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形计》:别让成年人自导自嗨的骗局,毁了孩子的一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变形计》:别让成年人自导自嗨的骗局,毁了孩子的一生

2019-07-02 12:00:11 作者:MISS蔷薇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载入中…

《变形计》:别让成年人自导自嗨的骗局,毁了孩子的一生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前不久,一则“易虎臣成老赖”的消息上了热搜。网上爆出他欠粉丝近30万元不还,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易虎臣是什么人?第五季《变形计—少年何愁》的城市主人公,出场自带“叛逆暴躁、厌学、纪律差、外貌控”的个性标签,但也号称是《变形计》史上“变形”最成功的少年。

  参加节目前后的强烈反差对比,让观众深刻地记住了他,因而新闻一出,网上一片哗然

  不是经过山村艰苦环境洗礼,已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么?还开起了公司,当起了网红,坐拥无数粉丝,看上去一片锦绣前程,怎么就突然成老赖了呢?

  实际上,还真“不突然”。

  我们是从《变形计》认识易虎臣的,就从《变形计》聊起吧。

  1.

  综艺童话

  作为一档从2006年诞生,播出了18季的“长寿”综艺,《变形计》在沦为快速消费品的娱乐综艺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个奇迹

  这是一档生活角色互换节目,灵感源自国外真人秀《Wife Swap》,挑选两个不同阶层家庭,让妻子交换身份,到对方家里做两周主妇

  原本“角色互换”可以存在多种可能,比如原型综艺《Wife Swap》中的“妻子互换”,或者“亲子互换”“职业互换”等,但是为了收视率保障,节目组最终将《变形计》的基本形式定位成了“富家子弟”和“山村穷娃”的交换,并为自己打上了“关注当代中国青少年教育成长问题”的高光。

  制片人谢涤葵直言:《变形计》是我们在偏远山区挖到的一剂良药,专门治疗让很多家长失去信心的城市独生子女病。

  不得不说,节目组在分析和迎合观众心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富”与“穷”的阶层冲击,本身就足够眼球,而将主角定位为孩子受众面瞬间覆盖男女老少,对同龄人生活的好奇,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对贫困家庭的怜悯,可以延伸出无限空间,戳中不同人群痛点和痒点。

  节目的逻辑设定简单粗暴体验不同人生,即可包治百病

  对于富家子弟而言,成长出现问题就是物质生活优渥导致的,到艰苦地区吃吃苦,所有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对于山村穷娃而言,花花世界新奇刺激能够开阔眼界,激发上进心和成长动力同时增加曝光机会也能帮助他们获得资助资源,这些参与节目的幸运儿,“人生逆袭指日可待

  刻意编导过后的故事总会按照理想剧本发展,最终镜头痛哭流涕忏悔的、信誓旦旦痛改前非的、接受资助满脸希望的,完美契合人们心中对于“皆大欢喜圆满结局”的投射,于是节目收获一片好评,收视率万年长青

  电视机前的父母借此良机循循善诱:孩子,看完这个节目有什么感悟吗?你是不是应该懂得感恩珍惜?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有哪些毛病得改改?

  遗憾的是,童话故事里都是骗人的。

  2.

  富家子弟易虎臣

  易虎臣参加《变形计》的时候初二,正值青春叛逆期,“中二病”时代。

  这个时期的孩子,浮夸、自恋、爱表现,热衷于从外界评价寻找自我角色定位,一副世界唯我独尊模样

  尽管在节目录制前态度坚决抗拒“我不会配合你的,不会哭,不会感动,不会改变,你们什么都拍不到”,当聚焦影响力的镜头对准他时,还是轻松迎合了易虎臣丰富而自我的内心世界。

  第一次头顶主角光环的他,不再关心能从新环境中体验到什么,而是如何让自己博得更多好感,让故事不负众望

  恰好,这种“好感设计”是节目组的专长,何时冲突,何时爆发,何时乖巧,何时升华环环相扣节奏明快,自古套路得人心,《变形计》也借此制造了一批“网红”。

  然而,繁华虚荣阻碍真实自我的成长。

  所有的“真人秀”都是一种“秀”,只要有镜头在,有人围观,人的防御机制就会自动开启,屏蔽掉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真实的自我。

  也就是说,易虎臣在节目里,不可能完全回归真实的自我状态;而改变,又偏偏只会发生在真实的体验里。

  所以,《变形计》将初衷价值定位为“体验与改变”,从一开始就是不负责任的。

  除此之外,易虎臣还有自己的“独特问题”:厌学、不守规矩脾气差。

  传统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一切问题始于童年,在生命之初与重要客体发生联系过程中,某些地方出现了卡壳,于是问题出现了,被雪藏入潜意识,在往后余生里伺机而动。

  易虎臣的父亲出身农村白手起家生意,给家里创造了较为富裕条件,但对易虎臣缺乏足够的陪伴支持,于是“物质弥补”成为了他的亲子关系经营策略

  缺乏稳定客体关系的易虎臣长成了人格苍白脆弱的少年,没有边界感,没有价值感,对物质依赖过甚。

  这种“公子哥病”,扎根于原生家庭,繁茂在潜意识富人腐朽堕落,并非因为有金可拜,也不是在短短7天时间内,“换个环境吃吃苦”就能解决的。

  易虎臣在节目里最终表现出来的“蜕变”,是为了迎合大众期待塑造出来的“改变”,无论是变得乖巧听话孝顺父母,还是热心公益回馈社会,仅仅是一种被外界诱导的“改变”,远未触及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他的内核依旧千疮百孔

  在成名之后,备受关注的他因为无力长期支撑这样的“伪装”而饱受压力和煎熬,于是转学、弃考、从商,在逃避与遮掩中耗尽能量人设轰然倒塌成为必然

  3.

