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10篇

2018-05-10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10篇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是一本由[英] 迈克尔·布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9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一):不那么北欧的北欧了

  看了之后,北欧似乎也不那么“北欧”了。

  还是了解好。

  感觉作者厉害

  写这本书会亲自去当地体验(还在瑞典亲自做实验

  记载一些道听途说 来自朋友亲戚

  还要去阅读相关的文献书籍

  联系、访谈相关人员(寒假作业人物访谈…头痛)。

  有点期待作者来了解一下中国,吐槽一下中国。

  “瑞典人作为全世界无礼的人,只有中国香港人可以与之相比”

  看到这句话倒是不生气,反而有点期望作者了解了解中国,幽默风趣地把好的坏的抓出来。

  有点想在书里看看图…挪威的冰川 瑞典的玫瑰园 嗯嗯……

  以后读第二遍的时候,对书里对北欧的理解会掌握得更清晰立体吧~想亲身去北欧五国验证作者的说法

  最后谢谢送我书的基友 nice!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二):一分钟读北欧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缺一个总体脉络,虽然读得轻松有趣,但是有些特点偶然提及又转瞬即逝,快速的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错过,所以想要整理下各个国家的特点和现状,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表格

欧洲五国状况一览表

  但是整理过程中发现方面有些特点既可能优势也可能会带来恶果一刀切二元论的看法还是太浅薄;另一方面,对于作者近距离观察到的那些有血有肉景象总结出来感觉索然无味。所以,权当上面的表格是一个片面狭隘的愚见,真正想要读懂北欧,一分钟是不可能的。:D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三):在所有配料中,它才是正餐°

  ——评《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文/蓦烟如雪

  在看这本书前,其实自认为对北欧会有一点点了解,可是在看后,才发现曾经看的《下一站,哥本哈根》亦或者韩国旅游节目花样青春·冰岛篇》这些大多是匆匆一瞥,不是深入实质。英国作家迈克尔·布斯在这本《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中,写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他15年前曾踏足这片不熟悉地方,但是在回归时,他又细细捋顺解读了,这个在众人眼中——最幸福的国家。

  在引言中,他曾自嘲这里阴暗潮湿单调沉闷,甚至直指这里有着全世界最高的税率,但在第一章幸福中,又说,丹麦人是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老板,要去参加聚会,且对自己长期致力于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态度非常坦率,没有歉意在其中,他们的年长假长达6周,整个国家关门歇业,甚至他们是“全球最佳失业国”,失业津贴高达此前工资的90%,这种可以抛开顾忌,能无拘无束生活的国家,怎能不是幸福感,作者虽然在前面亦有自嘲成分,但依旧给了中肯的答复。他们依旧是一个寻找幸福的人,他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在感受这种被归为幸福的地域,去解析他们的幸福成分到底是事实还是虚妄。

  迈克尔·布斯是一个言语幽默,且不做作的人,他自然的呈现着不一样的北欧,也许里面稍带着一丝自己的个人看法,但是他依旧是有理有据的,这种批判性的审视,让我看到不同层面上的北欧,他说的是我闻所未闻历史,甚至是很清晰的数据,拿掉固有的标签,会限制,这样的重新解读,是别具一新的。

  这本书,他触点到五个国家,有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他依照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描摹他的见闻,作者是一个记者,他的视角点,比如和别的作者不同,可能带有探究和解读的成分,他分析着这个地方的历史、疆域、经济还有文化层面的种种细节,解剖了另类的“幸福感”。

  他的笔触很幽默,也很戏谑,看似这个英国人一直在调侃,却能发现他一步步指出了不同。五个国家的语言意识都是不尽相同,甚至交流也是不一样的,但他们自带的满足感,却有着相似的地方。

  在这本书里,作者大量引用丹麦名言,比如豪斯特的“失于外者,得于内”,比如葛隆维的“我们将大步推进平淡,让这里没有太多富人穷人更少”这听起来像乌托邦的梦,但事实是几十年来丹麦虽然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它税率高,资源贫乏,经济脆弱,这些幸福的调查存在瑕疵,这些民意可能是自我塑造、自我强化的例子,换言之,他们是在自我取悦,自我肯定的解读。

