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脱单的都是这种人。|选择单身,是学会了“消费降级”。
VOL.748
微博@曲玮玮
01
与此同时,我的购物车中增加了很多健康食品,比如红枣枸杞,黑芝麻糊,有机沙拉蔬菜等等。
不仅是日用消费上的转换,上班通勤,我的交通方式也从打车换成了骑共享单车,能坐地铁到的地方,绝不坐出租车。
在办公室,我日常饮用的奶茶、饮料已经换成热水、热茶,去哪都拎着个保温杯。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日常被各路博主安利种草无数的人,现在看过数十篇爱用品分享,购物车也不会增加一项商品。
无意识中给生活做了减法后,突然觉得压在自己身上的无形压力陡然减少,甚至松了一口气。不用再每个月为还高昂的花呗和信用卡账单发愁。
媒体对我这种心态的转换有各类名词代称,“断舍离”、“低欲望社会”、“隐形贫困人口”(因为穷所以才不买)…
最准确的还属“消费降级”,简单地说,就是从选择商品标准为越贵越好越要努力购买,转变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买自己所需要的,追求性能和品质高过品牌logo。
也有数码发烧友,曾经一年能换5部手机,而2018年过去快一半,他还拿着手里的iphone 7plus。
更别说家里屯了上百支口红的美妆博主朋友,她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重大创新,那些新出的口红已经让她感到乏味。
似乎在前两年一波消费升级的宣传,让大家疯狂开信用卡超前消费,把一切必要不必要的欲望清单搬回家拔草后,从狂热中醒来,购物欲进入冰河时期。
人们关注点从买买买转变为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为日益增长的年龄和数额为“0”的银行账户余额奋斗。
但“消费降级”真的只是因为穷吗?我是不同意的。
02
有一个经济现象,叫做“口红效应”——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迅速蹿升。
因为它是一种相对廉价但又非必需的消费品,在人们很难迅速攒够钱去买“大件”,比如买房,买车时,手里反而会出现一小笔“闲钱”,而口红就是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不会消耗太多资金的首选。
它太能对刚入社会又无资产积累的年轻人起到安慰作用了,毕竟,“虽然买不起你的香奈儿套装,但我们的口红都是香奈儿”。
就像当时风靡全国,一支难求的YSL星辰口红,和它质感、色彩相似甚至更加优质的口红并不占少数,热门的原因只不过谁拥有它,她的生活就显得更光鲜。
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18年开始后,口红在人们口中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少,反而币圈、区块链,实用性,这几个词越来越热门。
身边的人有关大牌化妆品谈得越来越少,有关如何提高生活实用性和如何通过理财赚钱越来越多。甚至连外卖小哥,公司的保洁阿姨都知道区块链。
而小红书、抖音的网红博主迅速崛起,人们从鼓吹大牌变为追求肉眼可见有效的产品,再脑洞大开的广告语也不及博主亲自测评,视频为证的宣传有效。
甚至最近上热搜的新闻,淘宝农产品专属代言人——种啥啥滞销的大爷,之所以有他出现的产品图能打动人,除了消费人们的善良,也是因为相信朴实无华的产品,比商场过度包装的产品更优质。
我想,“消费降级”所真实带来的,是人们把事情回归到本质,而不是关注外在。
他们更注重实际使用感受,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把更多资本累积,留给未来,以期待更多未知美好的来临。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冗杂的物欲生活中,终于找到方法认清真我。
03
其实“消费降级”不仅发生在物质生活中,越来越感觉人们在与人交往中,也存在着“消费降级”。
选秀节目中,容貌姣好却毫无实力的人不再完全受追捧,越来越多的人的视线已经转向业务能力更强的人。
在对电影、电视剧的选择上,观众的关注点也从主角颜值转为演技是否过关。
谈恋爱就更是如此,人们对伴侣是否足够好的评判标准,逐渐从相貌与说情话,转变为对方具体的行为。
两个人相处时,会开始更在意TA实际为你付出了什么,金钱,或是时间。也会暗自观察,TA是否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会撩的男生已经没那么受欢迎,说一万句情话的人并不比做一万件的人更能打动人心。
比起叮嘱你注意安全,始终让你走在人行道内侧的人会让你觉得更贴心。
情感中的“消费降级”,让你开始抛开虚无的外在与花言巧语,直击内心,即便功利,却会让你减少很多受伤害的可能性。
当然,保持单身,不为寂寞而恋爱,同样是“情感消费降级”的一种。
其实她们并非没有追求者,只是在游戏情场和宁缺毋滥中,她们选择了后者。
比起并不迫切渴求的恋爱,她们还是愿意把更多时间留给探索世界,与自己相处。
在她们眼里,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快乐还不如独处的时候多,那这样的恋爱毫无意义。
所谓,“消费降级”,大概就是抛开表面看本质,在不必要的时候,学会说“不”。
04
但其实,在人们实行“消费降级”的同时,生活另一方面仍然在保持“消费升级”——消费变得少而精。
比如开始为自己的精神文化买单,看展,看电影,看演唱会,去喜欢的小众歌手的音乐现场,去理想目的地旅游。
或是抛弃“廉价+想买就买”的消费方式,转变为“昂贵+量少+实用”的模式,去添置昂贵的单品,早早为自己做健康投资(买重疾险或是吃有机食物)。
虽然“消费降级”,但他们不会在自己视为核心需求的方面随意糊弄,比如文娱,居住环境等等。
他们可以在一支50元的笔面前纠结是否需要,但又会不眨眼地买下4、5000的投影仪,为了享受看电影的快感。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消费心理,就是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而是让自己的每一笔消费都有价值,面对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自己真心对待。
年轻人们在屡次消费后的失望中学会了理性,不再为排解焦虑、孤独买单,而是离开欲望的沟壑,重新思考看待身边一切。
如果你也开始了“消费降级”,恭喜你,你开始了思维上的升级。
GoodNight
往 · 期 · 精 · 选
你策马扬鞭仗剑天涯,我在路边赏我的花。知道吗,你男友已经忍你很久了。哪一瞬间会让你突然想起前任?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Portman000点个赞,愿你爱的人也正好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