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龙场悟道”王阳明,荡平山寇置县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心情日志 >

“龙场悟道”王阳明,荡平山寇置县人

2022-03-11 11:24:20 作者:碧叶迎东日 来源:碧叶迎东日投稿 阅读:载入中…

  “龙场悟道”阳明,荡平山寇置县人

  蔡汉以

“龙场悟道”王阳明,荡平山寇置县人

  2016-06-08

  有着“平和通”美称的张万土,近期又写了一文叫《阳明平和》,我拜读后,深有感触!现提供给大家学习:

  王阳明是明代大儒,曾挥师“象湖山”荡平山寇,并奏请明王朝在“蛮荒之地”设立的平和县,所以有人认为:“王阳明造就了平和县”,“王阳明是平和之父”。我等都是平和人,当然知道王阳明置县平和功不可没,因此喜欢用“阳明平和”纪念王阳明,纪念置县平和的首功之臣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中,自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他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王阳明的一生堪称传奇,经历也颇多波折。据明史记载,王阳明出身名门(其高祖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是状元),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受程朱理学的熏陶,而且广涉释、道与兵法。17岁与表妹谈婚论嫁,21岁乡试中举, 28岁考中进士,次年授兵部主事。按理说,一切也都还顺利。可是,命运多舛,“好言兵,且善射”的有志青年王阳明、身怀绝学自命不凡的王阳明想要一试身手的时候,却碰上了腐败无能的明王朝,他一时饱受冷遇,怀才不遇。

  时年正值明正德元年(1506),武宗朱厚照初政,宦官刘瑾专权。朝廷一班官员上疏参劾刘瑾,刘瑾大怒,全被逮下狱。王阳明冒死上书营救,也被逮入狱,廷杖四十,被贬为贵州龙场(贵州修文县)驿丞。当年的龙场地处偏僻,豺虎四出,瘴疠流行,为蛮夷之地,自然形同流放,这显然是当权者对敌对势力欲置之死地的绝招。身处逆境,在“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年轻气盛的王阳明也只好“默坐澄心”,走入内心寻找出路。谁也没想到,蛮荒之地不仅没有困死王阳明,却因远离争斗与尘世,闲居静养,而“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心自足。此即为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从此开始了哲学家的布道历程,筑龙冈书院,招徕从者,讲学贵阳书院,抒发“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世称“王阳明心学”。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十八日,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率领分守右参政艾洪、左参政陈策、副使唐泽,都指挥佥事李胤、哨委官指挥徐麒,南靖知县施祥、知事曾瑶等官员,统领官兵5000多人,兵分多路,从今平和县长乐乡的长富村到阔竹洋、新洋、大丰、五雷、大小峰等多点发起围攻,打响漳南战役的第一枪,双方展开激烈的相互攻守,先后大战数回合,最终“山贼”溃败,贼首黄烨等432人被擒获斩首, 146人“山贼”家属被俘,烧毁房屋400多间,马牛等众多物质被缴,其余“山贼”奔到象湖山(今永定县湖山乡)一带集聚坚守。

  此后一个多月,福建、广东的“山贼”与官兵双方进入对峙状态。期间,福建、广东两省的领兵官员对下一步的行动意见发生相左。福建领兵官员“整缉既久,兼有诸处打手,意气颇锐”,执意要奋击而前,速战速决;而广东领兵官员“集谋稍缓,声威未震,意在倚重狼达土兵,然后举事”。针对这种情况,王阳明分别批评了两省领兵官员的错误思想,连发《剿捕漳寇方略牌》、《案行广东福建领兵官进剿事宜》、《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案行领兵官搜剿余贼》、《钦奉敕谕切责失机官员通行各属》等5道命令,要求两省领兵官员“务要同心协德,乘间而动,毋得各守一方;如复彼此偏执,定行从重参拿,绝不轻贷”。同时,王阳明及时对战事进行了反思和调整。王阳明认为当时福建、广东两省官兵兵不堪用,平时作威作福,欺压良善,一遇战事,畏缩不前,而漳南贼寇却集结象湖山于三省交界处,山高林密,据险而守,与广东、江西“贼寇”相互沟连,非智谋不能取胜;贼寇在官府民间有不少“贼寇”内线,我明他暗,泄漏军机,因此,王阳明极力推行“十家牌法”,调查田土人口,采取连坐办法,并以“纸牌”密喻严肃军纪及三省夹剿战略战术,于上杭开设练武场(今上杭文庙之右“射圃”),招募三省悍勇民快,集中训练。

