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白茶陈化的七大错误,需要紧急澄清!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关于白茶陈化的七大错误,需要紧急澄清!

2018-05-27 00:15:44 作者:村姑陈 </span> 来源:小陈茶事 阅读:载入中…

关于白茶陈化的七大错误,需要紧急澄清!

  点击蓝色关注小陈茶事,置顶公众号谢谢

  新茶季热度渐降之后,关于老白茶陈化的问题再一次浮上水面

  近来浏览了一些内容发现,槽点颇多啊。

  而且,有一部分明显认识错误,也因为系出自福鼎人之手,而被外省不了解情况的新茶友奉为圣经,照学照做,眼看着就要走偏了。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在白茶的储存方面很盛行一些的认识上的误区进行的拨正。

  若对各位同行有冒犯之处,还望多多涵。

  1、不同的白茶,有的转化快,有的转化慢?

  当然不是。

  无论是哪个产区的白茶,哪个品种的白茶,它们来自同一棵树,细胞结构相同,它们的转化进程,是相当的。只要在同样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里,它们的成长情况是一样的。

  只是转化后的颜色口感香气不同罢了。

  比如:在村姑陈仓库里翻找2017年的白茶,也就是去年的白茶,把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散茶搜出来,同时冲泡,它们仨,作为一年陈的白茶,作为在同一个仓库里成长起来的兄弟,它们的香气、滋味,它们的干茶颜色,也肯定是不同的。银针的香气,是淡稻谷香,牡丹的香气是花香,寿眉的香气是草药香(类似金银花、淡竹叶、干荷叶)。

  并不能因为寿眉带了草药香,就主观上认为寿眉转化得快,银针牡丹转化慢。

  出现草药香,并非判断白茶转化快慢的标准

  汤水是否稠滑净爽,才是。

  2、影响白茶转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

  不可否认,温度的高低,会影响着白茶的转化程度速度

  同一款茶,如果放在两个仓库里陈化,一个仓库温度高,33度。一个仓库温度低,只有25度,半年之后,它们俩的口感和香气,将会有明显的不同。

  但是,温度并不是决定白茶陈化结果唯一和最重要的因素,有一个因素与它同样重要,它就是湿度。

  湿度是温度的伙伴

  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决定了白茶不同的陈化口感。

  比如,两个温度恒定的仓库,一个湿度高,一个湿度正常,半年后,这款原来口感清新的茶,在湿度高的仓库里陈化的,口感出现了浓重的窖味,就是普洱界所说的仓味。而另一款,在湿度正常的仓库里陈化的,口感依然清新,只是在清新里,多了一些稠滑。

  在白茶的加工制作规范里,茶叶的湿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被明文规定下来,并要求茶厂们遵照执行

  所以,在白茶的陈化里,湿度和温度,相辅相成,一样重要。

  3、只有老寿眉才有药香?

  可能,提出这种观点朋友,并没有喝过干度达标的、工艺合格的新寿眉,才会有这种认知

  以村姑陈在福鼎喝茶的经历来看,陈化得当的老寿眉有药香,这是一个基本现象。而一年陈的寿眉,只要制作时工艺好天气好,储存时湿度与温度达标,一样可以出现药香。

  这是好白茶的标志

  山场不好,工艺不好,干度不够的新白茶,不到三、五年,是不会出药香的。

  另外,药香有很多种,比如草药香,它就是药香。植物,分为草本、木本,比如金银花、夏枯草,它们就是草本植物,它们同样是中药的一种。当一年陈的春寿眉里陈化出了这两种草药的香气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承认这是一种药香吗?

  答案是肯定的。

  村姑陈经常在一年陈,二年陈的春寿眉和秋寿眉里,喝到夏枯草、干荷叶、金银花、野菊花百花蛇舌草、艾草的香气,也经常在冬片里喝到薄荷的冰凉感和箬竹叶香,这些气味,都是药香的一种。

  真正的好白茶,只要具备好山场、好工艺、好储存这三大条件,既使年轻到只有一、两年,也能出现药香。

  4、药香只能煮出来,泡不出来?

  非也。

  上好的白茶,干度达标,转化得当,在它的细胞里,形成药香的芳香醇类物质是很丰富的,这些物质,很容易释放,只需要用沸腾的热水,就能尽情融入茶汤中。

  而不好的白茶,工艺、山场、干度这三个指标中,只占一个,或者只占两个,那么,陈化后,它的药香类的芳香醇便会严重不足

  并且,它的果胶、茶氨酸、黄酮类物质也会严重不足。

  当这些成分含量极少情况下,用水冲泡,即使是沸腾的水,也不能让它释放出药香——本身就少,怎么释放?

