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籍的姿态:一代人的远和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书籍的姿态:一代人的远和近

2018-12-02 10:20:54 作者:何欣航 来源:何欣航投稿 阅读:载入中…

书籍的姿态:一代人的远和近

  书籍姿态一代人的远和近

  上世纪末的激流岛,黑夜眼睛亮起,急切地向天空寻章摘句;大变动时代语境下,我们依旧执着地寻找光明渴望从触碰文学中体察爱与诗性。在对阅读的“生态关怀”中,书籍正朝我们走来,以更近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生命脉络

  作家唐诺有言:“好的读者应该勇敢些、坚韧些,走向那不作声、不叫嚣的寂寞书架一角。”的确,书籍、文学,从不搔首弄姿,长期以一种近乎“高冷”的姿态摆渡于生活迷津中。二十世纪初,阵阵《热风》刮过精神荒原,文学成为鲁迅先生用以“引领国民性的灯火”;上世纪下半叶,书籍的社会功能畸形膨胀,“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等被抬高为时代的号角旗帜过犹不及,反向的思潮因而生发,我们开始质疑文学救赎的功能是否纯属妄念,“读书无用论”也已悄然流行。当文学的意义被过分放大后,读者甚至产生了“阅读信心匮缺”,在对文学“距离甚远”的思维定势刻板印象中,书籍难逃被束之高阁命运

  可喜的是,今天,文学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驰入我们的视野中。或许,明史也曾冷清寂寞,《明朝那些事儿》却能拨开历史的云翳;或许,金朝仅是教科书上一个模糊符号,《射雕英雄传》却再现了剑影斑驳的朝代风云。而这也是学校提倡阅读,设立读书心得分享会的初衷——将书籍与个体人文感悟关联,触发植根现实心灵体验,而非带来文学与现实的脱节。

  人文学者赵越胜曾在《燃灯者》中,大力倡导与周辅成先生研读伦理经典般的“严肃阅读”。但,将视线放宽至现实议题中,对“严肃阅读”的推崇使众多带有趣味性的“白话史”、“武侠小说”沦为口诛笔伐对象。然而,多数雅俗共赏文本,都并非在倡导“低幼化”,摒弃沉潜深流的思考,而是在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在贴近受众的姿态下散发灵性传播多元。

  调试与彷徨转型时代,文学将以何种姿态面朝我们?是并肩而行,抑或是渐行渐远?于我而言,我更偏爱一曲与日常相应和的牧歌,一种来自“精神共同体”的启蒙。诚如社会学家齐泽克所言:“当你在自己日常生活体验中都能看到某个哲学家概念痕迹,那个时候,你才能确认你对那个哲学家真爱。”

  从最远到最近的碰触中,我们方能感受文字坚实力量,觅及精神原野上最静美乡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