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100字

2020-04-23 23: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100字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是一本由[美]保罗·索鲁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5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精选点评

  ●我是在道长的《一千零一夜》里面知道这本书的,知道了保罗的毒舌。但真读了这本才知道,保罗不仅仅只有毒舌,他有很强烈的、对悲惨民众同情悲悯。他痛恨一切专制政府鄙夷一些压迫民众的军阀。这本书像本日记,虽然本来就是日记,所以读起来像在自言自语,而且所写所记都是根本地的环境风情

  ●“我们只不过在世界的远方擦肩而过。” 我们又何尝不是和这世界擦肩而过。

  ●毒舌大叔碎碎念之旅

  ●南美和非洲一定得安排一波

  ●9.5: 有点期待

  ●什么都没有 南美不去么?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旅行文学,一个在旅途中遇到的一切。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见闻。。

  ●旅行文学这么写也很好看啊,博尔赫斯戏剧化啊,感觉作者快被他逼疯了

  ●路上的一切也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啊。旅行,是为了更深刻地看清某些东西呢。很独特的旅行文学角度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一):冗长需要忍受“政治意见”,但有个不错终章

  和我所期待的游记有所出入,与想象相比显得格外冗长和乏味,时需要忍受某种居高临下傲慢语气,以至于我足足读了两个半月才读完。

  时常出现在书中的“政治意见”会让人对所有提到“中国”和“中国人”的角落警惕。当时应该是八十年代吧,作者对中国的印象似乎也是“贫穷之地”,多多少少会让人觉得有点不快,好在这种见解通常只占据半句话的篇幅

  但有个很不错的终章。承认了旅行的孤独内心恐惧和对旅行初衷的质疑,在归前生发出了“走过了全世界,哪里都不是家”的释然感,这个结尾我还是很喜欢的。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二):期待过高

  这辆平稳前进的火车上,有一个人显然不是去上班的,从他袋子尺寸,你一眼就瞧得出。一如你总是可以从那幅沾沾自喜落魄像嗅出逃犯气味。对某些人来说,这般列车是通往苏利文广场或是米尔克街,抑或终点站东方高地,但对我而言,他将带领我前往巴塔哥尼亚。其他人在城里有事待办。工作、购物、上银行或是到百货公司退货处办理尴尬差事。没人望向窗外,他们从前就见过港口,邦克山与沿路的广告牌。他们也不注视彼此,视线就定在眼前数英寸。可纵使他们对头上的广告视若无睹,后者仍向前者诉说信息。这些家伙当地人举足轻重,而广告公司也知道他们的销售对象是谁。可是上述标语宣传对象不是我,他们管的是当地事,但今早我即将远离。当你远离之际,广告所蕴含的许诺便不再有实际意义。金钱、学校、房屋……我将一切抛诸脑后。

  自2015年一千一夜第一季开始就一直期待这本书,期间曾经在二手书平台上看见过价格昂贵的旧版,但我一直等到2019年底,等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终于想起了这本经典旅行见闻。然而道长害我白白期待了4年多,因为这部经典的旅行见闻的精华,道长已经在节目中读完了。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三):火车旅行的魅力

  为什么说坐火车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

  跟随保罗索鲁,踏上从北美到南美的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体会一下火车之旅,你也许会得到答案。

  对每个人而言,旅行都是一个关于时空的游戏,是时空转移的体验,这种体验也包含了旅途本身,而坐火车旅行,就具备了完美的旅途的一切因素:

  1、风景:火车是流动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坐飞机几乎看不到,坐汽车又太颠簸,唯有坐火车,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你可以用庸懒的姿势,放空大脑,哪怕数着树上的鸟窝,或者用目光追逐一下路旁池塘中的太阳。

  2. 心境:火车上的时间和空间配合的相当好,勿需你操心

  你只要关注到目的地之前,心情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你总是坐同一趟列车,那么某个时点经过的某个标志性的建筑,就会成为你心中的锚点,到了这个点,心情就会有质的转换。回家的期盼,要见到某个人的兴奋,在心中雀跃起来。

  3、探险:火车上最大的未知变量是遇到的陌生人

  素未谋面的人们会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内高频的相处和互动,你能快速的切入和抽离陌生人的生活。在车上像多年的好友,下车了就形同陌路。

  也许再也不见面了,在这样熟悉的陌生人面前,你尽可释放一下自己。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四):遥远国度的火车之旅

