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3种结局,人生从来不只一种选择
音乐 Diao - The New Boy
麦家陪你读的第136本书——《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了一个被世人抛弃的“堕落”女人。
即使不被时代所容,她却活得清醒独立,始终知道自己所求,不随波逐流。
一种是历尽艰辛,一家三口大团圆,最后一种是萨拉走向自由生活,查尔斯独自离去,走向重生。那么今天,我们将就全书故事做一个全面的总结与回顾。
本书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三种不同的结局。在这三种结局之中,芸芸众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先说第一个结局:
有着门当户对亲事的查尔斯,善良宽厚,有风度,热衷古生物学研究。
他徒有贵族名分,实际上祖上留下的家产有限。比较务实的选择就是攀上实业家的独生女欧内斯蒂娜。
在评论萨拉时,欧内斯蒂娜非常鄙夷的说她是“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可怜的悲剧”,并且不想走近她;
在莱姆镇的会堂,欧内斯蒂娜把值得敬重的音乐会听众称为“十足的老醋栗”。
在波尔坦尼太太家,说起玛丽和萨姆说话这事,欧内斯蒂娜也是赞同不能让仆人们相互交往的。
只不过,当她看到查尔斯意见相左,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改为一味的顺从未婚夫。
然而,当萨拉即将当做神经病被关进精神病院时,查尔斯还是出手相救了。
但是,随后查尔斯去逛红灯区又遇到一位与萨拉同名的妓女,他一下子清醒了。
当查尔斯做出选择,也就意味着,萨拉永远成为他人生的一个小插曲。
甚至,他也学会了嘲笑萨拉,跟妻子说起要给萨拉起一个更粗鄙的名字。
查尔斯这一选择,也代表了我们读者的一种愿望。迎娶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那么,活得这么现实,又把爱情安放在何处呢?
不要着急,作者笔锋一转告诉我们,前面第一个结局只是查尔斯的想象。
查尔斯既然能够通风报信,让萨拉逃走,那么他收到萨拉的旅馆地址,怎么可能不去看望她呢?
孤男寡女,在旅馆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发生些什么事一点都不奇怪。
而在事后,萨拉是处女的发现,让查尔斯彻底懵了。
萨拉为什么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把自己描述成“法国中尉的女人”呢?
而且萨拉的脚也没有受伤,她这样做是何用意呢?
查尔斯第一反应是“讹诈”,是为了“把他完全置于她的控制之下”。
她不能为自己作解释。
萨拉说的自己是出于孤寂和怨恨才骗查尔斯,其实这只是顺着查尔斯心里的疑问说而已。
而她对查尔斯编的那段法国中尉的交往史,其实也只是顺着当时的流言蜚语顺嘴编的。
查尔斯在教堂里忏悔时,想到的是萨拉因为爱他,所以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了他。
而萨拉编造的那些瓦盖讷背叛她的谎言,也是一种开导查尔斯的策略。
而查尔斯的表现是一败涂地,所以萨拉只能用同样的策略说自己配不上他。
说到这里,只要你真爱一个人,怎么说都有理,对不对?
所以,出于责任,查尔斯决定回去莱姆镇跟欧内斯蒂娜退婚,以便于迎娶萨拉。
想到这一步,浪漫的想象已经在查尔斯脑海里回荡了。“把萨拉打扮好,带她去巴黎,去佛罗伦萨,去罗马!”
而作为洞察力深厚的萨拉,未必不清楚查尔斯与她不是一个阶级。
所以,她会在跟查尔斯发生关系之后,一再强调自己什么要求都不提,自己配不上查尔斯。
这其实也是一种有洞察力的表现。
包括后来,萨拉在查尔斯找到她之后,她说她不让自己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后悔。
这又是一种能让自己幸福的大智慧。她不为自己辩解,因为她难以被人理解。
而承认自己处于绝境,反而有了一种决绝之美。
那么,就当自己真是一位“娼妓”又如何?