  冰岛有精灵,丹麦有童话、芬兰有圣诞老人……似乎这些国家都被艺术包裹着,他们珍惜着最简单的快乐。不过在看丹麦时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句话是“在别的国家,建立社会民族坚实基础是进步、工业、现代性,可是在丹麦,它的基础是Koloni have(那些温暖舒适的认租区)。作者直指丹麦人是从狭隘的国家浪漫主义情调中寻求逃避,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造就了一种奇特的两重性,就是谦卑骄傲,也是装模作样矜持

  我发现再看这些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很多细节是不宜放大的,作为旁观者,他的笔墨总是一针见血,比如婴儿咖啡馆外面的婴儿车里睡觉是司空见惯;比如在哥本哈根街头,看到丹麦首相在选举前视察民情,周围没有一个人关注他;比如他们走进面包店,是说“给我一块面包”,好像是带有发号施令的成分;比如他们沉默表达,就像车抛锚,同学来修车,却全程不说一句话。

  他们不会感性,却能直接,这里可能不同于旅游的见闻,却能巧妙切入,让人更直面解读地域和人文历史,他条分缕析,分析透彻,没有多余风景,更多的是社会明确,或者是信任凝聚力亦或者是教育制度等等。他娓娓道来,鞭辟入里,作者虽说,破绽和瑕疵肯定是有的,但他给我们带来的感官又是不同的,至少我看到了收获、看到了从容,亦或者北欧人的另一面,他们的矜持,他们的向往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四):《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所有向往都源自缺乏与想象

  英国人迈克尔•布斯的这本《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与法国人西尔万•泰松的游记作品《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两本书的作者都是以一个“向往者”的身份,踏上了自己并不曾涉足过的土地,去直观地感受自己渴慕已久的“幸福生活”。而二者到最后有多少都是有些失望的,这大概也在所难免——所有的向往之所以成型,多是因想象“作祟”。再绚烂多彩的泡沫一旦被触碰,也难免破碎。但是我们从来不曾停止向往,是因为我们对于“缺乏”,永远心有不甘

  所有的向往都源自于缺乏与想象——想象向往之地,有关于自己缺乏之物的富足,于是便完美无缺。可事实上,那被向往之地,或许可以在人们匮乏之处实现弥补,却又会有自己的真实不足。这一切都要留待人亲自探寻时才能发掘,真实或许不完美,可那毕竟是真实。

  所以《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也就相当于是一次对北欧五国的“真实接触”。凭借自己的亲身体验,作者的描述具体而可感的。在那地球北方的角落,五个国家分享着近似的地理环境,却衍生出了彼此迥异的国民个性。但归根结底,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也意味着某些相似存在的可能。

  直观地看,迈克尔•布斯的笔触是充满戏谑的。在作品中大量地引用玩笑同时自己也不停地开着“玩笑”,仿佛北欧人不大容易找到他的住处,或者足够大度——后者或许确实如此。但以这样的方式,作者却理智恰当地指出了北欧作为一个“角落”,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他们与众不同、大度直爽自得其乐,是因为他们“远离大陆”,远离喧嚣。就算有聚会或是集体行动,北欧人于此的兴趣也仅在于愉悦自己。换言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期待的是以独立前提的幸福和自由

  盛行于北欧的“詹代法则”或许是这一现象最直观的体现。在这份通通以“不要”(Don’t)开头的“神秘文件”(它最早出现在丹麦裔挪威小说家桑德摩斯(Aksel Sandemose)的挪威语小说《En flykting krysser sitt spor》中,他用此法则来形容小说中的丹麦小镇詹代Jante,其中的人都彼此认识。)中,交代了北欧人的生存法则——“不要”的核心,是不干涉、不出众。如果要直接形容北欧人的社交生活,那大概是一种“缺乏交互”的行为——尽管天气很冷,可北欧人却仍不愿意彼此“拥抱”——即便看起来,他们总围作一团。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北欧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的《我的奋斗》,想起那种自我的经营,以及“经营失败”的狼藉。由于没有太多的彼此干涉,北欧人的生活,或许更直观地体现了生活“是一场战争,不是史诗般的英雄战争,却是那种无法与之对抗的战争。”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没有干扰,意味着很容易孤立无援。没有“他人即地狱”的苦恼,可冷清,也可以成为一种危险