  稍作整顿之后,王阳明决定坚持以三省会剿兼用疑兵之计为作战策略。一方面,要求三省各部遵奉密喻(纸牌),佯言在上杭犒众退师,等秋后朝廷狼兵到达再行会剿;一方面,差谴卧底密探,打听虚实,捕捉战机。“亲率诸道锐卒进屯上杭”,正德十二年二月十九日,“乘贼怠弛”,会选精兵一千五百名当先,重兵四千二百名继后,分作三路,于夜间衔梅急进,直捣象湖山,斩杀詹师富、温火烧等七千有余;福建军兵从南靖出发攻破长富村等巢三十余处,广东军兵攻破敌巢一十三处,“漳南数十年贼寇悉平”。这次战役历时两个多月的征剿,先后攻破了象湖山、可塘洞、箭灌、大伞等40多个山寨,擒获斩首“山贼”2700多人,俘获“山贼”家属1500多人,烧毁贼巢房屋2000多间,缴获众多的牛马辎重,肃清了盘踞在闽粤交界山区数十年之久的以詹师富、温火烧为首的山民暴乱,还妥善安置了1235名“山贼”、2828名“山贼”家属,取得了平漳寇决定性的胜利,也是他提督军务以来的首次大捷,为他日后军事上的成就奠定了实践基础。

  漳南战役之后,阳明先生头痛的便是如何治理这块土地,使老百姓长治久安。因为此时,无论是省、府、道、县或是布、都、按各级各部门官员,还是当地的黎民百姓,甚至是得到安置的“山贼”及其家属,无不希望从此远离战火,社会安宁,安居乐业。战役一结束,王阳明就着手考虑如何巩固平乱战役成果,谋求漳南边区“长治久安”之策。据说,王阳明平定完漳南寇乱后,一天夜晚,王阳明特意来到平和河头耆民曾敦立的家里向曾老先生请教,没想曾老先生笑而不答,只是斟上满满的一杯滚烫的白芽奇兰茶,请王阳明趁热喝。王阳明看着满满的一杯热茶犯难了,这怎么喝啊,不好端不说,一不小心就烫着了。看到阳明先生的犹豫和为难,曾敦立拿出一个空杯子,把茶一倒为二,递给王阳明。阳明先生马上心领神会,明白了曾老先生“分而治之”的建议,便起身告辞了。

  从王阳明漳南平寇、奏设县治的事实证明,“析划里图,添设新县” 既巩固了地方政权,又强化了基层治理;既契合朝廷利益,又顺应民众愿望。不仅使原本“远离县治,政教不及,民众罔知法度”的穷乡僻壤变成“百年之盗可散,数邑之民可安”的美好家园,而且“添设县治控制贼巢,建立学校移风易俗”,使得人人自致其良知,去恶从善,永为良善之人,实现天下“大同”的太平景象。这正好印证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论断的正确性,正是王阳明对“破心中贼”的深沉思索,“知行合一”而“致良知”,完善了“心学”体系,大兴礼义之习,做足“正人心”的功夫,导引人心向善,推动历史发展。

  可见,王阳明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理性文章盖世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治武功兼备的军事指挥家。他的心学理论和治国理政方略对我国近、现代都有很大影响,甚至远播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然而,在王阳明置县近500年的平和,王阳明几乎成为被遗忘的人物。旧县城九峰原有的一座王文成公祠如今不见了踪影;今天的县城小溪原来叫阳明镇,如今也不叫了……。反观其他地方,人们借名人提升本地知名度早已蔚为风气。平和有这样难得的资源,如不加以重视、利用和开发,岂不遗憾。真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关注王阳明,关注平和县,关注王阳明与平和县,也把王阳明打造成平和县一张显亮的名片。只要我们平和人,不要遗望王阳明,继承并发扬王阳明的心学和修身之道,大力弘扬平和精神,“为和谐人”、“说和谐话”、“做和谐事”,那么,我们构建和谐平和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而且构建和谐家园的宏伟目标必然实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