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的重量》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爱的重量》读后感100字

2020-05-01 23: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的重量》读后感100字

  《重量》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重量》精选点评

  ●阿婆小说描写永远是那么的赞。重量是负担吗?不是。雪梨就是作的性格鉴定完毕。 可惜书短了。 6-16

  ●算不上侦探,爱的太多,被爱的会不堪重负。可是作者爱劳拉胜过爱雪莉,在她受尽人生之苦的时候,给她一个归宿有爱的。劳拉是真的爱莉,没有强迫,雪莉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仍觉得被爱被关心到难以承受,想逃脱。……她虽然疲累憔悴,却赢得自己的战役,在自己选择的人生中燃烧发亮……她的生活虽然辛苦,却充满热情价值……这才是雪莉想要的,多么爱一个人也要他让他自己承受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人生的那种自由和自尊,不是孩子宠物。可是我觉得雪莉可以摆脱,她想要劳拉就会放手。会伤害劳拉的感情,也不会多伤害,劳拉也不过是想到她幸福。相爱的人会有互相伤害,仍会相爱。可惜在亲人人面前,会为情所累,看不清楚了。

  ●很有深度的文章 很多对话适合反复阅读

  ●爱的太过用力,其实也是一种罪孽

  ●小说有几处转变觉得没有过渡好,不过毕竟是阿加莎奶奶写的啊,第一次看她不是侦探小说的作品。在生活中,也确确实实感受到爱的重量,爱与被爱,倒是希望能平衡点……

  ●心之罪这一系列讲的是各种畸爱,恨有重量,爱也有重量,他们也许是被爱的,却也可能在爱里窒息致死。从小就承受着“为什么不是查尔斯”的重担的劳拉,感受到的是父母藏藏掖掖的爱;谁知又有新生儿来夺取父母注意力,劳拉名副其实里的老二,最不受关注的那一个;开头我非常紧张,以为劳拉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错事,然而中途反转,阿婆把情感小说写的像推理小说一样跌宕起伏;劳拉爱雪梨,出于一种复杂的感情,内疚仇恨嫉妒,反转太猛烈,同样的灼热感;亨利是一个糟糕丈夫典范(不过雪梨正需要他的满不在乎漠不关心),理查德则正相反,爱雪梨爱到她失去自己的人生;而劳拉则是凭实力单身的典范;凭理想寻找爱的人难免被现实掴醒阿婆的书中总有旁观者,与主要人物产交集推动情节,鲍多克和卢埃林都是这种角色

  ●#1710#没想到阿婆会写非侦探类的小说,好在也不是一般的爱情小说,看的时候一直期待哪里会突然死人(恶趣味)。写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后半上帝部分看得无感,但其几本也可以期待。3星半

  ●泛善可陈,剧情不够精彩,也没能深入展开后续有点莫名其妙,总之,主题切入点不错,但遗憾作者未能深入展开……

  ●爱会变成不可承受之重,不喜欢后半部分的叙事手法,结局也过于唐突。

  ●因不看豆瓣评分造成的时间浪费:(

  《爱的重量》读后感(一):爱是?

  心之罪第四本,这一本,整体的故事结构不是很喜欢,主要是情节上的突兀,技巧的话,作为侦探女王,剧情安排还是非常流畅又层次分明的,用了很多侦探小说才会用到的倒序回忆场景再现的技巧,而且,写侦探小说的人,写其他类型小说一样会逻辑严密。 说回故事,是姐姐对妹妹的爱,毫无疑问,是出自内心的爱,但是又是各自的负担,明明主角应该是姐姐,但是妹妹的剧情又占了巨大的篇幅。爱是什么,阿婆说,爱是负担,双方的负担,是相爱相杀。。纠结又拧巴,仔细想象不就是这样么。阿婆写这系列的时候,人生感悟已经非常丰富又深刻了,很多观点都很睿智,而这一篇里,借鲍第这个配角,道出了很多真相,直白残酷又无法辩驳。 这系列看完一大半了,继续慢慢磨。