  于是北欧的“幸福”,其实是属于“中产者的幸福”。对于人们来说,尽管人人都会对所谓的“幸福之地”心往向之,但“所有人的天堂”却一定是不存在的。但与之相对的,每个人,却都会有自己最适合生存的“应许之地”。那里可能会安静如北欧,也可能会喧嚣如菜市。关键是你在其中,可以自得其乐。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五):北欧奇迹背后的真相

  生活在一个高寒、高税率、社会单调的地区,会有什么幸福感可言?但它偏偏被誉为“人间乐土”,没错,我说的正是北欧。

  作为一个英国人,记者迈克尔•布斯将他的第二祖国安在了丹麦,结果他发现北欧人竟然比英国人还内敛沉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输出了众多品牌和文化,它们相近的社会结构遥远的距离和漫长的严冬,却让我们对这个地区始终蒙上一层雪色的迷雾。在这迷雾之下,是更让全世界炫目的北欧神话民主平等、高福利、社会稳定。布斯就调侃说,虽然大家都觉得北欧好,为什么地中海游记仍然远远多于北欧游记?即使看了那么多犯罪小说和电视剧,谁能说出奥尔堡或特隆赫姆的位置

  是的,北欧永远冰封在遥遥的彼端,布斯就要展开一场旅程,亲身体验北欧五国,探寻北欧神话背后的真相,总结出北欧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北欧五国的共同点和相异处,以及在这个舒适、平等、同质化的地区,有哪些不太要紧的弊端和严峻裂痕,然后写成一本研究性游记《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经济学人》说“如果你必得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重生,而你的才能和收入属于一般人,你会愿意做个维京人”。为什么北欧适合普通人呢?因为北欧人的性格奠基于一个重要潜规则“詹代法则”。它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阿克赛尔•桑德莫塞的小说《穿越自己足迹的避难者》中,这部小说虚构了一个丹麦小镇詹代的生活,揭露了当地居民的狭隘和浅薄。

  小说规定了詹代居民必须遵守的十条规矩,总结来说,就是不鼓励突出个性,不主张宣扬成功,避免打破常规,不愿显出野心抱负。这原本是一部讽刺小说,讽刺丹麦的国民性,但是北欧五国都沉默地接受了它的讽刺,“不仅丹麦人,詹代法则在丹麦之外也得到了涟漪般的认可——挪威人对这些法则太熟悉了,我们还会听到,它在瑞典甚至是一支更为强大的维持常态作用力。不过今天,你向丹麦人提起詹代法则,他们可能会翻一翻眼睛深深地叹口气”。

  这体现出的社会生态是,公众执意助长以最低的社会标准达成共识,人们害怕超乎常规的事物特立独行的人,对雄心抱负不以为然,不赞成追求成功。北欧人对于那种过分努力家伙怀有的不是钦佩,而是尴尬。当瑞典利乐公司的继承人吸毒堕落时,当丹麦商人破产时,媒体会不遗余力地渲染他们不得不放弃奢侈享受,弥漫着詹代法则作用下的报复心理。总体来讲,北欧社会的平等,经济差距不大,和这一文化潜意识密不可分

  这种社会心态和维京人乐于平等分享的传统和路德宗的精神遗产相关,这让他们在成功面前止步不前,不屑于浅薄的个人追求和对财富的肆意夸耀。如果要富裕,请让整个社会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坐拥大量财富。所以北欧的基尼系数平均都在0.25左右。

