科幻作品时,往往会如堕迷谷深渊,浑然不明其意,从而弃书。当然科幻作品中可读性强的硬科幻实属难得,但同样门槛很高,很多情况下我们明知那本书具有怎样怎样对科幻写作有着划时代或者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仍旧读不进,或一知半解。佳作《三体》说实话我也是上大学的时候才真正的明白其中的奥秘和内涵,其中的曲率飞船,二向箔打击,四维空间的假想,相对论等,在具有了一定知识储备才觉其高深不觉恍然大悟。所以说对于一部科幻小说我们不应该要对作者太过苛求,作者要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往后的理解就需要靠读者自己揣摩思考,故此阅读时需要对自己有个清晰认识,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更对自己胃口。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看情节性丰富的小说,就像这本书,我认为作者由始至终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性善恶,对于战争的思考,对于人性的剖析,对于书中的重点人物-尼各撒的刻画,使其颇有一种“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命运感。
尼雅古原的尼雅民族自古生活在祖先的领土上,但受外族入侵而只得放下农具拿起武器捍卫领土,开篇便是一场战斗,胜利方虽是尼雅族但其仍要为了和平而向强大的卡林国朝贡。战争中尼雅出生,从这儿整个故事便着重笔墨讲述尼雅,通过她的见闻和感受展现出战争下的人民生存状态,从而也对尼雅她的宿命做好铺垫。
而后便是尼雅随着弥撒婆婆远行,说实话这是作者需要用笔墨解释的逻辑自洽点,但就我的阅读下我不是很理解这场圆形的意义,感觉好像仅仅是为了体验,当然如果是为了让尼雅远离族群,其实并不只有这个方法。
而后当尼雅被一男一女,圣女米兰,血魂武士小武搭救,同时尼雅得到了凤凰雕像返回族群,而后便又是一场战斗,这次规模更为大,同时建构起了整个古陆世界观,很像罗马时代,当然作者并没有笔墨写各个民族的历史,而是通过简要叙述,将古陆的生存法则讲清,你不消灭我,我自然便消灭你,颇有“黑暗森林法则”的意味,唯一我觉得有些跳戏的便是作者对书中人物的起名,例如萧若寒、马援、小武、霍风、尼各撒、尼雅、米兰、艾雯同时有中西两方冗杂的意味,或许受到传统小说的影响我比较难以接受类似于“郭敬明风格”的人物命名。
而后便是米兰带尼雅远行到绿洲王国艾斯特拉达城,之后便是对尼雅体内所蕴含力量的解释,从某种情况下作者也阐述了其对于宗教神灵的思考,神也是人,不过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而成为了神,总之,我觉得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作者或者说现代社会的一种映射,不管是战争也好还是信仰也好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展现而到架空的古陆世界去展现。
而后便又是一场战争,曾经保卫家园的尼各撒为了族群的发展而选择侵略几千年来和平的绿洲王国,双方都伤亡惨重,最终是尼雅选择牺牲释放出宇宙你能力,召回未来科技的霍风就如同两千年前一般的无名武士一样保卫了艾斯特拉达城。
有三个点就是未来科技人穿越时空究竟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以及尼雅身体中的远古血脉蕴含的力量又究竟是什么,以及黑星灭世究竟是什么?这些点或许是作者留下来的留白。
我认为的双星有两重含义,表面一重是不断轮回的尼雅和霍风,或者说是一种信仰和信仰的守护者;另一重我认为是给文明带来生机的“明星”给文明带来毁灭的“黑星”这构建起了古陆的世界观,文明不断遭受浩劫但仍然被延续下来,不是在自然灾难下消亡就是在贪婪的欲望下灭亡,周而复始。
我意味书中的黑星很可能是某种天文现象,类似于地球的冰期,或者是小行星打击。
生命永远不会消亡,但生命的贪婪也不会消亡,贪婪造就了生命,也毁灭了生命,一切起点便是终点,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或许等我们的子孙最后迈向宇宙,走向浩瀚星河时便会找寻到我们存在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