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东坡的经典句子
●我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庄子所谓“陆沉”。社会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还有飞鸟;“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鱼。古往今来,自由人避开“蛇阱”而“藏身”或“陆沉”。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中,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将饮茶》
●钱塘寿禅师,本北郭税务专知官,每见鱼虾,辄买而放,以是破家。后遂盗官钱为放生之用,事发坐死,领赴市矣。吴越钱王使人视之,若悲惧如常人,即杀之;否,则舍之。禅师淡然无异色,乃舍之。遂出家,得法眼净。禅师应以市曹得度,故菩萨乃现市曹以度之。学出生死法,得向死地走之一遭,抵三十年修行。吾窜逐海上,去死地稍近,当于此证阿罗汉果。 ----苏轼《东坡志林》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 ----林语堂《苏东坡传》
●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苏东坡并非不才之人,因而他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藏头诗
竹枝肃立挺万竿,
林喜东坡上层峦。
听得沙沙摇翠绿,
雨洗纤尘水滴蓝。
————2015,11,10.
●樱花花下作
仙云昨夜坠庭柯,
化作翩跹万玉娥。
映日横陈酣国色,
倚风小舞荡天魔,
春来惆怅谁人见,
醉后风怀奈汝何,
坐对名花应笑我,
陋帮流俗似东坡。
嫣然欲笑媚东墙,
绰约终疑胜海棠,
颜色不辞污脂粉,
风神偏带绮罗香,
园林尽日开图画,
丝管含情趁艳阳,
怪底近来浑自醉,
一尊难发少年狂。
●语文老师问一学生:“为什么人们通常把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又称为苏东坡?”?
学生答道:“因为他烧的东坡肘子味道鲜美,中外驰名,所以大家就叫他苏东坡,而忘掉他的本名了……”
老师……
●夏日
春来秋去皆是梦
宠辱得失不由人
夏日黄昏天气好,闲云碧空和且清。
孤舟暮色渔歌远,清江碧水斜阳近。
蓬茸垂柳望莺梭,流光落尽翠微波。
醉梦只在春风里,烟波深处见绿荷。
丙申七月六日晨起诗三首
络纬声中正无眠,忽而已过清秋天。
横峰一望赏冷月,碧涧寒树听暮蝉。
一夜轻风绿草白,不知偶然秋又来。
几树丹枫霜层染,篱下野菊露中开。
自古川蜀风流地,太白东坡从此出。
常恨未逢唐宋世,从来读诗不读书。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苏东坡一次去到一个寺院,有报名号,主持以为是一般人,不太客气的说:“坐!”冲小沙弥说:“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东坡学识谈吐寻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东坡题联。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苏东坡通过题联,讥笑主持,目的是讽刺寺庙主持趋炎附势。
●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才可能从理想变成现实。这里说的“优”,是优裕的优,不是优秀的优。也就是说,做学问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学问。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做官、治学两不误?苏东坡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极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一般人所说的宋代四大书家——苏(东坡)、黄(山谷)、米(芾)、蔡(京或蔡襄),是四种非常不同的个人风格。唐楷强调时代性超过个人性,宋代恰好相反,个人书风的完成超越了时代一致的要求。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就算他日你名落孙山,
我都会陪你东山再起。 ----《东坡家事》
●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世间的事,有知难行易的,有知易行难的,惟有厚黑学最特别,知也难,行也难。此道之玄妙,等于修仙悟道的口诀,古来原是秘密传授,黄石老人因张良身有仙骨,于半夜三更传授他,张良言下顿悟,老人以王者师期之。无奈这门学问太精深了,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叹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门学问不但明师难遇,就遇着了,也难于领悟。苏东坡曰:“项籍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衣钵真传,彰彰可考。我打算做一部《厚黑学师承记》,说明授受渊源,使人知这门学问,要黄石公这类人才能传授,要张良、刘邦这类人才能领悟。我近倡厚黑救国之说,许多人说我不通,这也无怪其然,是之谓知难。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大江东去”是他的豪放,“千里共婵娟”是他的细腻,“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他的情深,“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他的正气,“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的超然,“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的矿达。东坡词,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别词不言,单一首【定风波】便足矣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人生路上,难免风雨与挫折,面对风雨,请拄起竹杖,踏上芒鞋,披起蓑衣,任烟雨平生;面对挫折,请记住,走过去前面是个天,请记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韩退之诗云:“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柳子厚诗云:”海上尖山若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陆道士云:”二公当时不相计,会好做成一属对。“东坡为之对云:”系懑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铓山。”此可编入诗话也。 ----苏轼《东坡题跋》
●观音经云:“呪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东坡居士曰:“观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呪咀,念观音之力而使还着于本人,则岂观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呪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总没事。” ----苏轼《东坡志林》
●她不是一个乖小孩,至少她永远都没有她的外表看起来那么乖。她倔强起来的样子,就像是一头非洲小母狮。她会肆无忌惮地吃掉一碗东坡肉,然后就靠在树下用一个小牙签掏树洞里面的虫子 ----白槿湖《我欢就好》
●东坡居士作水陆于金山相招足疮不能往作此以寄之
久隂障夺佳山川,长澜四溢鱼龙渊。
众看李郭渡浮玉,晴风扫出清明天。
颇闻妙力开大施,足病不列诸方仙。
想应苍壁有垂露,照水百怪愁寒烟。 ----米芾《宝晋英光集》
●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将奠,雨作,已而清风肃然,云气解駮,月星皆见,魁标皆爽。彻奠,阴雨如初。谨拜首稽首而记其事。 ----苏轼《东坡志林》
●欧阳文忠公尝语:”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脣不着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耳白于面,则众所共见,脣不着齿,余亦不敢问公,不知其何如也。 ----苏轼《东坡志林》
●男子之生也覆,女子之生也仰,其死于水也亦然。男子内阳而外阴,女子反是。故易曰“坤至柔而动也刚”,书曰”沈潜刚克“,世之达者,盖如此也。秦医和曰:”天有六气,淫为六疾:阳淫热疾,阴淫寒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夫女阳物而晦时,故淫则为内热蛊惑之疾。“女为蛊惑,世之知者众,其为阳物而内热,虽良医未之言也。五劳七伤,皆热中而蒸,晦淫者不为蛊则中风,皆热之所生也。医和之语,吾当表而出之。读左氏,书此。 ----苏轼《东坡志林》
●蒋仲甫闻之孙景修言:近岁有人凿山取银矿至深处,闻有人诵经声。发之,得一人,云:“吾亦取矿者,以窟坏不能出,居此不知几年。平生诵金刚经自随,每有饥渴之念,即若有人自腋下以饼饵遗之。”殆此经变现也。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此人于经中,岂所谓得“一”者乎? ----苏轼《东坡志林》
●东坡春光乍泄
桥下两相依偎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时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体和审美,所以有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陆游……那个浩瀚如星海的文坛,从来就不缺巨匠。
无数写手一生都在为成为大神而奋斗。
可是,什么是大神呢?
屈原说“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纵身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他明白了吗? ----一度君华《一度君华》
●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林语堂《苏东坡传》
●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