  2017-03-23

  《爱的重量》读后感(二):一直付出的人,内在一定缺点什么

  这本小说描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妹妹的爱,丈夫对妻子的爱,妻子对丈夫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传道者对世人的爱,是作者作为成熟女性对世事体检的一种深刻理解,我很喜欢。

  女主角劳拉,是家里的二女儿,由于父母爱长子,所以作为老二的劳拉从小就不被看到,她也当自己是个隐形人,沉默,乖巧。可惜长子上学时因为小儿麻痹症死了,劳拉曾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她因此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没料到父母又生了三女儿,而且将对长子的爱全部给了最小的女儿,劳拉想要的爱还是得不到。劳拉痛恨新生的婴儿,她诅咒她能掉地上摔死,被猫压窒息死,就是希望上帝把夺走父母爱的宝宝带走,留下父母的爱。(我看到劳拉的这些真实的恨时,我是害怕的,但这就是劳拉最真实的思想,只是她并没有付诸行动。)结果她都没如愿。接着发生了一场火灾,劳拉不知道为啥冲入火海救出了宝宝,从此劳拉有了生活的意义:爱这个宝宝。从此劳拉不再关注父母,倾注了所有的爱给宝宝。宝宝三岁时,她们的父母旅行时因飞机出事双双身亡,劳拉承担起母亲的职责,照顾家庭,照顾妹妹。

  幸运的是,她有个忘年交朋友鲍多克,是她父母的朋友,是劳拉的爷爷辈,对人性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当小劳拉嫉妒妹妹时当她的朋友,给劳拉有见识的建议,是劳拉的精神支持。这样的一位朋友,具有巴菲特对芒格的评价:我对他的感激无以言表。书中鲍多克对家庭中子女的分析,对劳拉妹妹雪莉的性格,对劳拉的建议,都非常值得一读。喜欢这个讲真话、真性情的老爷子。

  一直在付出的人,一定是缺乏些什么。劳拉的前半生,基本都在付出,其实她很渴望爱,可是她不敢奢望,因为小时候就没得到过,长大了她也不认为她会得到爱。所以结局时卢埃林夸她可爱,说爱她,她内向一直在呼喊:再多说几遍,我喜欢听。最终她得到卢埃林的爱,不再孤独,也深深为她开心,相信她的人生也会从此更加美好。

  劳拉的妹妹雪莉,是个漂亮的女子,从小得到姐姐的爱和照顾,所以她不缺爱,她喜欢魅力四射活的真实的亨利,虽然他在外面跟其她女人鬼混,但他一如既往的爱他,虽然他花光了他们所有的钱,欠债也要带着她出去晚餐,虽然他因为小儿麻痹残疾了,无法行动,失去自由,脾气暴躁,但雪莉依然爱他,愿意忍受他的暴脾气,坚持守在他身边。因为亨利是她所爱的。而查理斯给她的爱,让她窒息,像她姐姐对她的爱,全然包容。这让我想起:你是个好人,但我不爱你。

  一个完整的爱,必须同时释放你的好和你的坏,做真实的自己。

  《爱的重量》读后感(三):爱

  “我知道上千种爱的方式,但每一种都令被爱者感到悔恨。”

  人类的爱,是一种负担。在人的爱里,存在着嫉妒与恨,会给爱与被爱的人带来痛苦、伤悲、与死亡。人们总是把爱看的太重,甚至超越一切。

  “爱一旦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

  书中的劳拉是一位缺乏爱,并极度渴望爱的姑娘,从小被重男轻女的父母轻视、侮辱,在她幼小的心中孕育出了巨大的嫉妒与怨恨。在哥哥死后,她幻想着自己能获得父母的爱,但她的愿望不但没得到满足,妹妹雪莉又出生了、劳拉恨雪莉,曾一度向上帝祈祷让雪莉死去。当火灾发生时,她却救了雪莉,把对雪莉的恨变为了“爱”。她幻想着如果不是自己救了雪莉,雪莉就会死,是自己给予了雪莉生命,她对自己的选择要付出责任。

