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人瑰丽的乡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唐人瑰丽的乡愁

2020-03-15 19:08:03 作者:烟泪笺晴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人瑰丽的乡愁

  唐朝的疆域高宗时期达到了鼎盛,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版图之大不逊于元与清。肇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是历史上相对科学完备合理干部遴选制度,为处于社会底层读书人穿越国家治理的上层,开辟了一条上升通道

  唐诗繁荣缘于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业发展强大综合国力如同雪山融水,汩汩流向初春的麦田滋养了帝国绮丽多姿的文化,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才情卓异的诗人。在灿若星河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登峰造极的很少,而数唐时最多。在科举制席创立的三百年后,宋帝恒在劝学篇中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在封建社会读书是仕进的敲门砖。用今天的话讲,即“读书改变气质”、“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而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被称为“六艺”,是每个读书人必备本领

  唐朝的都城在长安,即今陕西西安一带。可以想像,幅圆如此辽阔国土必然存在发达交通考古发现:从如今的咸阳淳化县到内蒙古包头有一条长达8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公路最宽处可达60多米,一般规格也有20来米,但令人啧啧称奇的这条公路并非是今人所修,而是2000年前秦人的杰作。正因如此,秦直道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比著名的西方罗马大道还要早200多年。在遍布全国四通发达的官道上,长亭复短亭,参加每年春季大比的士子负笈担簦,络绎于道。贫病交加者,饥寒交迫者,堕河殒命者,盗贼劫掠者,谋财害命者……夹杂其间。离是几百几千里,历时是数月数年,乡愁成为普遍忧伤,也成为瑰丽的文学现象

  大诗人李白,有谪仙人的雅号。他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四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蜀地壮丽山川遇上了宛若天人的李太白,一首乐府旧题《蜀道难》,如同一个酒瓶,被才华横溢的李装上了新酒:“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胆的想像,瑰丽的辞藻磅礴气势浪漫主义情怀排山倒海破空而来。李白家在四川,宦游长安,中有蜀道阻隔,思乡之情较常人更胜一筹。与奇险雄峻的蜀道相比,他的《静夜诗》却平白如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在友人吴筠的荐举下,得入翰林,随侍在皇帝身边,每天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的应制之作,博皇帝、皇后,充其量算是个御用文人。而李白的政治抱负并非如此,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说得很明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他因怅惘政治理想化作海市蜃楼,不惜得罪权贵杨国忠、杨玉环、高力士等权贵,遭唐明皇赐金放还。离开长安,狂放不羁的李白没有打道回四川,而是踏上遍游祖国壮丽河山的旅途。黄河上下,长江两岸,留下了他洒脱的踪影和绚丽的华章。他在黄河边写下了“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在长江边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唐代与李白齐肩的当推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杜甫。与李白不同,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幼聪慧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而现实是严酷的,他辗转于长安豪门,投门递贴,期求得到仕进的机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身处社会底层,盘桓社会上层的痛彻感受。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时杜甫已离家十余年,急切回乡,可当他推开家门,正撞上自己的小儿子死在妻子怀中。悲愤的诗人写下的千古名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生逢盛世,人尚饿死!纵观上下五千年,唯今时代,方是小民得志的时代。安史之乱,百姓乱离,生灵涂炭,杜甫的命运更加悲惨,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下半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战乱不止,兄弟分散,生死未卜,对故乡的思念更是有增无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成为千古名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因了思乡的凄苦,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语录: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百姓的体面与尊严。纯属贵妃醉酒后的梦呓,若抛开了大国崛起,百姓的体面与尊岂非奢谈?试看古今中外,哪个小国、弱国、穷国的百姓会有体面尊严?!反之,若一个崛起的大国,不能为百姓赢得体面与尊严,它的崛起就是个伪命题,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诗王“之称的白居易,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平步青云。虽因丞相武元衡遭刺杀上书要求严查凶手而被贬江州,但观其一生仍可用云淡风轻来形容。白居易晚年专向佛老,大抵上是个乐天派,他的乡愁也少了杜甫的人生况味。“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霪雨霏霏,临窗抚琴,对江山岚雾,心境幽独。冬至是古人看重的节日,诗人居官在外,夜不成眠,“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深秋的渡口,诗人触景生情,“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在柳绿花红的驿馆,诗人感叹身世浮沉——“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是诗歌遇见了唐人,还是唐人找到了诗歌呢?抒情言志的诗歌,成为唐人倾诉忧愁、排遣寂寞的工具。诗佛王维才华横溢,官运亨通,他的乡愁绮丽经典,“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旨朗隽,情韵相生,自诩“五言长城”的刘长卿因性刚犯上,朝堂上一诬再诬,仕途上一贬再贬,所幸他自负清高而又放达自适,因而,他的乡愁伤而不怨——“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名篇《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天论》三篇奠定了他哲学家的地位。他的乡愁充满辩证色彩——“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不动乡情。”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让我们在李商隐的缱绻迷离中最后一次梦回大唐。在教坊的离歌声中,轻舒广袖博带。在《阳关三叠》的吟唱中,饮下一杯无言的清酒。打马招手,挥笔云头,身后是一纸瑰丽的乡愁……

  此刻,我的耳畔再次响起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哈哈大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唐人瑰丽的乡愁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