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锦集

2020-03-30 23: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锦集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问题》是一本由卓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精选点评

  ●还行吧。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有科学素养的人来说,只是增加了一些佐料;对于秉持阴谋论和无法学习的人,应该说也是一样的没啥价值,反正他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高铁上看完,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其实我们的问题还有更多,书中有些观点也不太赞同。不过就像书中讲的,有的东西不用那么较真,试着接受

  ●紧扣证据的科学思考习惯

  ●新中国成立时5.5亿人中,有4亿是文盲接近八成,农村中的文盲率更是超过了95%。通过扫盲运动基础教育普及,到2018年,中国人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96.4%,而今印度的识字率不到75%。然而对于科学常识和科学思维的“扫盲”才刚刚开始。卓克老师是我在得到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推荐给大

  ●喜欢卓克老师的作品;隐约记得读完了,多数是专栏内容,一度没读下去

  ●我们把全部财富重新洗一次牌,重来一遍,用不了几年,还会是今天这个模样,幂律总会慢慢长成现在的样子

  ●当科普读物来读吧又好像不够学术风,当饭桌谈资来补吧又好像有点深。

  ●一个讲思维方法的科普书。

  ●书中部分结论修辞稍显偏激。 财富的幂律分布之前就有耳闻,书中再次引用了这一案例。 书中对爱情解释可谓精彩,虽然更像是从当下的现象出发逆向求解,但仍称得上是对症下药,至于能否视为普遍规律,则值得商榷。 书中将“强行解释”归类于迷信,其对于强行解释的抨击值得赞许,私以为强行解释是一种更利己、更蓄意的恶。 最后,本书对于科学思维的推崇,和对思辨思维的驳斥,可当一家之言姑且听之,我个人感到受用,但无法完全认同

  ●双盲实验辩证假设追求科学的路从自己突发奇想的问题开始,每一次提问经过反复的实验和验证才会成为真理,而真理也随时会被突破和矫正。每个人都要有的科学思维 推荐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一):一本讲思维方法的课本书。

  看完了还是不大懂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书,也许倾向于科普类,主要讲述是人在思考问题时一个相对正确客观的思维方式可以避免一些因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误解作者在这本书里列举了一些比较常见例子,再论述如何通过其介绍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一步步的挖掘深入。 我觉得这个方式比较适合股票分析,一定要按照比较客观的有原则性的思维方式,避免那种由于主观因素、外界影响等造成的偏差和误解。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二):能把问题讲得如此透彻,又不失趣味性的科普作者,国内还没有第二个

  地球是在变热,还是在变冷?

  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绿色皮毛?

  什么样的星球上才会有高级生命?

  ......

  这些问题十足有意思

  它们有时候只是在我们脑中一闪而过,有时候我们限于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惰性,不会去深究内在的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发现自己只有一些模糊的、不成形的想法,但决不能称为答案。

  卓克无疑是回答问题的高手,能把话题讲得如此透彻,又不失趣味性的科普作者,国内还没有第二人。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三):有趣的科普书

  薄薄的一本书,20篇科普短文,从我们身边事说起,讲述其中的科普常识,比我们理解的深刻,读下来又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读完觉得自己聪明了好多,对于个别有兴趣的话题还可以自己找书找资源看下去,一个起点,一个灵感的触发,很棒的一本书哦

  第1篇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人类为何有情,为何会出轨,这个挺吸引眼球的,而他的解释也挺能为出轨之人开脱的。

  第17篇 “幂律有一篇开山之作,这篇论文把幂 律、自 组织 临界、分 形这些理论结合在一起,是Bak、汤超和Wiesenfeld三个人写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沙堆的例子。”“幂律往往包含人的因素,大都不是理工科的研究对象,文科类专业即便学统计学也不会比理工科更深 入。幂律分布其实分析起来比较复杂, 相当多种类的幂律分布是根本不存在期望值和方差的。”

  第18篇“保养长期不用的锂电池正确的做法是充30% ~40%的电量,然后长期保存,每半年拿出来重新充放循环一次,然后再保持 30% ~ 40%电量继续存放。”;“发现25%~75%的充放电循环对电池寿命益处最大,反而是0% ~100% 的循环属于深充深放,会缩短电池寿命。”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四):只识字还是文盲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转基因、气候变化、进化论、传统医学等有「争议」的话题,提供了双盲、统计、奥卡姆剃刀、科学的可解释性和可证伪性等科学常识,介绍了以数理为基础的科学体系。逻辑清晰,文字理性克制,科学视角和科普事例都值得细读深思。

