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想起的......
可以
星期天,我难得有机会,到城外大堤上,带着小孙女,借风随线上云天,老翁闲余学少年
大堤是上帝赐给A城人得天独厚的风筝放场长长大堤,天高气爽,无遮无掩,堤内外绿茵茵坡面上,紫云英野花点缀其间,象是两块嵌着花儿的绿毡毯,长长的见不着头见不着尾,大自然无意装扮,却把自己装扮得如此秀美清明时节多为阴雨天,可那天天公特作美,风和日丽,白云蓝天,微风习习,清香阵阵,堤上无数小孩嬉闹追逐,空中风筝,形色各异,欢快地争相摇头摆尾,好一派艳阳春景我顿时觉得时空突然翻越了历史的栏杆,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几十年前的孩提时代
A城以大堤为界,自成上下街两个城区上街在大堤外,濒临皖水,千百户小镇,规模不算大,但,独占濒水之利,上转潜(潜山)岳(岳西)太(太湖)木材檀香山珍土产,下纳苏杭丝绸脂粉新洋奇货,商贾云集,十分繁荣,人称水陆集,自古沿袭至今
皖水,是那种典型的三天不下水断流,三天不晴水上楼的易涨易退的山溪水我家就在岸边住,看惯了船上白帆,但,却未听惯艄公的号子因为,号子是上游川江船工和筏工们与激流博斗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产物,平流地区却很少见
河边有一片白皑皑的沙滩地,又宽又长,一望无际,那便是我童年的天堂儿时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天堂里渡过的
然而,这沙滩对于大人,又何尝不是块宝地?大水过后,沙滩上要沉积下许多烂根腐枝,拾回家晒干是理想的柴火沙河常年退退涨涨,涨涨退退,自然这柴火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城镇贫民的柴源地所以,只要我们对妈妈说一声捡柴去,便可理直气壮地带着风筝和篾篮在沙滩上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
一班顽童来到天堂,象是出笼的鸟儿放归自然先是互相帮着用最短的时间把篮子里的柴火拾满,然后,便可尽情地放起风筝来
那时的风筝,不象现在有成品卖,就是有成品穷孩子也卖不起,都是自己动手做制作风筝是从大人那儿学来的先拿篾条用皮纸捻扎成花瓶或鸟儿什么的,然后糊上既轻且牢的彩纸,或白纸用彩笔画点图案,再在中间适当的位置上按等边三角形的法则找三点系上三根细线,拢在一起正中心打一个扣作为系线用,一个简易的风筝就算做成了
别小看放风筝,这里面还真有点学问呢先说这风,有风都能放,但,风小时未必都能放得起有经验的大孩,是边跑边放,风筝因跑而迎风,风力大增,一股劲地往上飞,线儿一个劲的边跑边放,越飞越高,此时便可停下,天高气足,风筝飘摇其上不亦乐乎再说风筝的尾巴,旧时的风筝是要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常用材料是一束稻草,且视其风悠风烈而定,很有讲究,轻不得重不得,而且要随风的变化作适当调整风筝渐渐下坠,那是风悠所至,尾巴必须减其重;风筝突然在天上划圈圈栽跟头,那是风烈之象,尾巴必须增其重,以求平衡
童年是幼稚的,对许多事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大了才慢慢地感悟到风筝里也含有人生哲理世人多以当官为荣,作梦都想象风筝一样,借人手中之线直上云天而朝庭有人就有线,此人权之大小恰如线之长短权大线长,青云直上;权小线短,低空盘旋;权失如线断,风筝不复升起,自古皆然实在是风筝无线望空叹,朝庭无人莫作官
风筝尾似有尾随跟踪监督之意,自然风之悠烈如社会风气之优劣风气优则风悠,尾轻筝亦升;风气劣则风烈,尾增则筝稳风愈烈而尾愈轻,风筝那有不转圈圈栽跟头的呢?人言仕途多风险,就是这个道理吧无官一身轻是我的人生信条或许是阿Q精神吧,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是的,我就认定葡萄酸的悖理我不愿象风筝一样飞起,更不愿为了飞起而被线牵着,我只想作个自由的人
人生如纸鹞,沉浮由人操
何不作云雀,无线自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