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由“吆喝”想到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由“吆喝”想到的

2019-04-25 10:19:54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由“吆喝”想到的

  在热闹街口,有多家早点摊位油条、白吉馍、煎饼果子……每个摊位都有行色匆匆上班族们在等待摊主眼疾手快、奋力应对大气儿都不敢轻易喘一下。唯独路南边的这家,吆喝声一大早就没有停过,在这场面中显得格外另类

  摊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妈,头发花白,两眼冷光,一个劲儿地瞟着别的摊位,嘴里一遍遍地吆喝着:“豆腐脑、豆浆、有甜的、香的、红枣的……”翻来覆去,吆喝里含着唠叨成分,不像是说给路人听的,反倒是自言自语了。这吆喝声里,没有邀请,没有吸引,只有“谁来买?”的渴望,听着听着反倒让人不敢上前了。与之不远的斜对面,是另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摊主,一生言语,仅以微笑示人,却生意火爆

  想起小时候听到过很多买卖人的吆喝声,那里面可是别有一番韵味儿。卖小鸡儿的商贩,满大街拉长声腔地吆喝:“卖小鸡儿来嗨……卖小鸡儿……”中间还会转几个弯,像极了花腔表演。一听到这吆喝,我和小伙伴们就跟着父母往大街上跑,仿佛那毛茸茸、黄嫩嫩的小雏鸡就在眼前一样。那个时候的不是现钱交易春天卖,到了秋天或者年底才会上门收钱,人与人之间就是如此实诚。驮着一车子的小鸡儿,商贩们游走在每个村村落落,通过他们的吆喝,为小鸡们找家,把一只只小鸡儿像播种一样留在了农家里。他们的吆喝里包含着对自家小鸡儿的情感,吆喝声响,小鸡儿就旺,走走停停回味悠长

  同样都是吆喝,老大妈这里少了什么?

  多了功利,少了喜欢。吆喝成为牟利的手段,没有了情趣。她站在那儿,考虑的只是如何将饮品卖出去,越是急迫,越是直白,越是直白,越是没有了生意的美感。她一遍遍地念叨,让人想起了农村妇人在家养牲口时的样子,一边端着食料,一边嘴里喊着口令一手还举着棍棒……当初那些走街串巷的艺人们,可不是这样的不淡定。他们吆喝着,他们等待着,他们也在吆喝声里给自己解闷儿,他们甚至当成了某种生活享受

  这吆喝里的学问教育又是如此相似。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吸引、激发和引导教师如果心中总是挂着如何将知识装进孩子脑袋,势必被功利左右情绪简单粗暴地面学生,从而将原本充满挑战的探寻之旅变成师生共同的噩梦。我们很多时候也需要有吆喝者的艺术——用知识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因为喜欢而愿意求知;教师存在意义不是苛责孩子接受,而是提供选择机会,让孩子 自由成长;教师自身沉浸在教育的快乐中,每天的行走富有诗意

  昨天去泉城书店,看到一排星云法师书籍,都是生活工作感悟字字玑珠皆有佛意。翻看之间,一个念头涌现:我们常谈修炼一言一行从善从美,慢慢积淀,从而悟得大道,这个过程是参悟,是磨砺,是省心。能否换一个角度,如果你假设已经达到一定境界,而每一言每一行都有了意蕴,会不会更容易让你有了不一样的开悟。就像今天的教育,我们一次次攀登,一次次修正,以为以此必将达到理想境地,而忽略了真正让我们前进的不单单是目标,还有成就感幸福感,还有心灵之声。如果,我们从心底认同自己是教师,是真正的教育者,那么,你的教育言行就有了不一样的意蕴;反之,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就会缺乏了教育的美感和职业幸福感。

  老家有位卖油条的老先生,一副老箩筐,一个大嗓门,一张孩子脸,走街串巷,名副其实孩子王。虽生活艰辛,吆喝声里却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卖油条……”引得多少孩子老远就踮起了脚尖儿。我知道自己在文字中将某些吆喝有些过于美化了,毕竟生存是第一需要,但我依然想表达:同样都是为了活着,有的人是如此优雅,有的人却是如此疲惫,不如从安顿内心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由“吆喝”想到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