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论长相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论长相

2018-08-19 19:01:00 作者:俺就是波叔 阅读:载入中…

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论长相

  最近讲的渣男有点多,感觉不安抚一下菠菜们都有怨言了。

  虽然这世上有很多人渣令人发指,但极品男人也不少,比如下面这位:

  请爱护手机,不要舔屏。

  先说明,这张不是吴彦祖的复古照。这位帅哥叫王德民,是我们的石油专家中国工程院士。上面这张是他年轻时的小一寸的证件照。

  证件照都帅成这样,简直没天理,波叔嫉妒

  更没天理的是,他是从小帅到大,帅到老。

  然后帅出天际,帅出地球

  2016年4月12日,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光长得帅就能被封赏一颗小行星?

  当然不是。

  虽然王院士帅得不像实力派,但你要是知道他的实力,定会乖乖献上膝盖

  想必大家都猜到,王德民这长相,是个混血儿。

  1937年2月,他出生在河北省唐山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是家里的老幺,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是留美归来的医生母亲是瑞士人。

  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王德民的启蒙教育是在家里由父母亲负责的,他小小年纪就可以在中英文间自由切换。

  抗日战争结束后,王德民一家迁到北平,他被送入一家基督教会学校当插班生,从三年级开始学起。

  原来,这小子是个超级学霸。整个中学时期,其各科成绩不出前三,而且还活力四射,是个运动健将。

  可是他这张帅脸并没有给他加分,反而成了他的绊脚石

  长着一副洋人模样,家庭背景特殊,从爷爷那辈起,家里就没一个无产阶级人士,到了父亲那一代,还娶了个外国人

  而当时最吃香的是工人阶级,王德民的政治条件显然是先天不足。也正是这种不足,让他走进了石油事业

  1955年,他参加高考,第一自愿是清华的水利系,他的成绩也达标了,结果却被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录取,都不知道是第几志愿了,多半是随便填的。

  他心里清楚,这一定和自己的家庭出身有关

  可那也没办法,想读大学,不去也得去。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50年代,我国的石油供给严重不足,需要从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量进口石油,来维系国计民生

  北京石油学院虽然创立不久,但国家非常重视这里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待他毕业时候,正值中国石油工业大转折,中国发现特大型油田——大庆油田。

  他一下子感觉自己简直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准备大干一场决定投身松辽石油会战第一线

  这么一个干净帅气小伙子,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把自己流放到北大荒。

  本来他觉得,自己放弃北京这么好的条件奔赴前线,国家应该明白他的决心,对他的身份背景不会有偏见了吧。

  当他风尘仆仆来到目的地,却被告知:

  那边有个牛棚,你先去住下,具体工作岗位待定。

  他以为自己好歹也是采油专业出来的,分配科研单位成问题,结果却被分配到采油指挥部的测试队。

  测试队是干嘛的呢?

  说白了,就是一群挖油工人。

  但是王德民认为:

  谁最先经历了采油第一线的生产实际锻炼,谁就有解决实际问题话语权。

  给自己打完鸡血后,王德民就甩开膀子拼命干,每天队友们一起抬绞车上油井测压。那绞车有100多公斤重,一天要测十几口井,井距500多米,全靠人力

  北大荒的冬天啥滋味

  东北的小菠菜们可能深有体会,那天寒地冻,呼口气都能结冰。

  可是天气再冷,采油工作不能停。原油经常凝结在防喷管里,仪器根本下不去井。测试队的小伙子们只能把衣服扒了,用体温来把冻硬的原油融化。

  其实,冷都不算事儿,毕竟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抗冻。可是小伙子越是血气方刚,就越是不能扛饿。

  那时候每顿饭只能吃二三两粮,再加上没有副食,肚子没底,经常饿的脚底发飘,头昏眼花。……物价很贵,一斤土豆就是一两元,买不起,只好买甜菜疙瘩吃,那玩意体积大,价格低,但吃了不消化,肚子总有个胀满的感觉,所以不觉得饿……

  在采油第一线混没多久,王德民就发现,在测量油层压力的时候,当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荷兰的赫诺法。但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油层压力值普遍误差偏高,会战指挥部领导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有没有一种更精准的方法?