  对于尚未踏出国境线的我来说,异国之旅总是充满未知的喜悦和迷幻。保罗索鲁的美洲火车之旅给我展示了一幅真实的拉美风景图。这趟从波士顿出发,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小镇埃斯克尔结束的旅行,贯穿了几乎整个美洲大陆,各式各样的火车充当了旅行的载体,向我们展示在路上的状态。 作者在开篇就提到旅行的重点在于出发和到达之间的过程,而非对目的地的描绘。想领略沿途的风景,火车旅行不可谓一个美妙的选择。从历史的角度我们人类从未停止过迁徙的脚步,从几万年前走出非洲到几百年前新航路开辟,即便到现代还是好多人背井离乡奔波辗转。我们不谈背后各式各样的现实性原因,其实我们始终还保存着祖先游猎采集时代的基因,在路上可以说是我们的原始冲动,就像饿了要吃饭,和性冲动没什么差别。所以重点永远是我们不停的位移之中。 回归《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保罗索鲁的着笔远不止火车这一样事物。从自然地理风貌到各个国家的人文生活和社会状况甚至是政治,都有大量的描写,而所有的这些都互为表里。总的来说,贫穷的国家基本自然环境荒凉,建筑破败,政治不稳定,而且人民生活阴郁,充满仇恨等。而稍微富足,如哥斯达黎加,阿根廷等则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人们稍显乐观向上,连火车的环境也会好很多。在玻利维亚,作者甚至谈到海拔和人们性格的关系,秘鲁的高海拔地区人民都是绝望而低沉的,沉默而抑郁,而在玻利维亚中海拔地区,人们会更加乐观积极。拉美地区大部分国家都是贫穷且政治局势不稳定,加上多山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落后与破败。作者并没有带有过多同情或者批判,单纯对于自己的遭遇和所见加以叙述,当然也不能说作者全无感想,但总的来说是冷静而克制的。 读完此书,对于拉美风情我有了完全不同的想象,热情开放似乎只是拉美想要展示给我们这些远方国度人的积极形象,然而拉美更多的层面上仍然是矛盾的,是混乱的。种族矛盾,贫富差距,政治黑暗,自然环境的恶劣在这片广大的殖民土壤上生活的人们仍在遭受。但我相他们有自己的解决之道,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存的渴望。通过保罗索鲁的视角,我们距离拉美又更进一步。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后感(五):不一样的旅行

  2月15日说是入春了,可是气温却降了十几度,一个冬天都不曾零下,入春后最低温度却到了零下3度。作者也是在严冬时节离开严寒的波士顿一路向南前往遥远的最南之地。我也随着他一路向南,奔向温暖之地。在如今这样的氛围中,是短暂跳脱现实再好不过的方式了。保罗•奥斯特说,在悲伤的时候要写开心的故事,于是在911后他写了本《布鲁克林的荒唐事》,那么,现在悲伤的时候这本也许也很合适吧。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听到梁文道介绍过,被里面奇特的旅行方式以及视角引起了兴趣。每搭乘一辆火车就是一个章节,洋洋洒洒洗了500多页,奇怪的是我这个一向不喜欢看游记的人竟然看得趣意盎然。 在巴拿马运河归属权的描述中,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这个词会因为立场、见解、归属、信仰的不同而不同,虽然同属在一个区域,可是分别还是那么明显。 作者这趟旅行一共带了6本书 《野棕榈》福克纳 《瘦子》达希尔•哈米特 《傻瓜威尔逊》马克吐温 《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艾伦-•坡 《约翰逊传》詹姆斯•博斯韦尔 《游戏的终结》弗雷德理克.迪伦马特。每本书都会在旅程中某个间隙突然出现,有时书中的情节会和旅行发生的事相映成辉交织在一起。我甚至期待他还会带哪一本书,下一本书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据书中所说,他是轻装上阵的,那么这五本书无疑已经占据了行囊的一半了。 他的旅行如此与众不同,打卡圣地,名胜古迹不是他必去之地,即使去参观,在他书中描写也直到到达目的地就戛然而止。在他眼中,各个国家的旅行者都极具特色,德国人很吝啬,日本人到哪都在寻找他的团友,美国大学生和游客“满满的自信”,英国人端着他的高贵腔,但这些虽然不同但有一点相似的旅行者就是“最穷的旅人对于汇率最清楚”,他们不是在追寻另一种生活,旅行对于他,就像对于其他许多人一样,只是省钱的另一种方式。 他的旅行中没有带相机,他用他的笔记下了一路所见所闻所想,厚厚的几百页,只要随便翻看到哪页他就可以想起那个地方的一切。这场没有计划的旅行,“搭火车”是他唯一的计划,当他从华盛顿登上再熟悉不过的地铁一路往南时,在这辆地铁上,他不再是个普通的乘客,而变成了旅人,熟悉的街景也因此变得不同。这是一场多么奇妙与众不同的旅行,世上林林总总那么多游记,总是把旅行的过程说的那么美妙,其实我们都知道,旅行的过程中从来不乏各种糟心的事,甚至是对于目的地的失望,他所关注的是当地的人和旅行的人,人才是主要的景色,期间穿插了对于政局的控诉和现状的怜悯。 此行最大的收获在我看来无疑是和博尔赫斯的会面了,博尔赫斯家中的摆设以及那些书的描写让我心动,仿若亲眼所见“这些书的书背磨破了,外皮也都褪了色,可是他们有被读过的模样 ,全被仔细地看过,夹满突出的纸书签。阅读改变了一本书的外貌,一旦被读过 看起来就不再一样,人们在读过的书上留下他们独特的印记。观察这些变化是阅读的乐趣之一,而在看的过程中 你也顺便将书变成自己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