  只能用壶煮,让沸腾的壶水,反复、多次的浸泡和冲击茶叶的细胞壁,尽全力压榨它,才能把躲藏在细胞壁里的、含量极少的药香给浸泡出来。

  而这种茶必然也没有稠滑的汤水,丰富的汤感,因为它没有这些含量。

  就算煮,也煮不出来。

  就像花生里的油脂,用手挤,是挤不出来的,只有用机器压,才能出现。

  5、南方存茶比北方存茶更容易出现药香?

  哈哈,这是南方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南方潮湿,北方干燥,所以,存在南方的白茶,在潮湿的环境里,转化得快,所以出现药香更早。

  在这个逻辑里,他设定了两个因果关系

  一、潮湿是茶叶转化得快的决定因素。

  二、药香出得快,说明转化得快。

  这当然是不正确的。

  南方确实潮湿,但是,潮湿也容易让茶闷坏。因而,潮湿也是有个度的,适度的潮湿(湿度40%),会让茶自然转化,但过度的潮湿(湿度超过40%),则容易让茶变质变味,发酸发霉。

  那么,谁又会冒着让茶变质,变味,发霉的风险,把茶放在南方,只为了让茶加速转化?

  这样做,一个不小心,茶就会存坏。跟走钢丝没什么区别投机的成分极大失败可能性也很大。如果失败,就是一整批茶出问题,而如果转化得快,一年饼像两年的饼,价格也高不了多少,这个风险冒得不值。

  O,愿意这么赌的人,不多。

  同时,鉴于南方的气候具有这样的特性,村姑陈的南方茶友,都会原箱保存,放在干燥避光的房间箱子密封,不因易开启。

  如果家里存茶很多,村姑陈还会建议茶友们购买家用抽湿机,或者,开启空调的抽湿功能,隔三岔五抽一次湿,在南风天天天抽半天湿,保证白茶在正常的湿度环境里自然陈化。

  另外,闷出来的茶,虽然有药香,但必定不浓,且口感清淡,没有自然陈化出的老茶的那种稠滑汤感,这种茶喝在老茶客口中,淡得跟水没差,谁会喜欢喝?

  6、白茶分干仓湿仓吗?

  不分。

  白茶的加工工艺里,有一个国家严格控制的标准,就是干度。

  以前的国标,干度要达到7%,现在做了调整,只要达到8.5%就算过关。

  无论是新国标还是老国标,对干度都是明文规定,并极端重视的。

  既然干度是白茶一直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又何谈湿仓陈化?湿仓岂不是违背白茶的基本生理要求,把它往坏里整么?

  这明显是把普洱的理论,胡乱套给了白茶。

  白茶在大喊冤枉!

  7、老白茶的标准是口感好,香气不重要?

  这又是把普洱的理论套过来的。

  白茶的特点,除了新白茶汤感的清新淳和、老白茶汤感的醇厚稠滑,便是它的香气了。

  各个季节的白茶,它所具有的香气是完全不同的。

  同个季节的白茶,由于种类不同,香气也是不一样的。

  惊蛰、清明、夏至、立秋、白露、寒露......

  每一个节气,白茶都随季而变,呈现出不同的香气。

  这才是白茶的魅力所在

  在新茶期,它们便拥有了不同的香气和汤感,只要不出意外(不把茶放在湿度和温度超标的环境里储存),顺利陈化成为老白茶之后,一样会拥有各种风情的香气和汤感。

  既然自然陈化出的老白茶,本身就具有上佳的香气和口感,为什么我们要抛弃这些香气,只取口感呢?

  提出这种论调的人,想来,没有触碰过真正的高山白茶、纯日晒白茶、标准仓库陈化出来的白茶,才会提出这种明显不着调的言论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2018年,小陈茶事初心未改

  - END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作者  | 村姑陈文章为小陈茶事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长按二维码,关注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2018高山一级白牡丹这款2018高山一级白牡丹,生长于牡丹王之后,清明牡丹之前,它的第一冲,带着牡丹王的晶莹汤感,第三冲起花香渐浓锋芒毕露,既得了牡丹王的韵,又得了牡丹的香,是承上启下间,大自然赐予我们不可忽略的一个好作品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太姥高山白牡丹的一天(现场直播)!

  点击阅读原文,将2018高山一级白牡丹带回家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