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茶春茶笔记】第13篇:头采白毫银针的蜕变之路,从青涩到优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白茶春茶笔记】第13篇:头采白毫银针的蜕变之路,从青涩到优秀

2018-03-17 20:15:08 作者:村姑陈 阅读:载入中…

【白茶春茶笔记】第13篇:头采白毫银针的蜕变之路,从青涩到优秀

  村姑陈听过一个笑话,是关于00后的。

  00后某一天跟爸爸聊天。

  爸爸,我问你一个问题。小明从50层楼上跳下来,他没摔死,是为什么?

  爸爸说,切,小样,拿爸爸小时候玩过的问题来考我。小明是从窗台房间跳的,当然没死!

  哈哈,你错了,是从窗台往外跳的。

  呃,那为什么没死?

  因为他在半空中,大喊了一声‘变身’,马上披上了奥特曼的外衣,从楼上飞下来的.......

  身为70后,看《脑筋急转弯》长大的爸爸,瞬间被秒杀在那里。

  关于变身,除了奥特曼会,白毫银针也会。

  村姑陈在福鼎这几天,就观测到了白毫银针在加工过程中,每一天的“变身”。

  下面将会用图文的形式,把白毫银针采摘下来之后,每一天的变化,呈现出来,给列位看官看个新鲜有趣.......

  在太姥高山茶青开始采摘的第三天,村姑陈也去采茶了。

  站在茶园里,满山遍野的茶树,葱油翠绿,芽头饱满,十分喜人。

  还在看芽头的时候,旁边的阿姨已经开始麻利地动作起来。

  我站在一边观察发现了采银针的规律:握住芽头,用力往上一提,一颗芽头到手了,完美

  阿姨采银针,非常快,非常有节奏,几乎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

  “噗”,一颗银针到手。“噗”,又一颗银针到手。

  如果在古龙大侠笔下,这采银针的招式,可以成为一门武功

  她,冷冷地看向前方,突然,伸出一只手,准确地握住敌人的头部,轻轻一提,“噗”,头被斩下来了。——村姑陈《太姥银针记》

  不一会儿,阿姨的手边,就是小半篮银针茶青,乖乖躺在那里。

  受到鼓舞,村姑陈和李麻花也开始采起来。

  然而,看起来简单的两个动作,到我们手上,就费劲了许多许多。

  首先,我们眼光不行

  阿姨的眼睛,一看一个准。眼到哪,手就到哪,准确握住芽头,一拔就出针。

  而我们俩,一眼看过去,随处是银针,要寻找几分钟,才能找到符合采摘条件的,大颗的银针。

  找到之后,手伸出去,却发现,银针被两边的叶片挡住了,要用另外一只手拔开叶子,才能顺利握住银针的身体

  第三步,需要拔针了,咦,怎么拔不动,手还滑出来了?

  原来,我们害怕捏坏银针,只舍得轻柔力量握住银针的身体,往上拔针的时候,银针表面白毫太多、太滑,针就从我们手中滑出去了。

  必须得捏紧一点,拔的时候再用力一点,才能一提就出针。

  (采银针的三种手法,猜猜哪种是对的?)

  照这个方法,我们俩试了三四次,终于有点样子了。

  然而,这样就过去了20多分钟。

  再看阿姨,已经拔到隔壁茶园去了。人家不跟我们争,另辟了一块天地

  李麻花不服气,怎么我们年轻力壮的,还采不过一个老阿姨。

  于是,我们俩也奋力拔起来,越练速度越快,1小时之后,我们也拔了一小篮。

  虽然手法还是生疏,但已经比刚开始时熟悉多了。

  只是,这1小时下来,我们的手指,毛毛的,难受极了。而且,腰酸背痛,脖子尤其疼 .....

