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篇
最近我在桂林。酒店旁边有个湖,我早上起来绕湖转了一圈,觉得这个场景非常适合思考问题,一般思想家都喜欢在水边思考问题,比如屈原。
但我很快发现好像没什么问题需要思考。这是老年人心态,觉得人生至此,不会有什么变数,即使有变数,那也得等变数来了才知道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没问题也好,很多人跳湖,就是因为问题太多。
其实我还是有些小问题,比如段子的问题。最早我要解决不搞笑的问题,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很难。
为什么很难?你试试就知道。什么?你不是段子手?其实我也不是,我的真实身份是卖虾的营销号。
行,即使不搞笑,高产也是可以的嘛,但现在高产也成了问题。
按我的要求,每天要产出15条段子我才觉得没有荒废这一天。
听起来很简单厚?(林志玲音)
但五年就是27375条。每条平均80字,那就是219万字。
长年累月写下来,发现烂段子也难写。有人说我的段子像屎。这个比喻不恰当,试问谁每天能能拉十五次?
有人说窜稀可以,但一年窜几千次还没死也挺不容易。
我偶尔会出去晃晃,让新鲜的画面刺激大脑。昨天在阳朔晃了一天,果然产出了一条段子。当时我在看表演,主持人介绍演员时说了一句闪亮登场,我一看,演员浑身少数民族的银饰,真的很闪亮,于是我就用“闪亮登场”写了个段子:
家里停电了,我不停地进门,靠频繁的闪亮登场,解决照明问题。
这个段子一如既往的没啥技术含量,但如果想象一下画面感,还是比较魔幻。当一个人每秒进门50次,每次都闪亮,那么他跟一个电灯泡没什么区别。而这个频率会产生拖影,甚至会摩擦生热,甚至会因为超音速产生音爆。总之,想象空间很大。
可惜昨天只产出了这一条即兴的。其他段子都是硬想生编的。
即兴的感觉很爽,享受生活时顺便出个梗,白捡的。人们总是乐意捡到值钱的东西。
最近微博热点比较多,又是疫苗又是性骚扰,我基本没发表观点。特别是米兔运动,我觉得太复杂了,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尤其是社会学法学甚至社会经济学。往往是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看另一篇反驳的文章,卧槽竟然也很有道理!
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水平不够,且不说发表观点,单单是阅读和提炼都很费劲。
信息提炼和逻辑能力,是两大很重要的技能,大部分人都很弱。所以网上辩论到最后都是自说自话,辩论者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而看客以为自己旁观者清,其实比当局者更迷。
文笔好的人如果擅长诡辩,很容易把你带到沟里,他的观点让你不爽,但你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甚至觉得他有点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生气,最后发现还是骂娘比较容易,很多低端辩论到最后都变成了人生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