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聆听巴赫》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聆听巴赫》读后感锦集

2020-05-01 23: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聆听巴赫》读后感锦集

  《聆听巴赫》是一本由[德]米歇尔•魏尔新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聆听巴赫》精选点评

  ●巴赫是我的

  ●读一遍远远不够,多听,还要多谱。

  ●2.5星。 1.印刷模糊地方扣一分; 2.书很薄扣一分; 3.翻译术语有些别扭扣半分。 4.总的来说,对巴赫的创作进行了一次简单梳理

  ●将创作背景与曲式分析结合起来的一本小书。

  ●对巴赫研究比较透彻。适合专业人士阅读

  ●3.5星吧!BWV607和BWV12 和宗教神学结合的挺好的。其余大多还是介绍性的,像传记一样

  ●粗人不懂乐谱……

  ●不通乐理,一边听着巴赫,一边看别人解读巴赫,理性无能理解感性却能充分感受克制表达上帝和神意的喜悦崇敬热情和谐如此完美

  ●音乐为了显出上帝的荣耀

  ●有些地方没看懂……不适合入门读者(比如我……

  《聆听巴赫》读后感(一):深入浅出

  本书专题各异 是德国人语言分析和巴赫研究的路子 是聆听导读

  语言深入浅出 翻译的很专业 (不是C升是升C)

  神学科

  进行讨论曲目选的不错 有谱例

  有不少作者的抒情段落

  《聆听巴赫》读后感(二):一本兼顾普及学术探讨音乐人物传记——《聆听巴赫》

  这是来自德国音乐学者的米歇尔·威尔斯关于巴赫作品创作及创作背景的著述。作者厚积而薄发,书中展现了他清晰的著述思路(列举了巴赫最具代表性的几部作品,并以作品创作的时间线为脉络)、扎实的学术功底(作品的分析、对早期音乐的研究等),以及他探讨作品的不同视角(阐明巴赫作品的价值、对标志性作品作了简单分析的同时,还从神学角度探讨了巴赫作品背后的意义)。我想,与其将归为普及类读物,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兼顾普及知识和学术探讨的音乐人物传记。我大胆推测可能大部分读者而言,里面的内容似乎没有那么友好,甚至有些晦涩;而对学习音乐到一定程度的读者或是音乐专业的读者来说,是能在书中汲取到很多养分的。

  比较遗憾的是,译者似乎在音乐术语的翻译上出现了多处错译的情况,在没有原文的情况下,只能靠读者自身能力去推测其原本含义,这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但是瑕不掩瑜,不论是有强烈好奇心的音乐爱好者也好,还是习乐者、音乐专业人士也好,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聆听巴赫》读后感(三):本书所附曲目歌单

  漓江出版社新近引进的《聆听巴赫》一书,单刀直入,直接探讨巴赫音乐的精粹,用专业的精神,为大众诠释巴赫音乐的神妙可惜本书并未附赠相关研听曲目的CD,本人利用虾米网上所提供的优质在线资源之作了一下精选集,供大品鉴。

  《聆听巴赫》一书的精华即在于在列举精华曲目的同时,作者都会附送部分乐谱,在古典音乐的专业鉴赏领域中,一边识谱一边聆听是公认的最佳鉴赏模式。本人精选虾米网所有的经典版本而成,包括古尔德、李帕蒂、哈农库特等演奏名家,每首曲目皆附有注释,包括曲目所在章节、页码及其名称。作者强调巴赫天赋异禀,别人演奏过得赋格,他能立刻在脑海中完整的重复一遍,其善于精确的计算曲目的平和性与韵律性,喜欢将自己的作品用于音乐教学领域。此精选集所载曲目包括巴赫的弥撒、创意曲、康塔塔、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赋格的艺术、羽管键琴协奏曲、管风琴协奏曲,极尽巴赫音乐之精华。

  聆听地址:http://www.xiami.com/collect/36260407

  歌单:

  1. 《C大调创意曲》(作品编号:BWV 772),见于本书第16页。

  2. 众赞前奏曲《众天使自天而降》 (作品编号: BWV 607),见于本书第32-33页。

  3. 《d小调前奏曲和赋格曲 (作品编号: BWV 851),出自《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部分:前奏曲,见于本书第58-59页。

  4. 《d小调前奏曲和赋格曲 (作品编号: BWV 851),出自《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二部分:赋格曲,见于本书第60-61页。