  茶农阿姨笑我们,你们城里人,哪受得了这个罪,快回去休息吧。

  于是,村姑陈和李麻花,提着自己采的小半篮银针,回茶厂了。

  厂里,正在晒昨天和前天采摘下来的白毫银针。

  把今天采的银针,和昨天、前天的银针,放在一起做了个对比,发现,三天的银针,区别还蛮大的。

  第一天的银针,鲜嫩,饱满,颗粒极大,又肥又长,表面翠绿,白毫不显。

  第二天的银针,鲜嫩度弱了好多,好像一夜之间减肥了60%,身体瘦了,也小了,水分失去了70%左右,表面的白毫开始明显起来,翠绿的底色也变成了淡绿的底色。

  第三天的银针,鲜嫩度与前一天差不多,但身材瘦小了一些,水分更加少了,针身体却硬朗起来,摸上去硬硬的,挺挺的,像个肌肉结实的胖娃娃

  这三天,正巧都是阳光灿烂

  这批幸运的白毫银针,从阳光灿烂的天气里采下来,再在阳光灿烂的天气里晒干,身上充满了太阳味道

  当然,它们现在还不是成品,还只是半成品。

  它们要经过烘干,经过存放,才能上市,发到全国各地的茶友手中。

  村姑陈忍不住,泡了一杯刚晒干,还没烘的太姥银针,尝尝鲜。

  滚水冲入,盖上盖子出汤。

  一股香气便从盖碗里突袭而出,有毫香,有花香,闻起来十分清纯舒爽。

  喝一口汤,纯纯的,柔滑的,像纯净的山泉,又似晨雾里走来的少女,身带自然芬芳

  一声“好喝”,从李麻花的嘴里喊出来。

  这刚晒干的白毫银针,汤水是最令人惊艳的——稠而滑,不必吞,它直接就能滑下你的喉咙,只余花香袅袅在唇间舌面。

  茶农说,如果就这样晒干,不用烘,就直接销售,这种口感和香气,没有青味,没有鲜爽气,是完全可以迎合外地茶客口味的。这种半成品,可以秒杀好多烘过的成品茶。

  那你为什么还要烘干,又费时又费力,增加成本不说,还打不动消费者

  茶农叹息,这样只晒干,不烘,茶的干度是达不到要求的,这种茶现在喝口感很好,放半年,茶就潮了,水味就出来了,毫香和花香都没了,跟废品没有区别。我怎么舍得自己的银针做成这种烂茶?!

  嗯嗯,对于这种观点,村姑陈举双手双脚同意。

  福鼎白茶,正是有这样的一批制茶师,正是有这样负责的制茶精神,才能迅速打开市场,吸粉无数。

  这些新生代制茶师,就是未来福鼎白茶的中坚力量,是白茶界的中流砥柱,是白茶的魂。

  让我们祝愿他们,做出更多更好的白茶,以飨茶客~

  

  2018年,推荐小陈茶事“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 END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作者  | 村姑陈第12篇:春茶万象 茶农的辛酸甘甜!第11篇:真正荒野茶产量极低,抛荒茶产量大增第10篇:低海拔茶园热闹非凡,高海拔茶园静悄悄第9篇:挡不住的大面积开荒种茶潮!第8篇:平地茶采摘大幕正式拉开!第7篇:一夜霜冻下,白茶凌寒采!第6篇:荒野白茶树最新生长情况第5篇:移植,荒野白茶树之殇!

  第4篇:白茶秀场,穿茶服摆拍,晒去年采茶照!

  第3篇:抢采茶青,春茶华丽锦袍下的虱子!

  第2篇:气温骤降,茶树发育延缓,加速修练内功

  第1篇:太姥浓雾,茶树好梦正酣

  ……

文章为小陈茶事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长按二维码关注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2017荒野牡丹,清甜,幽香,野性。香气清幽,而不媚俗。汤水淳和,而不厚重。野味纯朴,而不张扬。汤水的柔美度,像莲花如丝如缎的花瓣,啜饮一口,暗自噙香。青莲玉立,冷月花魂。轻啜汤水,花香在舌,毫香在喉。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2017荒野牡丹王,从古诗里走来的素女!

  点击阅读原文,将2017荒野牡丹王带回家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