  劳拉对雪莉的“爱”中充满了嫉妒、恐惧、与痛苦,或许这并不是爱,只是一种过度的责任感和控制欲,以及她将自己对爱的渴望,转化为了对雪莉施舍的过度的爱。正因着劳拉的生命中缺失了爱,她把爱看的太重,所以付出的爱也太多。她有多么渴望得到爱,她对雪莉的“爱”也就有多么沉重,劳拉的爱对雪莉来说是沉重的包袱,“它们绕着她、逼压着她”。雪莉想要逃离,真正的爱不会令人想要逃离,她想摆脱的是劳拉的“爱”,那种嘴上说着“都是为了你好”,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丝毫不在意对方感受的“爱”。

  “你对你妹妹了解多少?一个人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是一样的吗?在你眼里,雪莉一直是当年那个从火窟中救出来、脆弱无助的婴孩,总是需要爱与保护。但我对她的看法截然不同,虽然我也有可能跟你一样是错的。我觉得雪莉是位勇敢、侠气、敢于冒险的女性,能承受打击,屹立坚持,她需要砥砺才能唤起所有斗志。她虽然疲累憔悴,却赢得自己的战役,在自己选择的人生中燃烧发亮。”

  雪莉与劳拉不同,她拥有自己选择爱的能力,或许在别人眼中是错误的选择,但她知道自己想要的一切,会接受爱也能给予爱;但劳拉深陷在童年的伤痕中,她无法接受他人的爱,认为自己不配被爱,所以她一味地施舍,但她忘记了自己才是那个最需要爱的人。在本书的结尾,劳拉接受了他人的爱,她第一次爱上了别人,也第一次体会到了爱的重量,但她从没有体会过雪莉身上背负的重担,也再也无法挽回雪莉的生命。雪莉为劳拉的罪付出了代价,劳拉也选择了悔改,重新认识了真正的爱,她无需再赎罪,因为我们的耶稣已经替我们受了刑罚,担当了我们的“爱”。

  只有与上帝——大爱相连的爱,才能彰显出真正的爱,无论是施舍还是接受的人,都能感受到爱的美好与温暖,而不会像书中的劳拉和雪莉一样,因着错误的爱,一生背负着沉重的担子。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马太福音 11:29-30 和合本)

