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所谓独立,就是要用成年人的办法去守护自己的界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所谓独立,就是要用成年人的办法去守护自己的界限

2018-08-23 18:00:56 作者:火星主妇 阅读:载入中…

所谓独立,就是要用成年人的办法去守护自己的界限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广东一对父母,因为不喜欢女儿选的女婿拒绝提供户口簿给女儿结婚。女儿多次协商无果,最后以“侵犯婚姻主权”为由,一纸诉状把父母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判女儿胜诉,要求父母将户口簿提供给女儿。

  对于这个新闻,大部分网友都不看好女儿的做法

  “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她大概忘了,这世上无论什么时候真心待她的只有自己的父母。”

  “自己选的路自己承担,不要哪天受了伤害跑回来找爹妈哭就好。”

  每次但凡有儿女因为婚姻问题和父母起冲突时,网友们的评论都是类似这样的老生常谈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女孩儿,没有在媒体面前撒泼打滚,没有偷取户口本了事,更没有扬言用和父母决裂的方式去逼迫父母。

  她想结婚了,就先找父母商量;商量无果又找了居委会协调;父母还是不肯,才最终去法院起诉。

  她看似不合情的举动,其实是在用合理合法方法向父母宣示自己的主权,告诉他们:你们越界了。

  就像一位网友评论的:

  “父母的眼光不一定是正确的,更没必要一定要让小孩走父母认可的路。人生毕竟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负得起责就行。评论很多人说如果男方对她不好就惨了,其实这种最后能闹上法庭都不松口的父母,就算嫁给他们认为对的人,如果以后出现问题,能指望他们当后盾么?最好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就是独立。而所谓独立,就是要舍弃孩子气的一哭二闹和偷奸耍滑成年人的方法去守护自己的界限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小林的故事

  她是学霸人物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认识了一位非常优秀男士。这位男士什么都好,只是和小林不是一个地方的人。

  然而小林的家乡,是一个“婚姻排外”的地方。小林的恋情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小林的妈妈甚至说,只是听到你男朋友外地人,我的腿整个都软了。

  一向要强的妈妈在自己面前如此示弱,小林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独生女的她,实在不忍伤父母的心,只好选择与那位优秀的外地男士分手

  分手后的小林情绪低落,火速辞掉了大城市的光鲜职位返回家乡。懵懵地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做着一份有编制的闲差,然后相亲了一位富二代双方家长对方的孩子都很满意,于是小林很快就结婚了,在5年里生下了两个孩子

  小林的生活是我们这群朋友都羡艳的,有房有车有保姆,不用为生计发愁。但是她告诉我,每当自己和先生有了一点矛盾冲突的时候,她就会在心里对自己的妈妈有怨怼。

  因为在接受父母越界的爱的同时,她也接受了父母越界的控制这就好比父母架着她走路,似乎不需要用力去迈步,可同时她也无法控制自己前进的方向

  可是生活中所有被赠予的安逸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有时候是失去自由,有时候是失去独立,有时候是失去拼一次的机会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

  子女和父母,没有界限感地生活在一起,似乎是我们的原罪。

  有一句话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越是在对人生有深远影响事情上,爱子心切的父母们干涉得就越多,除了婚姻,还有职业

  大家都知道高晓松来自高知家庭:他的外公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两院院士外婆博士,也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爸爸妈妈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妈妈还是师从梁思成的建筑大师

  这是一个充满理科氛围的家庭,高晓松却热爱文科。他曾于88年考入清华电子工程系。但不久就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

  他的爸爸对此非常反对,认为他是在胡闹。叛逆的高晓松,也因此和爸爸有了矛盾。他在综艺节目里亲口承认,自己从二十多岁开始,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对爸爸都充满了愤怒,甚至一辈子从没主动问过爸爸一个问题。

  高晓松无疑是勇敢的,他顶住了来自父亲压力,凭借自己的能力文艺界做出了斐然的成绩:成为著名音乐人、词曲创作者、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制作人。

  可是为了守住自己的界限,他付出代价也是巨大——他失去了正常健康父子关系。如今他在综艺里开始谈论自己的父亲,或许是缓和这段关系的开端可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呢?

  孩子的成长,如同化茧成蝶,而那一层茧,就是父母越界的爱。

  越是爱得没有界限,就越会在孩子独立的时候感到痛苦和受伤,但这是父母要去处理心理结节,不是孩子要去背负的情绪重担

  那有没有既能保持界限,又可以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做法呢?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即便是错误的目的,也是为了追求归属感价值感。

  我们日渐长大,有了更多的朋友,见过更大的世界,父母不再是我们绕着转的北斗星。可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会做好星星要脱离自己轨道的心理准备

  每一位越界的父母,其实都在通过自己的不当行为向孩子索要更多的价值感

  他们有的变得唠叨,总是要我们多穿衣服多喝水,来显示自己还是那个可以护你健康周全的人;

  他们有的变得爱管事,总是问我们去哪儿和谁见面,期望自己的社会经验对你仍是有用的;

  他们有的变得保守,总是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其实是害怕自己赶不上世界的变化

  父母可能变得可恶、讨厌、不可理喻,但是他们爱你的心仍旧和在你5岁那年时是一样的。

  因此,面对父母的越界,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被情绪所控制,既不需要像小林那样暗自怨怼,也不需要像高晓松那样决然愤怒。

  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多向父母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感:承认他们在某些领域仍旧比自己强、多多陪伴他们、给他们一些可以替你决定的事情,最最重要的,是向他们保证,他们仍旧是对你最重要的人,也是你最爱的人。

  然后,你就该继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成为自己生命主宰,成为自己命运的背负者。

  如果一些父母反应强烈,比如上文新闻里那对父母,即使闹上法庭也铁了心要藏匿户口本,那作为子女也不用过度自责,觉得自己不孝

  就像李安说的,“孝顺”是一种过时观念,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要尊重。父母子女之间,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需要制造阶级的观念。

  人这一辈子,都有各自的修行。如果接纳我们已经长大的事实,是身为父母的修行。那么用成年人的方式,来回绝父母越界的爱,就是我们的修行。

  愿天下的父母和子女,在彼此的修行中,仍旧是互相爱的。

  -END-

  欢迎分享朋友圈

  *本文版权归【樊登读书】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发送“转载”,联系授权。

  征稿

  *樊登读书现对外征稿,稿酬300-3000,后台回复“征稿”,获取更多征稿信息

  ▼ 点击阅读原文,190本精选书籍解读7天免费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