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苏州城历经战火,为什么还存留有这么多的古建筑?|大象文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苏州城历经战火,为什么还存留有这么多的古建筑?|大象文摘

2018-08-10 09:30:18 作者:Nanjing YC Chen 来源:大象公会 阅读:载入中…

苏州城历经战火,为什么还存留有这么多的古建筑?|大象文摘

  文章来源: Nanjing YC Chen|雅筑迷思 Azuremyst(ID:azuremys)

  苏州博物馆边上忠王府的大厅里陈列着一门大铜炮,上面有「太平天囯壬戌十二年(1862)苏福省造」的铭文,显然这是太平天国造的炮无疑了。咸丰、同治内乱时代无论是太平天囯还是各地团练都能自行铸炮,现存有太平天囯铭文的铜铁炮约有七八十门,而各地团练自铸的大炮保留至今的恐怕也不低于这个数目;这场内战规模巨大由此也可见一斑

  王府大厅

  忠王府的大铜炮

  然而在咸丰、同治内乱时代如此多的铜铁火炮里,忠王府这门大炮却又独一无二。它不仅是咸同时代现存体量最大的大炮之一,而且造型与当时输入中国的英国滑膛炮非常相近;换言之,这是一门仿造的「洋炮」。以前一些文章认为咸同时代的「洋炮」(当时也称为「洋装」或「洋庄」)就是近代化的线膛后装炮(炮管里面有沟槽,圆锥形的炮弹能沿着沟槽旋转的大炮),现在看来显然不大可能。对于1860年代初的欧洲各国,线膛后装炮也是出现不到10年的新锐兵器;即使强盛如英国,它的炮台和战舰上安装的绝大多数也还是打大铁球的滑膛重炮。而日本佐贺藩锅岛家在同一时代仿造出阿姆斯特朗式的线膛后装炮的事迹则被认为是技术史上的奇迹而编进了小说漫画里(并被不少学者深刻怀疑着)。

  英国军队自己用的大炮显然是不会卖给大清或者太平天囯的,然而英国当时工业高度发达大小铁厂产能过剩,也会造出成千上万的民用炮。英国商船游艇的船长买几门大炮不但能保一路顺风,还可以把自己的船登记为「辅助军舰」而免交港口维护税;而听说大清内乱后,各路「牛芒鬼子」(外国商人蜂拥而至,把这种「洋炮」成批倾销给交战各方。不过商船炮毕竟也是翻砂铸造成型、又用车床钻出炮管的近代工业品,比起块范铸造不经机械加工、内外颇不光洁的「土炮」还是有些优势,各派都乐意购买,同时也自然而然想到——仿造。

  南京博物院曾陈列的「洋炮」:

  B. P. & Co.表示此炮为英国Braily&Pegg铁厂制造

  B. P. (British Proof)和皇冠表示此炮通过了英国国家质检,三位数字表示火炮重量

  不过即使是这种犹如一块钻了孔的铁坨的滑膛炮,想仿造的一模一样也不容易。首先虽然炼铁和铸造当时的中国也能解决,但质量不好,幸好还有铜可以用。最大的难点则是当时国内不知车床为何物,如何钻炮孔并把大炮修的光洁也成问题观察这门太平天囯大铜炮,造型犹如英国商船炮的扩大版,炮口内有切削痕迹,但不知是按传统造法铸成后略加修整,还是按西方造法铸成实心圆柱体后再用机床钻出炮管。

  忠王府大铜炮

  南京瞻园小铜炮,与大铜炮造型完全一致

  大铜炮炮口内的切削痕迹

  类似的仿造洋炮在当时还有不少,忠王府这一门只是最大而已。嘉兴市博物馆的一门「咸丰辛酉孟秋」(1861)铜炮可谓完美还原了英国商船用的卡伦炮(carronade),从火门到瞄准具都毫无二致;最有趣的是南京瞻园的两门太平天囯壬戌十二年小铜炮,造型与忠王府大铜炮完全一样,大约同是苏州出品。就在1862年,上海英国领事曾在信中提到苏州有两名欧洲人为慕王谭绍光制造军火,而浙江宁波在19世纪中叶是堪比上海的通商口岸。这些仿造洋炮显然都得到过西方人的亲自指导,还原度如此之高便不奇怪了。

  嘉兴市博藏·咸丰辛酉浙江造铜炮(1861)

  日本函馆 水天宫藏·英国造卡伦炮

  (从1869年战沉的朝阳丸军舰上捞起·图片来源见原文链接

  麾下有这么多洋炮的太平天囯苏州守将慕王谭绍光,却没有等到使用它们的机会。仅仅一年之后,谭绍光的部下郜永宽等八人将他刺杀,随即开城投降;而这些降将却没有像之前许多投降的太平天囯将领那样被清朝委以要职,而是被李鸿章所诱杀,这便是著名的「苏州杀降」。论述「苏州杀降」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站在太平天囯一方说八将是叛徒,罪有应得;而站在淮军一方也可以认为这些降将实有反心,毕竟淮军也有遭遇诈降损失惨重前车之鉴

  苏州城墙之盘门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玄妙观、文庙、报恩寺塔,今天苏州还有如此多的宋明遗构,实在是要感谢当年这些丧命的降将。太平天囯不是普通的流寇,而是大量使用火药火炮、擅长攻守城的组织严密的叛军;如果谭绍光如愿以偿地在苏州与淮军和常胜军对垒,这些古老的地标建筑几无幸存的可能,而苏州或许就像苏南另两座府城南京、常州那样大半毁于战火。一个多世纪前的战局对今天城市格局影响,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近代化的过程痛苦的,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众多内乱和战争编织成今天仍然争议巨大的历史。苏州博物馆新馆人潮涌动,而忠王府的展品却都积满了灰尘;太平天国的大铜炮屈居忠王府大厅的一角,四周是临时搭起的钢架支撑着亟待维修屋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平常心认真阅读这段历史呢?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雅筑迷思」(ID:azuremys)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