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乡村教育的几点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对乡村教育的几点忧

2020-04-18 19:14:16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乡村教育的几点忧

  97年那烟雨朦胧的秋天,师专毕业的我豪情满怀地投身于乡村教育,迄今已有十年有二了。

  十余年来,在乡村教育这块贫瘠土地上,我一直在默默耕耘执着守望憧憬着有一天自己真诚付出能换来满园果蔬香。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真的错了。蓦然回首,这些年来,我究竟收获了什么呢?是满园的桃李,是舒适生活,还是耀眼光环?这些都不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我除了一声长长地叹息外,剩下的也就是对我们乡村教育深深忧虑了。

  一忧乡村的学生。我们乡村的学生是从泥土生长出来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他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代表的乡村的希望承载着乡村人想。

  但据我多年来的悉观察,竟吃惊发现,如今乡村的学生物质生活与过去相比确实丰富了不少。每到课间,校园代销点门前都是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学生们手里拿的、嘴里吃的是各种花花绿绿的零食,他们大声喧哗着、追逐着、打闹着。然而,在学生们如花儿绽放的笑脸上,却写满了空虚迷茫。刚开学时,我们学校对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结果令人震惊全校二百多个学生中,双科及格的学生如凤毛麟角,而两门加在一起不过五十分的却多如牛毛更有甚者,有不少学生语文数学成绩总分在十分以下。

  由于成绩差,上课听不懂,对学习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上学对这些学生来说就像坐监狱似的。这样,初中三年,一路走来,掉队、辍学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易进,工作难找,加之高昂的大学学费,无不令无数寒门学子望而生畏。于是,“新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并蔓延开来,使一些本来升学有望的学生也打起了退堂鼓

  近几年来,尽管我们的乡村教育已实行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使一些乡村学生家长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让孩子中途辍学了。然而,这并没有有效地遏制我们乡村学生流失强劲势头。以我教的上届学生为例,初一进班时每班为60人,由于中间学生辍学严重初三不得不合教学,等初三毕业照毕业相时,我们两个班只剩有36人。乡村中学生流失之惊人由此可见一斑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义无反顾、不约而同地选择逃离校园呢?难道他们丢下的仅仅是手中的书包吗?

  二忧乡村的教师。我们乡村教师大都来自农村出身农民小时候,他们是乡村学校中学习的佼佼者;现如今,他们是乡村文化传播者,乡村思想启蒙者。近几年来,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财政切块等原因,乡村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相反,不少地方的乡村教师竟成了乡村中新兴的贫困阶层。

  我作为乡村教师中的一员,对此是有着刻骨铭心的深切体会的。君不见我儿时的那些没有考上学的小伙伴,如今,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大都外出打工,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迅速脱贫致富,有的已经盖起了两层小洋楼,过起了城市人的生活。而我从教十余来,至今仍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一间小房子里。中唯一一件值钱的家具就是我时常用来解闷的这台破电脑了。女儿见人家都有冰箱,已经哭着喊着要冰箱好几年了。有好几次我都痛下决心,但箭在弦上还是收了回来。我常对女儿说,不是我们买不起,而是我们买了冰箱一是没地方可放,二是没东西可放,要它有何用?!其实,说句心里话,我还是心疼我那两个月多的工资,好留着做房奴呢。

  如果我们乡村教师物质的贫困能换来精神的富有,倒还罢了。恰恰相反,在我们物质贫瘠的土地上也很难开出艳丽的精神花朵,我们乡村教师集体的贫困很可能导致我们精神园地的荒芜与杂草丛生,继而导致占我国80%乡村人口集体的精神萎缩,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三忧乡村的校长。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想这在我们这个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以人治为主的国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被无数教育实践所证明过的。例如陶行知、魏书生、李希贵等等,有这样的校长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乡村教育所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毕竟能如星光,在我们教育的夜空中熠熠闪光,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然而,在我们乡村学校,这样的校长是何其少也。现如今,在乡村校长中,懂教育的人少,懂关系的人多;会做事的人少,会喝酒的人多;钻研业务的人少,钻研挣钱人多。因此,在乡村学校要想成为一个校长须具备三个条件:钱多、关系硬、会喝酒,三者缺一不可。至于会不会教学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仔细想来,这也怨不得校长。乡村学校的校长在异化的乡村教育中何尝不是有着一颗被扭曲的灵魂呢?

  我不是一个乡村校长,但在我的心里却一直藏着一个我理想中的乡村校长的样子。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书生。因为校园就是培养书生的地方,没有一个书生校长,又哪来书生学生?其次,他应有一个教师的心态。学校本应是一个俯视权力的所在,校长不应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一个引领者,一个教师与学生成长的普度者。再次,他应是具有悲悯情怀的人。作为一个校长,既要懂老师也要懂学生。因为懂得,所以悲悯;因为悲悯,所以宽容。

  以上云云,不知所言,权就当做呓语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