  《爱的重量》读后感(四):The Burden

  一本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的小说。 劳拉憎恨雪莉的出生,因为劳拉自己被评价为“无趣”的孩子,她乖巧,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雪莉代替了死去的备受宠爱的查尔斯哥哥,成为父母的焦点,而她始终是那个不引人注目的老二,此时父母已“失去新鲜感”,不像对老大那样疼爱,甚至在“再添个孩子也不错”的想法里出生的老三也比她强。 或许人类的情感总是相通的,使得我总爱把自己与小说的角色联结起来。这就是我,乖巧且无趣。在b站的无数弹幕里看到过这样“给自己下定义”“套形象”的行为。 劳拉与父亲的朋友,性情古怪的学者鲍多克成为了朋友,这一切的产生,是基于鲍弟对小姑娘的恻隐之心,他担忧着这个古板自律、努力不引起别人关注的小女孩,一度怀疑她会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杀死自己的胞妹。鲍弟用一大堆自己厌恶的甜品奢侈地招待劳拉,这是他们友谊的开端,其后,劳拉总对鲍多克诉说她不向父母吐露的心事,从自己对妹妹的恨,到后来在火灾中救了妹妹之后取而代之的珍爱,对雪莉所爱的亨利的厌恶,这段友谊一直持续到鲍多克生命的尽头。 雪莉,作为乡里人人追求的女孩,理所应当地爱上了对什么都满不在乎,阳光潇洒的外乡男孩亨利。尽管亨利的满不在乎预示着他们悲剧的婚后生活,直到那时雪莉仍被这一特质吸引。亨利游戏人间,他的确爱着雪莉,但他控制不住自己去沾花惹草,一笔笔令人愉悦而不必要的消费,一段段罗曼史,债务和外遇使雪莉身心俱疲。小说中用雪莉的回忆串起三年的婚后生活: “最初的幸福...... 账单...... 更多的账单...... 索尼娅·克莱格霍恩...... 击退索尼娅·克莱格霍恩,亨利的痛悔,可爱,深情...... ......” 这样的生活终于以亨利在一次外遇中患上脊髓灰质炎病毒而告终,他们退居劳拉的乡间别墅,亨利的喜怒无常和雪莉的忠贞不弃刺激着劳拉的神经,她机缘巧合之下,用双倍的安眠药使亨利永远沉眠。这样,劳拉就扫清了在雪莉和理查德之间最后的障碍。理查德是雪莉在疲于伦敦的都市生活与亨利的外遇时相识的考古学家,拥有雪莉梦想的与世隔绝的岛屿。 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每一章回都有一个新人物出场,而这个人物与劳拉的命运相连。雪莉、雪莉的第一任丈夫亨利、雪莉的第二任丈夫理查德、以及最后一章出场的劳拉的爱人卢埃林。除去让我沉溺其中,被难以抗拒的窒息情绪攫取的剧情之外,小说的每个人物塑造都刻画了大众的形象,且角色的设置言浅旨远。 卢埃林拥有预示能力,他受上帝的神秘旨意传福音,又因健康所卸下了这一职责。他不是上帝的代表,而是一个被上帝支配的渺小的布道者。而正是这样一个人,让生来不被重视、一味付出爱而不敢奢望与害怕被爱的劳拉,感受到了爱的重量。 雪莉与理查德成婚,定居岛屿,却终日郁郁寡欢情节也很触动我。雪莉自认从小被人娇宠,与理查德结婚后她拥有了一切,但她没法快乐,因为当她真的置身那座岛屿,缺乏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幻想着岛屿的旅人。她是坚韧的,她适合亨利那样的人,而与理查德结婚只是她缺乏思考的产物。最后她终日酗酒,最终恍惚中车祸丧生。我现在也正处于雪莉这样的境地,这很难完全归咎于娇惯,身边拥有的一切像是织起柔软而危险的巢穴,把我紧紧包裹,渐渐收紧,以致窒息。 看完这本,忍不住要拜读同系列的其他五本书了,不热衷侦探小说的我只把《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书当做学习英语的工具,而这些讨论爱的小说,是我真正希望窥探内核,有所体悟的。里面字字句句,绝不是言情二字可一言以蔽之的。

  《爱的重量》读后感(五):一把钥匙,窥见了现实与梦

  “心之罪”系列看完了三本,分别是《幸福假面》、《撒旦的情歌》、《爱的重量》。起先是当作推理小说买的,没想到是阿婆化名的小说,很多年没读过纯文学了,一开始也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看完第三本的《爱的重量》,明明是全系列的收束,但是反而意外激发了我的热情,想写一点东西,想读完一整个系列。

  会喜欢阿婆的推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阿婆作品里洋溢的浓郁的古典风格,这常常能让读者的注意力聚焦于案件的本身,以及每个侦探角色在破案的过程中,散发的魅力。这是一种纯粹的愉悦感。然而“心之罪”里的阿婆,超越时间的对人的本质的透视,其中闪烁的智慧之光,是极其令人肃然起敬的。

  《幸福假面》中,琼对个人家庭生活的营造,那种“好太太”、“好母亲”的标签,一切不过只是把自己想要的强加于伴侣和孩子,丈夫暗自喟叹,可怜的小琼,你永远只会是一个人。“半夜很有事发张浓妆照说寂寞,石榴裙直的弯的她都收留”,说真的,微博里的网红,朋友圈的晒幸福,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那种把自己包裹在营造出来的虚假梦幻泡泡里的女孩吧。