  作者很有野,可能寄希望于这本小书,给读者带来科学视角的启蒙,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我对此持悲观态度:转基因、全球变暖是阴谋的论调仍不绝于耳;阴谋论永远比科普常识更容易流传。远的不谈,病毒从哪里传播,这应该是科学问题,不应是政治问题。这应该由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得出结论,而非由主观臆断、小道消息和阴谋论做出判断。遗憾的是,如同阿城在《常识与通识》里所言,「常识煞风景。」「意识形态面前,常识不堪一击。」

  现代社会中,识字率已大幅提升。不过,科学观念远没有深入人心。如作者所说,「今人对比古人,最大的进步就是可以用科学视角观察世界。」但日常生活中,可能由于教育缺失或种种原因,直觉思辨、阴谋论仍然喧嚣尘上。思维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但他人的价值观哪有那么容易被改变:「你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对我指指点点。」这就导致了——对于这些观念,者奉若圭臬,不信者嗤之以鼻。

  这也是我佩服作者的原因。他愿意科普,并做好了被骂的准备。如果是我,下次听见谁说「我通过喝双x连预防了xx」之类的话,我会非常赞同,并且和他聊一聊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以及如何用易经八卦对股市行情进行判断。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读后感(五):轻松识别谣言?你需要这双慧眼!

  “震惊!全球变暖竟然是一场阴谋。”

  “可怕!转基因食品不能再吃了。”

  “惊天喜讯!多吃西兰花就能治疗癌症。”……

  怎么样? 这组文章标题是不是感觉很熟悉?相信你肯定被这样的文章刷过屏,或者你的父母、亲戚也在家族群里转过这样的文章。

  像这样的谣言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还都披着“科学”的外衣,伪装得非常真实。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帮我们过滤掉大部分谣言,让我们在看到这些信息时,能够迅速判断、识别真假呢?

  有。那就是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

  如果你不想被谣言迷惑,想用科学视角审视生活,这本书不要错过——

  卓克老师的《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

卓客处女作

  1. 这是卓克老师的第一本书。

  提到卓克老师,得到的用户肯定不陌生。卓克,人称“卓老板”,中国最好的科普作者之一。他在「得到」先后开设有《卓老板聊科技》、《科学思维课》、《密码学30讲》和《科学人物课·杨振宁》四门课程。

  帮用户识别谣言、培养科学思维,是卓克老师这些年一直在坚持的事。这本书,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作为他多年科普工作的结晶,绝对值得一读。

  2.这本书的内容很接地气,非常实用。

  虽然这是一本科普书,但内容非常接地气。比如,人类为何会有爱情?转基因是一场阴谋吗?为什么净化器上的PM2.5数值不准?偏头痛是怎么回事……

  这些问题可能在某个时期困扰过你,现在你一次性就能获得全部的科学解答。更重要的是,卓克老师多年的科普功底,保证这些内容你看了就能懂,懂了就能在生活中用。

  3.20篇科普小短文,随时阅读。

  除了内容外,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用心。没有长篇大论的论证和枯燥的理论解释,全书由20篇短小的科普小短文构成,无论是睡觉前、午饭后还是地铁里,你只需要花三五分钟就能阅读一篇文章,获得新知,完全没有阅读负担。

  4.搭配专门解读,快速培养科学思维。

  在每篇科普文后面,卓克老师都会解读事件背后的科学思维,告诉你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如何思考等等。给你这一类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带你快速培养科学思维。

  比如,在《地球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这篇文章中,前半部分摆事实、讲道理,否定了关于全球变暖的各种非主流观点,论证了“人类行为导致了全球变暖”这个科学界的主流结论。后面解读则提了一个好问题——对于一个不懂的问题,我们应该相信谁的结论?答案是:不看某个知名科学家的观点,而是关注“科学共同体”,它是这个领域内的权威机构,往往代表该领域内大多数顶尖科学家的共识。

  卓克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知识这东西就得经常的核实和订正,尤其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知识”。

  让我们跟随这本新书,一起破除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

  一起核实和订正我们的知识,一起建立一个稳固的世界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