也因此,萨拉有了独特的、跟所有传统势力抗衡的遗世而独立的独特气质。
就是这种不同于传统女性的独特之处,深深吸引了查尔斯一次次以身犯险,出手相助。
本书第二种选择,萨拉生下了查尔斯的孩子,这对于萨拉来说是完全可能的。
在面临查尔斯再次的误会时,萨拉不得已喊出女儿来跟查尔斯相认。
说实话,这个结尾,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我们读者的一个心愿。
一个人一辈子总有一次要为爱奋不顾身,死去活来,才不负此生。
但是这个结局,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于是作者化身前面出现的大胡子,把时间往前调了一刻钟,这回,孩子不见了。
萨拉说自己不想结婚,又说出自己曾经刻意搬家改名字躲着查尔斯,查尔斯气疯了,夺门而出。
这最后一种结局,似乎更加贴近现实。
萨拉也许明白她与查尔斯之间的差距,所以故意促成了这个结局。
毕竟,为爱狂热不顾一切,太缺乏理性。
聪慧如张爱玲,不顾一切嫁给胡兰成,爱的低到尘埃里,最后也是一地鸡毛。
而此时的萨拉俨然成了一位独立的新女性,不再需要任何人来拯救她。
那么作为拯救者存在的查尔斯也就早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该退幕了。
无奈,查尔斯给自己加了太多的戏,萨拉是斯芬克斯,而他却不是俄狄浦斯。
好在最后,查尔斯离开萨拉之后,他找回了自己身上的一点信心。属于他的英雄之旅,注定需要他自己一个人坚强的走下去。
冥冥中查尔斯最后也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男人”,一样声名狼藉。
这最后一个结局,很遗憾,但却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可能会经历的恋爱折磨。
曾经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挣扎迷茫中的查尔斯?
等我们一朝清醒,面对现实,却蓦然发现,人家已经放下了,并且已经走出了好远好远。
那些经历的日日夜夜的煎熬,苦楚,又诉与谁听?
唯有擦干泪,迎风前行,独自忍受所有的匮乏、空虚、无望。
总有一天我们不再依附什么,祈求什么,拯救什么,自我盛开,破茧成蝶。
到那时,我们也就理解了萨拉之谜。
如果我们穿越到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萨拉,落到波尔坦尼太太手里,又遇到了查尔斯,我们是否做得会比萨拉更好?
结论是,当命运送来可以拯救自己的查尔斯,我们也会做出萨拉那样的举动,来攀着这条梯子逃生。
萨拉始终对现状是有着清醒的感知的。
她知道波尔坦尼太太是什么人,甚至操纵着费尔利太太的行为。
面对波尔坦尼太太最后的威胁,萨拉是轻蔑的,甚至连最后的工资都没有要,还讽刺波尔坦尼太太,留着这一小笔钱去买刑具,对后来的可怜人动刑。
赶走萨拉,这事是被莱姆镇的开明人士格罗根所不齿的。
然而,格罗根就真正高尚吗?
刚开始他是同情萨拉的,并且非常关心萨拉失踪后的安危。
但是他根据萨拉的一系列“勾引”查尔斯的行为和忧伤的表现,判断萨拉是忧郁症,并且有精神分裂的倾向。
为了查尔斯婚姻的安全,格罗根打算找到萨拉之后,把萨拉关进精神病院。名为治疗,实际上是不想让萨拉再缠着查尔斯。
而事实上,萨拉并没有疯,只是可能妨碍到查尔斯和欧内斯蒂娜的婚事。
而萨拉想要的也不是查尔斯,而是自由。所以说萨拉是不被理解的。最理解她的人也就只有查尔斯一人。
非亲非故,一个镇上的熟人,说你有病,就可以把你关进精神病院,这是特别恐怖的事情。
好在查尔斯有着以一个绅士的良心和判断,把萨拉送走了。
而在维多利亚时期,并不是每一个萨拉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可想而知,那些萨拉们会遭遇怎样悲惨的命运。
这也说明,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人的命运走向。
在一定层面上,萨拉能够对付波尔坦尼太太们,却对格罗根这样的有话语权的权威,束手无策。
所以,萨拉能够逃出去,纯属运气。
世界上,真正可怕的人不是那些显眼的坏人,而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实际上禁锢你的格罗根们。
以上,是我们对本书故事情节的回顾和谈论。
本书的元小说创作手法,告诉我们本故事纯属虚构。
而经常把自己放在情节中的作者,看到我们讨论的这么起劲,肯定是非常欣慰的。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您对本书人物与故事情节的看法,又有哪些不同意见呢?
到此为止,全书就解读到这里。亲爱的书友,读别人的故事,走自己的人生路。让我们下周再见。
下周精读预告
第137本书,我们将陪伴大家共读德国作家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2011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喜欢上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可她已与维特的好友订婚。
陷入尴尬和痛苦的维特,会走上怎样的道路呢?下一周,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维特痛苦又发人深思的一生。
上期回顾:
《法国中尉的女人》精读第6天:最好的爱情是成全自己
领读人:Jane漂漂。中年少女,有书智库签约作者,唯美食与好书不可辜负,个人公众号:Jane漂漂。
主播:一凡,电台主持人。探索声音的温度,只愿温柔每个夜色阑珊。喜马拉雅搜索“小城丹东的一凡”。
责编:琴叶榕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及网络
背景音乐:Mando Diao - The New Boy
▼2020的第二个月,阅读原文读书打卡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