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虎口巡航》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虎口巡航》的观后感大全

2020-02-15 22:4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虎口巡航》的观后感大全

  《虎口巡航》是一部由威廉·弗莱德金执导,阿尔·帕西诺 / 凯伦·阿兰 / 保罗·索维诺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虎口巡航》精选点评

  ●导演好像要讲一个细思极恐的变态悬疑故事,但是表现手法隐晦了,帕西诺的表演一如既往出色

  ●社会角度值得一看-05/08/16 at BAM

  ●嘻嘻夜店小王子使我快乐。虽然这片子不咋滴,但在哪还能看到穿那种紧身皮衣衣领开到肚脐的帕呢。更别说被打开世界大门全程惊恐脸,和男人叼着手帕尬舞,还有sm捆绑play了的帕了。简直是猝不及防就看到了男神屁股。最晚基友给科普说这片还有丢失的40分钟肉,被兰兰拍成了同人(不是)啊我真的好稀饭看他被一掌扇到地上那个镜头啊?嗓子还没完全哑掉委屈的问打我干嘛,一秒sonny宝宝上身

  ●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说此片强在能在人潮拥挤的Gay吧里面营造恐怖紧张气氛。另外,本片非常暧昧性感,还有帕西全裸诺被SM的画面,囧...

  ●因为知道原片是被凶残砍掉四十几分钟的=.,=以及纯属个人趣味满足

  ●片子本身3.5分。映前Friedkin本人座谈时,背景是本届电影节墨镜王,F几句“这男人是谁”“这男人为什么放在这里”“我们需要他吗”之后,粉不起。

  ●Al大叔也会接错戏~

  ●40岁的帕西诺还这么嫩啊~

  ●帕美人四十岁还这么卜卜脆。。。没sm没床戏连打啵戏都没有差评 一星给颜一星给屁股。。其实是剧情真蛮烂

  ●这个弯,弯得牵强了点。剧情一般般叙述比较枯燥,除了满篇的gay……难怪金酸梅会找上这部

  《虎口巡航》观后感(一):怎么回事??

  有意思地方是, 故事没有交代,邻居是被谁男杀了, 也没有交代最后走进酒吧的人到底是谁, 你可以有多种猜想. 结尾耐人寻味, 只有主角知道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 他认得不认得自己, 或许他自己也不认得. 那一点泪花真实矫情.

  另外, 别说什么不现实了,本来交代了就是重口味俱乐部, 这种地方确实存在. 这电影本来就不是反正常见的gay群体

  《虎口巡航》观后感(二):邪典中的大牌

  首先,影片氛围营造是相成功的。不管是GAY BAR,中央公园色情影院,俱乐部附近的小旅馆,还有黑暗暧昧的角落,都布置异常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演员的表演到位,不提阿尔帕西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鲍洛索维诺,他深沉略带忧郁眼神很有感染力,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作为一个警察,他已经见过了这个世界上最残忍事情,他想打击犯罪,同时又恨自己力不从心。最后说说导演。看过几部威廉的片子之后感觉他的风格还算统一。这部片子和他稍后的《玉焰》比较类似,结尾都属开放性的,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

  之所以我说这个影片CULT,就是它涉及的同志特别是虐恋圈子很小,很多人又不想公开地看这种电影,或者感觉不舒服,所以它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是可以理解的。但它的优秀与独创性也是不能泯灭的。

  《虎口巡航》观后感(三):异色的巡游

  《虎口巡航》幕后制作故事、基于的真实故事和银幕上的虚构故事都可以算传奇的“都市传说”。记得之前读到过,曾有一位针对同性恋的连环杀手,搅得整个团体人惶惶,为当时纽约一大案。凶手还曾在恐怖片《驱魔人》中露面,也许这种“孽缘”让弗莱德金重新考虑这个项目。不过由于很多内容过于惊世骇俗,经大幅删减才得以上映,情节也难免变得支离破碎,最后口碑票房都不佳;多年后,本想制作周年纪念的导演剪辑版,无奈底片不见了;弗兰科为了艺术义不容辞,所以制作了四十分钟的“片场实录”,不过效果….只能说他勇气可嘉吧。

  可能弗莱德金和帕西诺粉都想不起来的冷门电影,没想到也能看出几分趣味。

  实际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不完全基于真实事件;故事讲述纽约发生一系列针对“皮衣皇后”的凶杀案,警方决定派一名卧底进行调查。

