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练一颗悲悯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练一颗悲悯心

2019-10-05 19:06:34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练一颗悲悯心

  趁着星期整理一些自己平时随手记下来的笔记,其中李玉贵老师的一段话一下子吸引眼球,“告诉你,那已经是他这辈子想得最好的时候了。他正在努力搜寻,组织关联你的话题跟他的思绪关系,他试图将零碎思维片段组织成语言来跟大家沟通……于是,这个小孩只能得到一个很差的自我印象。”在课堂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发言断断续续、支支吾吾的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请他想好了再说,然而这个孩子坐下以后直到下课,他也没有机会再说一遍。

  以往,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而且我的理由正当充足: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因为这个孩子磕磕巴巴的发言而拖延大家的时间,导致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完成。没错,我考虑的是“大局”,是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其他同学的不被耽误。然而,进一步细想,我想的全关乎自己的:其他学生听到这样的发言,只会显得无聊容易分散注意力不便于我的课堂管理;不等他说完是为了节省时间,争取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至于被打乱自己的计划;支支吾吾说到什么时候呢?我可没耐心

  唯独没有替这个孩子想一想。

  这个孩子不断地被要求“想好了再说”,他不敢再发言。越是不敢发言,他说得越糟糕,如此循环,这个孩子的自我印象就越差。或许,我们压根没有想到,一部分自卑的孩子就是在课堂上形成的。

  一句看似没毛病的“想好了再说”,却对一个孩子产生了不可估计影响,慢慢地,他关闭了自己的心门

  或许很多人会问;那我怎么知道哪些话说出来就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明明很正常,没有任何道德批判意思,怎么副作用那么大?我的心何以敏感到此?

  是个好问题

  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没有处在学生那个位置,我们的心也没有靠得很近,更无从谈起建立心的联结。那些微小情绪,如果不去及时捕捉就转瞬即逝

  只有练就一颗悲悯心,把自己的注意力全然地放在学生身上,你才能身体会他们的心情需要。对学生的感知,又引领你不断调整你的语言、动作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你才真的做到了“心里有学生”。

  李玉贵老师如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养成能力提升心灵润泽。”“我们的课堂不是演给别人看,它的重要使命陪伴成长滋养心灵。”这是我们的初衷,是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教师终极目标,我们来到课堂是陪伴他们成长的,是来泽他们的心灵的,而我们教着教着就忘了为什么要出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练一颗悲悯心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