  5. 2号作品(宣叙调),出自作品《来吧,温柔的死亡》(作品编号: BWV 161),见于本书第82页。

  6. 作品《满是血和伤口的头》中的旋律器乐引文,(作品编号: BWV 161),见于本书第89页。

  7. d小调协奏曲(作品编号:BWV 1052),第一乐章——利都奈罗主题,见于本书第101、102、104页。

  8. 康塔塔《眼泪、叹息、悲伤、颤抖》(作品编号: BWV 12)中第二乐章的挽歌低音,见于本书第117页。

  9. 《b小调弥撒》,(作品编号:BWV 232)结束部分,带有B-A-C-H的音列,见于本书第120-121页。

  10. 《哥德堡变奏曲》第三支变奏曲开头:第一支卡农(作品编号: BWV 988),见于本书第130页。

  11. 《哥德堡变奏曲》第六支变奏曲开头:二度音程的卡农曲(作品编号: BWV 988),见于本书第130页。

  12. 《赋格的艺术》的基本主题(作品编号:BWV 1080),见于本书第136页。

  不过话说回来,巴赫的作品处于巴洛克音乐早期,鉴于虾米网所载曲目有限,如果聆听者能找到欧洲的古乐演奏家加德纳等的古乐版的巴赫作品聆听,更能享受到原版巴赫的美妙体验。

  《聆听巴赫》读后感(四):他便是一个宇宙

  “In BACH We Believe!”

  最早接触巴赫的音乐是在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西三门外边有一个盗版CD店,10~15一张。盗版但学生对音质也不太挑剔,反正也就是CD walkman+耳塞。这家小店胜在老板的货源颇为广泛,尽管自己不怎么听各门各类的音乐,但是进了大量国外原版CD的COPY,有不少包装印刷颇为精美,很是能刺激人的购买欲望。每个月初囊中还不羞涩的时候,我总是会到里面去淘上一些。

  上个世纪末信息资源远没有现在丰富,很多音乐人我当时都是事先不知道,只是看到CD养眼,于是淘回来,然后便上了——像DEAD CAN DANCE, TEARS FOR FEARS这些都是,可谓收获颇丰。就是在这样一次偶然,我邂逅了巴赫的《赋格的艺术》。也算是鬼使神差吧,当时是个狂热摇滚爱好者的我,尽然为这张CD的封面所吸引,抱着“试试也无妨”的态,把它和几张别的CD一起抱回了寝室。

  从此,一个新的世界呈现在我的生命中。

  很难确切的表述巴赫的音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他的复调作品带给我的感受——初听起来非常简单的旋律,总能慢慢带出越来越厚重的音乐,听者试图分辨每一层的旋律,但往往旋即迷失在层层的迷宫之中,而管风琴和羽管键琴的音色又是如此纯净,和意境相得益彰。巴赫用平淡的材料营造出极其丰富的感受,甚至有时候会有我产生用碳素铅笔画出油画的感觉——

  愈纯粹愈丰富

  愈简单愈本质

  愈严谨愈浪漫

  愈平静愈澎湃

  这就是巴赫,似乎永远没有高潮,却又处处都是高潮。

  可想而知这种音乐对一个二十上下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的冲击,无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描述可能都不过分。我旋即被深深地迷住了,《平均律》、《哥德堡》、《大无》、《B小调弥撒》……我开始疯狂的收集巴赫,倾听巴赫,很多个夜晚都是在他的某一张CD的重复播放中渡过直至沉沉睡去。其实届时我完全不懂古典音乐,但他就是有那种魔力,牢牢地攫取了我。直至今日,大凡内心倍感困惑亟需宁静,亦或是需要思考、亦或是需要写作,作为背景音乐巴赫总是潜意识里的第一选择。临近不惑,开始慢慢领会到巴赫恒久的魅力,在于发展了一种对话的模式,让人能够与自己、乃至“可能”(抱歉我不是教徒)与上帝对话。

  《聆听巴赫》这本薄薄的小书是前几天在飞机上读完的。作者魏尔新作为德国著名的音乐学者和音乐家,从深度和广度这两个维度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巴赫及其艺术哲学。在深度方面,从乐理上剖析了巴赫音乐的结构和机理;在广度方面,将与巴赫音乐相交叉或发生关联的各个相邻学科(如路德派神学)都纳入考察的范围。这种科学的阐述方式无疑能促进读者更为深入的体会和思考,而这种体会和思考可能是超越巴赫及其音乐本身的。

  的确,音乐的载体是有穷极的,而它所能激发的对话和思考是无穷极的。

  多年以前读过《新周刊》对张五常的专访,其中一段涉及到他的音乐爱好。张五常先生说他只听莫扎特,媒体颇为诧异的问:“只听莫扎特吗?”,而张先生更为诧异的回应:“我觉得一生的时间只听莫扎特都不够呢!”

  因为对这段对话印象过于深刻,此处请允许我东施效颦一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就是一个宇宙,值得用毕生的时间去满怀惊奇的探索——无论是作为聆听的经历者还是音乐人。他给每一位准备深究其艺术思想内容的人提供了一片自由洞察事物的视野——这些事物远远地超越了他本人和他的音乐。

  In BACH We Believe!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