  这种心态让北欧的社会总体上显得较为平和,不焦虑于成功,当然在另一个层面,也会显得进取心不足,遏制了努力上升的空间

  为了维护贫富差距的总体平均,北欧五国的税率都十分高昂,丹麦的直接税和间接税达到58%-72%,奥斯陆是全球消费数一数二城市。有趣的是,民众觉得减少一点税收不错,但不要大幅降低。因为民众信赖政府相信税收被用作公共事业,受益的还是自己。而且,北欧人觉得用税收让更多人过上好的生活,是一种美好的施舍。北欧人普遍展现出满足于现状,幸福感强烈,社会信任度高的特点。2015年联合国的《世界幸福报告》中,北欧五国全部位列全球最幸福国家前十位。

  北欧五国也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冰岛的人口最少,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不认为自己完全属于北欧。挪威因为发现北海石油而暴富,GDP成为全世界第二位,但总被瑞典讥讽“乡巴佬”。芬兰处在东西方的夹缝里,历史上分别受到瑞典和俄罗斯的统治,这让芬兰在北欧五国里最不“欧洲”,最内敛,最边缘。丹麦处在北欧和西欧的中途,贸易经商的传统让国民较为喜爱聚会,开朗热情。瑞典人口最多,地位最重,移民比例最高,品牌输出最盛。

  北欧也是全球性别平等最好的国家。瑞典的夫妻享受总计一年的产假,甚至连清洁用品广告都为了避免性别偏见而不使用女性模特。芬兰是全球妇女获得投票权最早的国家。当然北欧女性也不觉得有必要让男性展现出“绅士风度”,将她们当成弱势群体照顾,比如为女性开门,吃饭付账单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平平常常生活的人,对成功没有太大的野心,那么你真的适合生活在北欧。北欧适合那种自觉怀有“交往恐惧症”的人生存,在单调的生活之外,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颇为寡淡的,喜欢的是孤独的自在。就像芬兰人喜欢在广袤丛林里建小木屋,躲在人迹罕至之地。瑞典人宁可走楼梯,也不习惯和别人同乘电梯。挪威喜欢制作“慢电视”,两部纪录片居然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第一档节目是追随一列火车,从奥斯陆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抵达卑尔根。节目制作非常简单,只是把一台固定摄像机安装在火车头上,实时追踪7小时的行程。全国广播公司NRK受到鼓舞,又把一台摄像机安装在北挪威号上。它从南部的卑尔根一路驶向北部俄罗斯边境的希尔克内斯,电视台实时转播了为期6天的航程”。

  不可否认,北欧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过去的50年里,税率始终在提升,让生活压力变得更大,让个人发展的机会变得更加渺茫,窒息了希望、热情和高远的报负。

  高寒的气候带来了酗酒问题,这尤其体现在和俄罗斯接壤的芬兰。人均酒精消费量在全世界排名前列,漫长的冬天让北欧的抑郁症和自杀率居高不下。单一的种族构成让国民性格趋于保守,对移民的排斥时有发生,伊斯兰恐惧症正在蔓延。挪威进步党忠实党徒,杀死77人的极右翼分子布雷维克就是极端例子。北欧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放移民,正在逐步扩大移民的比例,瑞典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国民出生在国外,一直在呼吁对于移民的开放和包容。当然,要如何对待移民,始终是很矛盾的话题。尤其在如今的难民潮背景下,当北欧好心地打开国门时,涌现出的社会问题又让移民问题蒙上了阴影。但我想,包容移民的多元,对移民一视同仁,将成为北欧五国的共识。

  北欧正在谋求成立北欧联盟,在五国之间开放贸易,积极致力弥合历史冲突,培养成员国之间的文化纽带。有自己的问题,但是北欧人抱着开放和学习的心态,为促进所有族群的共识而努力。

  无怪乎北欧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在高福利的经济因素之外,高信任度和社会凝聚力让北欧社会显得很踏实。北欧人能够主宰生活,确立和掌控自己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按照自己的意愿达到生活的目的。