  《撒旦的情歌》写弗农的爱情悲剧,徘徊与犹疑让一个人走向毁灭。弗农在两个女人中来回挣扎,不断游移,拖延让人不幸,简直没有比这更有力的注脚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塞巴斯钦,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他。这个男人,从小就是那么的睿智,看透事物的本质,懂得自己的内心,无论塞巴斯钦、简、乔如何旁观者清,然而弗农却一直徘徊在名为“选择”的幽灵中。这样看来,始终正视自己内心,并积极付出行动的塞巴斯钦获得幸福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爱的重量》则告诉我们,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给予。《爱的重量》里,毕生在给予的,用爱赎罪的劳拉,直到被爱,才感受到了“爱的重量”。阿婆借用鲍弟、卢埃林的口说,你怎么知道让她去过“不幸的人生”就会真的不幸呢?每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一个人无法替另一个人完全负责,爱不是禁锢。劳拉用爱溺死了雪莉,她本是拥有坚定心性天赋的女性,然而最终沦为了随风而逝的雏菊。真的很喜欢阿婆的笔触,卢埃林说,雪莉的死是劳拉付出的代价,但是你不能沉沦在这种罪恶中,否则就失去了错误的意义,而是你要更坚强地成长起来。

  三部小说里,人物都是十分丰满的,充满了魅力。这是和其他小说读起来绝然不同的感受,即便是配角人物,但是都拥有各自完整的故事线,那些寥寥几笔,刻画出的尽是各种有趣的人性、人情、人生。《幸福假面》里的莱斯利与罗德尼,《撒旦的情歌》中的塞巴斯钦,《爱的重量》里的查尔丁、鲍弟、卢埃林。看《撒旦的情歌》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从弗农还是一个baby时开始写起呢?其实阿婆的作品中,充满了不少的“闲笔”,但就是这些“闲笔”,架构起了每人丰满而独一无二的人生。

  我想,我最喜欢《爱的重量》,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部作品没有之前必然的“我以为”。劳拉诅咒雪莉死去,然而一场火激发了她对雪莉的爱。亨利是轻浮的,然而雪莉却是真心爱他的。查尔丁是风度翩翩、富有魅力的,但是雪莉只是把他当做逃避的港湾。卢埃林起先注意的是雪莉,但是他与查尔丁成为了莫逆之交,他的灵魂归属是劳拉。这些都太反常规了,和一般的套路完全不一样嘛。

  但细想开来,其实这种反常规的意外一直弥漫在阿婆的作品中。《幸福假面》里,琼的思绪在沙漠中上下翻飞,一步一步揭穿了自己“幸福的假面”,然而就当你以为琼要因为这一场大病脱胎换骨之后,她又穿回了那件华丽的大袍。《撒旦的情歌》中,简与内尔的爱情争斗进入高潮,结局难分之时,简却因意外丧生。

  这些都令阿婆的作品令人觉得新鲜,也是事后回味不绝的原因。因为人生就是这样子,没有那么多的善,也没有那么多的恶,我们会因为一时的错误悔恨懊恼,也会有超越不了的胆小犹疑。人,并没有那么绝对,也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对意外的依赖,说明阿婆看中生活中一个个小的动机事件,从另外一面来看,即inspiration,尤其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侧重男女之间莫名的吸引。弗农对内尔,小时那么平凡普通的女孩,长大了竟然如此耀眼,这是一种“有迹可循”的爱情。这是一种正常的爱情,我爱你,因为你帅,你有责任感,你笑起来的样子很可爱,总之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对大部分人的感情都是这样,但是总有那么几人,是不可抗拒的回望,这就是吸引。而弗农对真正所爱的简,他注意她,是因为简唱了和小时喜欢的保姆一样的歌谣,但是他对简的爱,尤其是在性上莫大的渴望,是毫无缘由,无可名状的。卢埃林对劳拉也是这样,毫无任何道理、来由、原因的爱,这其中就更为玄幻,因为卢埃林有预视能力,他早就见过还是孩子的劳拉的模样儿,并且决定下定终生去等待她。

  把真实与浪漫融合得如此之美,大概这就是放不下的原因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