  山村穷娃小黑

  如果《变形计》对于“易虎臣”们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改变,那对于另一方的主人公“山村穷娃”们来说,就注定是一场毁灭性破坏

  与易虎臣互换的农村少年小黑,因无钱治病,早已悄悄离世。如果不是易虎臣妹妹微博,可能至今无人知晓。

  同为《变形计》的主人公,山村穷娃更像是在配合出演,他们的简单纯朴,在节目组看来没有太多值得包装戏剧冲突点,只需在身份互换后,记录下他们短暂幸福时光完成节目效果即可。

  可以满足“逾越贫富阶层”的猎奇心理,却很难在人们心中泛起涟漪,小黑甚至都没有被记住真实姓名,十几年来,真正通过节目获得帮助的孩子屈指可数

  更为荒谬的是,在节目组的逻辑中,大山里的孩子远离纸醉金迷拥有纯洁无瑕的灵魂,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欲望、没有缺点、没有内心冲突,不会叫嚣、不会抱怨、不会仇恨,是一件没有生命力的完美道具

  这直接决定了,这群可怜的孩子不仅是被挑选出来当“陪衬”,而很可能将成为付出一生代价的“炮灰”。

  同为“变形”之后的农村孩子董建设,就让他的父亲非常苦恼

  孩子从城里回来之后,开始挑食了,这不吃那不吃,还嫌家里破,总想再回城里爸爸那。但我们给城里爸爸打电话了,人家也是各种理由不肯再见。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认为,在青少年时期,人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由此可以发展出忠诚品质

  这个忠诚,可以理解为是建立在健康自恋基础之上的,对真实自我的悦纳、整合忠实

  新世界大门打开的时刻,除了新奇与惊喜,还有对山村穷娃们价值观的冲击。贫富悬殊带来的强烈感受,足以摧毁他们脆弱而单薄的自我认知体系

  原来我可以享受这般,从前的我是不配吗?

  活着本可以如此丰富多彩,那我之前的生活有意义么?

  城里人都这么时髦自信,我为什么看上去这么糟糕

  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曾说:对一个孩子残忍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是成年人所不能想象的。

  自我否定怀疑带来的角色混乱,将在孩子们重返现实时,被瞬间放大

  他们无法再安于贫穷,却又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他们也无法再忠于自己,只能在浮躁怨恨中,一遍遍憧憬幻想着另一个世界的美好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没有见过太阳”。

  4.

  内心投射的狂欢

  《变形计》火了这么久,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它能成为父母教育的借力。

  易虎臣这期节目播出之后,被不少父母当成励志教育片播放给孩子看,边看边耳提面命的 “教育”,让孩子反思,并完成观后感

  这部分父母的逻辑是:孩子的毛病是自己养成的,教育是可以借助外力完成的。

  文化素质教育交给学校,心理问题扔给专业机构,平时利用《变形计》之类的节目给孩子敲敲警钟,顺便再指指隔壁别人家的小孩美名曰为孩子树立榜样

  付丽娟老师曾说,相信借助外力能完成教育的父母,一类是因为无知,一类是因为心中有恶魔

  无知的父母因为自身能力不够,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信心,因而迷信外力;心中有恶魔的父母将自己“恶”的一面投射给孩子,眼之所见全是孩子的毛病,渴望借助外界更强大力量来对治孩子的“恶”。

  无论是哪种,实际上都是在逃避自己的焦虑

  在心理咨询室里,一位将厌学、自闭的孩子送来的母亲言辞恳切地对咨询师说:您是专业的,我们把孩子就全权交给您了,孩子的前途就全靠您了。

  这本质上和把孩子送去《变形计》没啥区别

  孩子的问题,反应的是家庭系统的问题,更直接一些来说,和父母自身有着莫大的关系,脱离了原生家庭系统,改变根本无从谈起

  外力是一柄双刃剑,且极易自伤。

  一方面,容易给孩子带来压迫感和焦虑感,这些焦灼和窒息的感觉破坏了孩子专注反思的空间,且会引起无意识的抗拒;

  另一方面,借助外力相当于二次强化,会加深孩子对自己的负性认同

  这些都会让改变越发遥不可及

  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会把家庭视为教育的核心,正视自己第一教育人的身份,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将孩子孤独生硬的割裂出去,而是将其温柔的归拢回系统内部。

  当外力是在帮助整个系统进行深刻检视、反思和改变的时候,它才可能发挥正向的、事半功倍作用

  《变形计》终究只是一场成年人内心投射的狂欢,一场拥有完美设定的骗局,而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迷失其中,却酿成最大的悲剧

  作者:MISS蔷薇  社会工作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换个视角看世界发现更多可能。

RECOMMEND推荐阅读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