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精选
《小顾聊印象派》是一本由顾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集团·磨铁图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油墨味特别重的这本书我看完了。一阵阵扑鼻,让我加快了树读的速度。 但是我还是被其中一些画面吸引了,停留了一会儿。 艺术就是艺术,它就有天然的吸引力。
●新媒体写作江湖里,小顾注定自成一派,青史留名,徒留一片学艺不精的渣渣们照虎画猫,以扒稿致敬。
●看过了1和2之后再看就是重温了,现在这种调侃的写法越来越多,不知道过多久才会审美疲劳呢。文艺复兴是按照时间写,印象派就又是派别了?睡前看看。
●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迅速翻完了,这不就是小顾聊绘画一二的一本选辑吗?加了1/20的新内容,其他全是之前的摘编。写不出来就不用写了,没有必要强行营业啊。
●浅了点儿,不过毕竟通识类读物所以也算还不错了,梳理了人物关系,图片排版印刷也比较用心。印象派真是宝藏,赶紧去奥赛朝圣一下。
●因为是老书新出所以基本上都看过了,没看的只有什么是印象派&高更&修拉三章。尽管有很多增补与修订,但还是只把这三章看完梳理了印象派的发展脉络,因为现在小顾的书对我来说太轻佻且浮于表面,尤其八卦比赏析还要多。可这依然是绝佳的入门书。尽管有错误,但正是通过小顾通俗甚至浮夸的文字让我了解并爱上了卡拉瓦乔、维米尔、莫里索等诸多画家。因为有了这入门,我才能有进一步探索。还是非常感谢小顾的。印象派的落幕挺感慨,曾经“意气风发的艺术愤青,终究熬成了一个个看不惯年轻人的老艺术家”。时间总会让人变一副样子,无论谁都逃不过,这就是定律不是吗?但他们早已有过自己的精彩并能永久流传下去,又何尝不是一群幸运的家伙呢?我们也是有幸欣赏到他们作品的幸运儿呀。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一):快乐
引用叔本华的观点,我们的快乐不取决于我们拥有或者我们代表什么,而是由我们是谁决定的。所谓的印象派,也只是绘画技法的一种,艺术家本身的作画理念和动机都各尽不同,对生活的表达传递了他们的细腻情感。但叔本华的这句话,在梵高听来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反响…… 毕竟,快乐地作画之外,还得生活,还得生存!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二):笔记
就像作者自序里说的——把前几本书里的内容重新编辑了下又整了本新的。
笔记一下心得:
在作者看来,高更放弃原来金融圈事业转投艺术,并不像月亮与六便士里那样是厌倦了一成不变的被安排的生活想追求真爱,只是因为失业了。去大溪地也不是厌倦世俗生活追求世外桃源,而是在圈里找不到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只能另辟蹊径,去原始文明找优越感(大色块平铺的景泰蓝画风也不是他原创,只能从主题上找新的)。和有鲜明个人烙印的凡高相比,差了一个太平洋。后来的火,多归功于经济人的炒作(同塞尚)。
毕沙罗除了人缘好组织能力强,还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模仿他人,印象派画风、点彩派……所以历史地位评价一般。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三):小顾聊印象派——对色彩真实感的追求
基本上是以前内容的重复,但当作回顾画作和加强记忆来看还是不错的。接触艺术之初读小顾的文章有助于形成对一些画家的基本印象以及熟悉他们作品的风格,入门以后再看就不免觉得有些浅显了。但还是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毕竟这本书的可读性还是很高,能轻松地让人感受到艺术的美好。在内容上,高更和修拉是新增的部分。说起来高更还是我想去了解艺术领域的起因呢,虽然到目前为止高更的画作我还是欣赏不来,但已经能get到作品中所蕴含的一丝深意了。对于修拉,他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从我第一次看见这幅作品,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欣赏作品当中所蕴藏的科学性。
总得来说,我很喜欢印象派时期的作品(虽然我心中最爱的还是文艺复兴时期),喜欢这些画家各自迥异的风格,喜欢他们对光和色彩的执着,喜欢他们抓住事物一瞬间状态的理念。他们的个性是如此叛逆,他们造就的时代是如此伟大,他们的创作和坚持为全世界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四):“美育”正当时