  北欧是如此遥远,先进的制度和富庶的经济又让它显得如此迷人,虽然它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北欧对此总是保持开放的态度努力思考和改进,积极直面并解决。借助这本书,布斯为我们揭开了北欧性格的密码,让我们看到北欧神话的真实面向。这种积极的社会生态,让北欧人具有自我完成的自由感:“在北欧,一个人有极大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六):来看英国佬对北欧的挑刺

  如果你厌倦了各种po照片又空而无当的游记,如果你想了解地球另一端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风土人情,甚至你想揭开北欧——这个被世人所盛誉地区的面纱,那么我都会推荐你看看这本英国佬对北欧地区的地域炮。

“如果你必得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重生,而你的才能和收入属于一般水平,你会愿意做个维京人”——《经济学人》。

  只要你不是一个在家闭门造车的人,就肯定听过北欧并且羡慕它。丹麦可以用高税收来保证病患和失业者受到妥善照顾,医院和学校有充裕的资金,人们即使在最潦倒之际仍然可以有安全网保护。挪威的石油和完善资金制度使其成为北方的迪拜,人均GDP第二高的国家。芬兰能让世界的专家浩浩荡荡前去观摩学习它的秘诀。民族多元化的瑞典竟然能够抵挡住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哦,对了,忘了冰岛,不过就凭“冰岛”二字就足以吸引世人了吧?

  但你要这个地区真完美得无可挑剔吗?也不是,詹氏法则在极力压制个人的出类拔萃,一句“孩子学习非常好”就能把聚会的对话堵死。高税收制度下的创新、奋斗精神变成了奢侈品,我一个高等知识分子累死累活赚的跟楼下收银员一样多,努力还有什么意义。此外,抑郁症的高发和移民难以融合也是其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都被宜家、诺基亚、愤怒的小鸟和高福利制度等美誉深深地隐藏起来。

  贱贱的英式吐槽搭配记者视角剖析斯堪的纳维亚五国的方方面面,会告诉你这个世界有那么一个地区叫北欧。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七):古老与现代结合的北欧文化

  关于北欧有好几个尺度的视角,《这么慢,那么美》是一个移民的视角,《文明的冲突是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全球的视角,而本书则是几个国家的视角,角度居中。按照大视角解决小视角的原则,《文明的冲突》许多原则都可以拿来分析北欧,本书作者在书中也引用了部分《文明冲突》的观点。

  北欧基本属于熟人社会,只要通过2个人,就可以于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建立联系。丹麦人有着乐观的国民精神,面对灾难,他们学会对所余不多的事物心存感恩。冰岛人相信精灵的存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也要考虑精灵的存在。这是因为国家飞速发展而传统的文化依然势力强大。芬兰人是世界上最内向的民族,这个原因是芬兰处于基督教和东正教的断层线,撕裂的文明冲突让芬兰人选择保持沉默。瑞典人则打造良性极权主义,国家管理人们的方方面面,却又让人们生活幸福。

  古老的神话、传统的文化、远离战争或者一线战场、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奇特的北欧国家的形成原因。维京海盗的后人们在新经济时代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也许就是北欧的魅力吧。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八):意料之外的惊艳

  因为这本书给我的意外之喜,所以决定多加一颗星~~~

  讲真,这本书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最初是因为囤书满减凑单才选的这本书(所以是一年之后才看的),选这本书的原因也是因为北欧,这是我最想去最向往的地方,本以为这就是一本为了圈钱才写出来的旅游游记(书名就是寻真之旅嘛),看完后发现完全被打脸。这是一个英国人在做了深入体验调查访问研究之后写出来的微吐槽向学术性北欧入门读物,很有意思,改变了之前那种以为北欧各个国家基本都很相似的印象,每个国家都很有特点,都很喜欢,当然因为个人主观感情因素,我还是最喜欢芬兰,以后有机会了,希望每个国家都能深度游(这个愿望实现起来有点儿长远)。。。

