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蒋筑英》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蒋筑英》观后感100字

2020-01-30 22:52: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蒋筑英》观后感100字

  《蒋筑英》是一部由宋江波执导,巍子 / 奚美娟 / 毕彦君主演的一部剧情 / 庭 / 传记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蒋筑英》观后感(一):印象很深的是蒋筑英的儿子人民大会堂柱子

  这部电影我看过至少3遍,不但学校组织看,电视机里就看过很多遍。

  那时候觉得巍子这个演员塑造人物塑造的真好,不过这种舍己为公,高大全的人物也是比较容易扮演的。

  里面蒋筑英与儿子的戏是我很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就是儿子画的人民大会堂柱子少了两根,蒋筑英就带着他到北京,亲自数数,儿子绕着大会堂的柱子兴奋的跑着,数着……真的是他错了。

  现在再看这样的片子真的是看不下去了,不知道自己变了,还是时代变了……

  《蒋筑英》观后感(二):又一颗光学巨星陨落

  著名学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大珩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国光学、仪器仪表计量科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王大珩先生在光学与光学工程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持150工程,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主持718工程,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为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做出了杰出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名列首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863计划特殊贡献先进人称号。王大珩先生远见卓识,从战略高度思考联合其他科学家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提出多项重大建议。关于跟踪研究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最后成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这些建议为国家科技决策发挥积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蒋筑英》观后感(三):幼年观感

  这是当年写的日记,就是那种给老师看的日记。算是观后感吧。顺便说一下,小孩儿真的看不懂这种电影,感觉距离太远,没有真情实感。不接地气,也是古早主旋律电影的最大问题

  ,蒋筑英死在手术台上,然后被蒙上白布那一幕,让我恐惧了很久。

  ———————————————

  …:

  就这样吧。

  ——————手机冬季减肥从哪难兄难弟脑袋男的女的呢放你那腐男腐女

  《蒋筑英》观后感(四):电影《蒋筑英》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86年,编剧王兴东看了《光明日报》上介绍春光研究所研究员蒋筑英事迹的文章后,感动潸然泪下,产生了把这个人物搬上银幕的创作冲动,但报告文学电视剧广播剧的作者蜂拥而上,他一时未能涉足。8年后,正当蒋筑英的事迹渐渐沉寂之时,改革开放对科技人才需求却越来越突出。这时的王兴东对于中年知识分子责任苦恼也有了更多感受理解,他重读蒋筑英的故事,又一次燃起创作激情。他的想法得到了长影、长春光机所、吉林省领导的支持

  剧本编写

  为了创作剧本,王东兴到蒋筑英生前的工作过的光机所深入生活,却发现自己对于蒋筑英从事的科研工作一窍不通。于是,他决定挖掘人物的性格入手,在长春、北京、杭州、成都等地采访了60多位和蒋筑英生活和工作过的人。通过蒋筑英的老师、同事亲人描述,王兴东再度感受到了蒋筑英的人格魅力。在收集了二十余万字的材料后,他发现自己又面临着一个难题:蒋筑英一生没有惊天动地壮举动人的故事很多,却难以找到一个能构成影片核心事件经过再次深入生活、反复采访,王东兴终于找到了剧本的主线——以路长琴赴成都“护理蒋筑英”的悬念为线,以蒋筑英的夫妻情、父子情、师生情、同志情、儿女性为点构筑全片。在创作剧本前,他先把蒋筑英的一段段故事讲给普通群众听,从听众反应中摸准“情结”,然后制成卡片,整理成提纲,写出初稿,再征求意见,推翻重写,经几次反复修改,才最后定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