  学霸王德民觉得,他可以钻一下这个难题

  可是人家不可能把这种事关全局的科研难题交给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王德民只能自己在空余时间默默钻研。

  在队友们的眼里,王德民就是个钢铁工作狂,白天已经累成狗了,晚上还要啃书到半夜。

  折腾了100多天,王德民终于推导出一个全新的计算公式——松辽法。

  用此方法,油层压力的计算简单易行,误差仅为赫诺法的1/5。

  1961年,王德民才24岁。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才用半年时间就攻下了专家都搞不定的课题

  消息一出,整个采油指挥部都炸了,王德民一举成名

  王德民还是觉得这个算法不够完美,又继续深入研究各种采油难题,推导出多种提高测压效率的新算法,命名为松Ⅰ、松Ⅱ、松Ⅲ、松Ⅳ法……

  他蹭的一下就站到油田试井学科高峰,换来的却是各种打压。

  60年代是个敏感的年代,他耀眼的成绩反而成为别人指责他「太想出名」的理由

  王德民不明白,自己做出的种种成绩,拿下的种种荣誉,难道还不能证明自己对祖国忠心?他从来都是谨慎低调,一心想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

  可是他的出身和成就实在太难让人忽略。

  文革时,王德民毫无悬念地被归属于“黑五类”。

  “造反派”强迫他的妻子和他划清界限,写大字报揭发他的“罪行”,妻子折磨精神失常,王德民则被赶出科研岗位,最后夫妻双双被下放到工地劳改。

  1970年3月,周总理批示要求恢复起家基本功」,王德民才得以重新被启用。

  其实,在劳改的时候,他就已经琢磨出了偏心式配产井下工具的雏形。一回到工作岗位,他就日以继夜绘制设计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偏心配产器走出实验室投入试验

  后来,他又把偏心技术移植到配水器上,同时研制了定位投捞工具。

  1973年,这些技术在大庆油田推广之后,中国特色的“六分四清”分层注采技术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978年,王德民被正式任命为大庆石油管理副总工程师

  经过了那么多坎坷,王德民几乎把大庆油田采油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使命

  80年代时,限流压裂法、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一项项开发的新技术、新成果接连出炉,为油田快速上产和可持续发展铺垫基石

  我们都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蓄量再大的油田都无法逃脱枯竭的命运。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油率,是各国采油工程师角逐的焦点

  当时,全世界的采油技术,在同一片油田上只能二次采油。

  王德民不服,他执着地认为一定有办法三次采油。

  怎么采?

  他的想法是把一种聚合物注入油井内驱油。

  1991年,王德民把聚合物驱油立为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亲自带领团队实验研究。几年后,大庆油田实现了国际上史无前例的三次采油。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王德民当选首批院士。

  时至今日,他还奋战在采油的路上,继续着四次采油、多元多相驱油等科学理论工艺技术的研究。

  生活曾狠狠地伤害过他,但他却将全部的力量化作对科学的热忱,对祖国的忠诚。

  经历多年风雨,当年的采油小哥已经变成了院士爷爷。

  一副好皮囊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可能正因如此,他大多数时候是不苟言笑、一脸严肃,不屑于用皮囊去取悦别人,更不喜欢别人赞他的容貌

  有记者采访时提到这些年网上在流传他的帅照,他严肃回应

  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论长相。

  可是王院士,您美貌智慧品行都几近完美,咋不让人说实话呢!

  虽然波叔有点嫉妒,但衷心希望王院士能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今日心情 完美

  有些人,注定了此生不凡。

  <更多故事>?

  你变了,我们离婚吧。

  “感谢陪伴我的妓女们”,一位诺奖获得者的自白

  性侵窝点:超1000名儿童被神职人员性侵虐待,900页报告全公布

  把女人圈养起来配种生娃,最后「高贵血统」都被世界抛弃了

  要么死,要么疯,否则没人能活着离开这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