  最直接的收获就是终于记住了北欧五国的首都,丹麦-哥本哈根,冰岛-雷克雅未克,挪威-奥斯陆,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斯德哥尔摩。。。

  --------------------久违的八丁标------------------------------------------------------

  首先是北欧的整体印象,个人感觉更像是现阶段全世界最接近共产主义愿景的地方,更准确的是书中所说的社会一元化,同质化,这就倾向于安全,无聊,狭隘。这怎么说呢,其实书中有个地方说到一元化会让他们不用语言交流,就可以知道对方想法(大意),这让我想到了三体人,或者是盖娅星球的有机世界,突然觉得有点儿惊悚(脑洞偏了)。。。大家想法相似,就好像是平静的湖泊,没有涟漪,无悲无喜,还是有点儿恐怖的,毕竟少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极端想法。不过总的来说,北欧还是可以用书中说的詹代法则来概括。其实,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性格更像是北欧人,很多地方真的很相似,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丹麦给人感觉是更开朗一些,更会享受,冰岛感觉更维京,挪威的话,那就是风景好美好美,渔夫们发现了巨大财富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芬兰就是更会玩的酒鬼,但是教育很好,感觉是五国里面最不一元化的吧,瑞典就是很现代化了,放在全世界也是先进级别的。毕竟绝对的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中,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缺点,准确说是特点,就是因为这个才造就了他们的不同。作者对每个国家的特点的吐槽绝对很有意思,尤其是瑞典男人的娘炮属性,哈哈哈哈哈。

  最想去的还是芬兰,毕竟喜欢的那么多乐队都在那里,最好是在那里把所有喜欢的乐队的演唱会都参加一遍(做梦ing),不过芬兰人爱喝酒还是见证过的,之前夜愿来巡演,舞台上就放了好几箱酒,边演出边喝。。嗯,还有桑拿。其次应该是挪威吧,看美景吃三文鱼,再然后是丹麦和冰岛,最后瑞典。

  北欧在吃上面感觉真的还是比较苦逼的,所以还是去旅游一下比较好,真要住在那里,我觉得对于天朝人民来说应该比较痛苦吧。。。

  现在网上到处标榜吹嘘的女权主义,还有各种反女权主义的,我觉得都还是被固定思维模式给圈到某个圈子里,有点狭隘极端了,其实可以看看看这里面的北欧的女权主义是什么样子的。。。不过个人感觉若是完全真像北欧那样,我可能还不太喜欢,毕竟他们已经到了母系社会的程度了,感觉又太过了。

  还有一点就是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平乐土,每个国家都会有苦难的历史,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必有战争。。。

  :突然觉得大天朝每个地方都那么有特色还是很好的,而且还有那么多好吃的。。。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九):诸神黄昏

  提到北欧,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北欧神话》,一首“SHE”的歌。奇怪的是,虽然我没有听过这首歌,但是我却记得这首歌名,应该是被那时候铺天盖地的宣传洗脑了。接着再要想想和北欧相关的事情,居然毫无头绪,一无所知。直到看完本书,才填补了我对这一地区知识的空白,感谢作者。

  书当然是写的非常轻松幽默,字里行间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作为一个局外人读起来简直愉快加痛快。作者的刻薄与骄傲包含在朴实到克制的文字中——他们都说这就是英国人的幽默。书中大部分都是夸奖北欧的优秀,会举出一些客观数据和研究机构的结论来证明北欧诸国是人类社会的范本之一,例如他们幸福指数高、社会福利好、互相信任等等等等。当然,这部分也往往是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自然是数据后面作者看到的北欧人的困惑和矛盾,高福利下的高税负、酗酒、移民和右翼党派等等等等。无数个故事,无限次重复这样简单的套路,就是传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北欧,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北欧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悲伤的是,从书中的描写来看,人家至少现在比我们好。所以我有没有资格在这里对北欧指手画脚,这是个问题。可是我顾不了这么多了,我们以后可能会比他们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嘛。

  北欧是一个同质化明显的社会。何为同质化,就是大家都差不多,而且大家都追求人和人之间差不多。男人和男人之间、女人和女人之间还有男人和女人之间,都要差别小:经济上差别小,社会地位上差别小,甚至上厕所,在瑞典,都要差别小......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自然诞生了一些奇怪的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例如,“詹代法则”。这是个什么东西?