  以《法国贩毒网》和《驱魔人》大获成功的弗莱德金似乎没有同辈导演知名,但是导演水平不会低。全片有如《法国贩毒网》的延续,又像《本能》的前奏,不过我感觉比《本能》更加顺畅。虽然帕西诺身上洋溢着直男那种雄性气息,不过的确扮演过同志角色(《热天午后》),也许因此弗莱德金选他扮演卧底(原计划是理查·基尔)。尽管电影本身名气不大,但是帕西诺表演依然认真,眼神中透露出那种怀疑、困顿和迷惑,为自己的身份挣扎不已,在细部又见他的表演功力。我在《外星恋》和《夺宝奇兵》中都见过凯伦·阿兰,不知为何她名气也不大。本片戏份很少,但很耐人寻味。

  全片是那种“老派”的警探电影,也许由于删节,推理链显得有些薄弱,还有不少语焉不详的地方(导演有意为之)。而最引人侧目的还是gay吧景象。《热天午后》也是难得展现他们巡游的“主流”制作;《虎》中, 弗莱德金将镜头带入了“每分钟120击”的地下俱乐部;艾滋病的阴云尚未笼罩,正是这些俱乐部的狂欢时节;虽然剧组可能难免会有一些畏惧和偏见,可能有种猎奇心理,但是镜头却如纪实镜头一般,记录下地下世界的生涩和粗粝,其中流动的并非伊沃里笔下那种流动的情愫,而是粗野的欲望;现在很多电影似乎加上了“清新”的滤镜,因此本片的镜头显得更加凌厉。弗莱德金自述遗失的40分钟对剧情影响不大,听上去有种聊以自慰的意思;这段过于“惊世骇俗”的镜头也许是更加珍贵的资料吧。

  回头再说阿兰的角色。结尾又留了一个不清不楚的案件。这时,卧底警察似乎回到自己的生活,再次面对无辜而无知的女友;她一直支持他的工作,却得不到他的倾诉;他在她身上发泄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同化。在两人正式重逢前,纯洁的女孩好奇地戴上帽子、墨镜,穿上皮衣,就如同小白兔即将闯入丛林。

  《虎口巡航》观后感(四):隐形杀手

  这部片子确实看得人云里雾里的,为了pacino多给两颗星,为了此片和历史的巧合也多给一颗。这部电影拍摄于79年,80年上映,随后81年艾滋病就开始肆虐了,爆发最初就是在纽约的同性恋群体,打那以后毒品和性都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种肆意享乐的状态了。 回到影片本身,各种leather bar和SM镜头拍摄地很真实也够震撼,分分钟吓坏观众,感觉那些人不光是在追求肉体的快感,简直是在追求痛苦和死亡。导演大概除了想要震撼观众,还想耍文艺,不清不楚地故弄玄虚,也不知道那杀手是最后抓到的那个人,还是有不同的人享受虐杀性伴侣,更不知道最后Pacino扮演的卧底警察Burns是不是彻底黑化了,唯一一个对他友善的邻居到底是同居男子杀的还是Burns杀的,看警察局长的表情似乎是意识到Burns可能是杀手。另外,Burns的装束越来越像杀手,皮夹克,牛仔衬衫,黑色背心,制服帽子,如出一辙。DVD版的影片删掉了原片40分钟的SM片段,虽然导演说不耽误情节,但是SM里会不会有Burns出场也是很重要的吧,目前看到的这个删减版里面Burns没有直接参与同性行为,倒是要时不时地回去找女友,肯定一下自己是个异性恋。不过,抓捕嫌犯的时候也很诡异,俩人都从靴子里摸出刀子互相捅,Burns出手更快,但捅完后站在原地似乎迷茫了片刻,说不清这是不是开启了他内心的阴暗面。 影片取景是真实的gay bar,不少夜晚狂欢的镜头据说也是酒吧里常客的日常状态,而且酒吧是黑道管理,他们很支持租给导演拍片子。不过拍摄的时候,引起当地同性恋团体各种抗议,据说有人故意用镜子反光破坏拍片现场的光线布置,认为导演把gay拍地太负面了,似乎他们除了性欲就是暴力,好像出现杀手也是道德堕落的必然后果一样。电影播出来当年的票房也不好,虽然有Al Pacino这样的顶梁柱在拼尽全力好好演。不过,到了2008年出DVD版的时候接受度倒是好一些了,可能毕竟在LGBT奋战这么多年后大对于他们的认识更多样化,不会轻易地被一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左右,不会说看到这部电影里的荒淫堕落就认为所有的LGBT都这个样子。 最近看了很多Pacino的电影,这部不算是他标志性的作品,但是演绎地还是很成功的,影片编辑再差,都不能说他演的不好。印象很深的是他所处的两个截然对立的空间,一方面是夜晚的gay bar和公园,总是光线昏暗,音乐狂躁,肉欲横流;另一方面则是女友的公寓,很敞亮,一切纯洁美好。将近影片最后,结案后,Burns在女友公寓的洗面池前刮胡子,当卧底的道具丢在客厅椅子上,白天,阳光从大片的玻璃里透过来,他的女友穿着浅色长裙,一副天真好奇的样子,捡起皮夹克和帽子穿着玩。男主性格的两面也在这个空间布局里展现出来,暗藏的同性倾向,和明亮的异性取向。女主洁白纯真的样子套着黑暗面的道具,以另一种方法表现了男主最开始去卧底时的状态,当时他对于gay这个群体一无所知,洁白内心披着暗夜道具,只是道具穿得久了,不免在心里留下印记。当然啦,这样的黑白对立,完全反映了影片的恐同倾向,虽然是在拍gay,但真心地是拍出了对gay的恐惧厌恶,即便这不是导演本人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这个异类群体的态度吧。