“小顾艺术宇宙”第三部《小顾聊印象派》,虽然是新瓶装旧酒,却能陪伴你度过非常美好的两个小时,跟着顾爷一起笑、一起闹。所谓“新瓶装旧酒”是因为诸如画睡莲的莫奈、幸福画家雷诺阿、舞女控德加、万人迷马奈、黑色眼睛的莫里索、爱画苹果的塞尚以及疯子凡•高这些画家,在之前《小顾聊绘画1、2》中都已经介绍过。这本以“印象派”为主题,以人物关系为主线将画家的作品及生活再一次串联了起来,另外新增加了两位新画家——“失败者”高更以及年轻的后浪修拉。
去年接触到《小顾聊绘画》系列,就一发不可收,把市面上出版的所有书都看了一遍。过去的我是艺术的门外汉,感觉它遥不可及、格格不入,而如今在小顾的带领下,觉得艺术并不遥远,艺术家也不高冷孤傲,相反,却有点可爱。这样的变化,要感谢顾爷,他自认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他讲的历史故事带着一种另类的诙谐,但总能让我记住点什么。有人评论他的内容肤浅又不正经,但就是这股不正经,让我意外的快速接收到了重点。
顾爷的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于他的语言措辞。虽然有些人物的名字确实不那么好记,但顾爷在书中很用心的给每位绘画大师都取了昵(wai)称(hao),于是记下他们也显得没那么艰难了。顾爷的书中没有很晦涩的艺术教条、艺术历史、这样那样派别的定义,顾爷的表达更像是一位朋友陪你参观一个画展,在跟你介绍这些画背后的奇闻轶事,让你知道画之所以出名、之所能卖得天价的原因。时而聊天、时而调侃让你捧腹大笑。
我记得小顾在回顾中世纪艺术史的时候曾说过“生活在饥荒和战乱中的人是不需要艺术的”。所以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需要时代背景,而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镌刻着那个时代的印痕。在拿破仑三世的时代,乱世出枭雄,为印象派的发展起烘托了关键性的时代背景。“改变时代的人,皆由时代造就。”整个时代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一个个超级巨星与他们的时代一样,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拆旧盖新的变迁,“印象派”释放出强烈的生命力,也诞生了一批响当当画家,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又风格迥异。
时代推进到21世纪,对于成长于高速经济增长时代的中国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目标不再是脱贫,而在于致富、在于追求品质的生活,于是艺术开始进入这代年轻人的视野。当艺术的门槛已经不再高不可及,大众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艺术史、艺术本身,这个世界因为艺术变得妙不可言。
这本书非常适合普通艺术爱好者作为入门读物,让这代年轻人关注艺术、了解艺术的趣味、拓宽艺术背景知识、把握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以及许多著名画家和艺术品背后那些好玩的事情。阅读起来轻松愉快,有别于严肃甚至学术性的艺术知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为艺术家,但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艺术家的气质。艺术无门槛,生活本艺术,“美育”也许是这一代年轻人正在渴望与需要的……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五):顾爷:朋友们,我又双叒叕出书了
*本文摘自顾爷公众号
艺术界超级大IP印GU象YE派重磅来袭!
“小顾艺术宇宙”第三部《小顾聊印象派》,暌违两年,整装出发。
改变时代的人,皆由时代造就。
整个时代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
1874年,一个名叫莫奈的家伙登高一呼,他的画家兄弟们拎起手中画笔,就跟着他干革命。从此,印象派出现了!开个玩笑,这又不是水泊梁山,莫奈的那些画家朋友也不是亡命徒,自然不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印象派确实颠覆了过往的一切,短短十几年,文艺复兴以来风光了四五百年的古典艺术就被这群艺术家亲手终结。
一百五十年来,有关审美的一切,由印象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