  不要以为你很特别。 不要以为你和我们一样。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聪明。 不要想像自己比我们好。 不要以为你懂得比我们多。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更重要。 不要以为你很能干。 不要取笑我们。 不要以为有人很在乎你。 不要以为你能教训我们什么。

  明白了吧,别做出头鸟,别太优秀,干什么差不多就行了。要是炫耀自己的豪宅名车,你会被大家鄙视的。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的压力会很小,因为不攀比,所以大家都过的很舒服。更为重要的是,大家都很熟,你犯罪的代价很大,所以大家都很小心翼翼的不做错事情。换我,我也觉得这个地方简直是天堂,尽管这里天气常年寒冷、物价高、赋税高、物资匮乏、交通不便.......说的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行文风格被作者带偏。

  我想讨论的是,这样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范本吗?

  我觉得不是。人类的本质是贪婪,是不断索求更多的东西。而在北欧,人类这方面的天性被严重的压制了,你不能很努力,否则就会被舆论谴责,久而久之,饮冰十年,别说难凉热血了,血可能都没了。这样的社会的模式,在北欧是成功的,一是因为搭上了欧洲科技革命的班车,现在吸第三世界国家的血吸的很开心,二是像挪威这样的具有大量石油资源的国家,上天的馈赠,三是北欧气候恶劣,没有多少野心家觊觎,有也是毛子这样的,打了半天发现骨头难啃,放弃了。

  人类社会都以这样为范本,必然会诞生野心家把全社会搅个天翻地覆,本性如此。反观北欧,还能这样悠闲下去多久呢,中国崛起,抢占了他们大部分市场,石油作为能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全面替代,再加上移民蜂拥而至,他们可是和你们不一样,没那么清心寡欲。这些种种问题,都需要北欧人认认真真考虑处理,不能停留在最幸福的国家中,变成一只温水青蛙。

  或许,他们根本不愿意认真想这些问题,这是他们的宿命,他们坦然面对类似他们神话故事一样的结局,毒龙尼德霍格吃空世界之树,迎来那个诸神的黄昏。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读后感(十):向往平静

  国家性格,国民性格,北欧人内向型性格延伸而来。从天,地,人来分析,天气冷暗的国家比天气热的国家更内向,这种天气基调下的阳光格外可贵和温馨,涓涓细流,温暖而沁人心脾,比如北欧和南欧;地理位置属于山区边区型的比交汇港口型的孤独内向,比如丹麦和挪威;人的因素有战争,历史,文化等,比如瑞典的战争负罪感,芬兰的宗教断层历史,挪威自古以来由于穷而养成的节制节俭,丹麦失于外者得于内的历史进程。

  丹麦的hygge,瑞典的lagom,芬兰的sisu,非常精辟的国家符号。

  丹麦:北欧五国中最外向的,贫富差距只有3倍,热衷协会,社会凝聚力强,高度信任;

  挪威:本是边缘地的穷渔夫,1969年发现石油后成全球最富,物价也高,国家石油基金超过阿布扎比,但审慎节制,平安度过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多少历史和文化,没经历过封建社会;

  瑞典:北欧五国传统大哥,lagom性格形成了中立立场,制造业发达,很多跨国公司,伊布出生在玫瑰园,瑞典式的聪明是遵守规则,我欣赏这种在中国被叫作“老实”的聪明;

  芬兰:桑拿,酒精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消费,由于俄罗斯和瑞典等历史上的战争或文化侵蚀,发展出坚毅的sisu精神,寡言到极致;

  冰岛:金融危机和火山温泉,在美军基地旁看英国电视节目成长起来的一代或许追求一夜暴富的美国梦,提前抵押的借贷外加裙带关系的腐败足矣摧毁30多万人的秩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