  全片的悬念还是落在杀手身份上,一直都不说明白,总是只露一个背影,一个轮廓,一些标志性道具,一句谁都可以学来的撩拨台词,似乎任何人都有可能走进那个轮廓,丧失理智,由阴暗的人性本能左右失去自我。隐形的杀手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隐藏不见的暗黑欲望吧。

  《虎口巡航》观后感(五):《Cruising》DVD导演评论翻译

  1. The Ending: Friedking says it's meant to be ambiguious, that Burns will never be the same after his ordeal...he's still carying his leather outfit after finishing the case. As such it's a toss up who killed Ted, either Burns or his lover/roommate.

  ①关于结局:导演对结局的解释是这部电影旨在模糊不清,完成任务的Burns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最后谁杀了Ted,Burns还是Ted室友?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2. Killer's identidy: Friedkin states he firmly believes there was more than one killer involved in the actual case, so he wanted to convey that feeling here also. The first killer (the "Martian") gets himself killed in the park by another killer (Friedkin says as much) and at the end whomever we see entering the Cockpit (Pacino, someone else?). The only link between them all is the voice we hear a few times (Friedkin refuses to explain it).

  ②关于凶手身份:导演坚信在真实案件中应该不止一位凶手,所以它通过这部电影传达了这个想法。第一个凶手在花园中被第二个凶手杀掉,且电影最后走入俱乐部的背影并不确定是谁。让人们觉得其实凶手是一个人的联系只是那个声音。

  3. Stewart being the killer: He did kill at least the guy at the peep show, but likely not all victims were his. Friedkin says that police always would get whomever looked good enough as a suspect and try to pin all the murders on them and even cut deals if they go along with it. Remember the 8 year sentence offer.

  ③关于凶手Stewart:他至少杀了一个人,但并非全部。警方总将所有凶杀归咎于一位嫌犯身上,甚至只要嫌犯承认了所有谋杀,具体细节都不再追究。

  4. The 40 minutes of cut film: Friedkin says it's mostly sex scenes at the clubs and that the plot wasn't affected by the cut.

  ④关于删减的40分钟:多为在俱乐部中的sex镜头,对情节无影响。

  5. Questions unanswered: Friedkin states he meant to leave questions open and not answer them all.

  ⑤关于未回答的问题:导演旨在给大家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没有回答所有问题。

  6. Pacino knowing Stewart's exact song: The "who's here, I'm here, You're here" even though the police got it inacurate from the drag queen. How does Pacino know it accurately? To link him to the killer (he's dressing the same, feeling the same turmoil, maybe even picking up after him in the end).

  ⑥关于Burns知道Stewart的歌"who's here, I'm here, You're here" :警方从踩着高跟的drag queen处知道了这首传说中的死亡之曲,可是男主角是怎么知道的?这会不由让人把男主和凶手联系在一起。

  English source:http://www.imdb.com/title/tt0080569/faq?ref_=tt_faq_s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