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根丛书》读后感100字
《慧根丛书》是一本由臧棣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8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1-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臧棣的诗不是凭经验而是凭想象写出来的,丰富的想象为臧棣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诗材,但也妨碍了独特的、个性化意境的形成,然而就对“语言的可能性”的开拓以及对现代汉语诗歌的丰富,臧棣的诗歌话语实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无病呻吟。
●丛书系列是一个被无限锐化的臧棣。
●臧棣无愧是一个源头性诗人。“原来新诗还可以这样写。”这本书对我影响太大了!
●臧棣的詩還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另,這種薄薄的書就應該小開本,16開真是很不舒服。
●操作性太强了,诗味本身则一般。
我喜欢你的诗歌,我觉得你像一个密码翻译者,也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为什么我看不太懂你的诗?我知道那都是好东西。
..............................................................................................................................................................................
臧棣的诗我最先是很不爱读的,像砖头一样,光看那形式就不愿意去读。这是我早几年的感受。
现在我对臧棣的诗有了一些改观,我觉得他的诗很扎实,内部有很牛的风景,这点,是让很多像我从前那样的人忽视了的。臧棣应该是个很孤独的诗人,他的诗不简单,有很深的内容在里面,就像潜流。
我一直相信诗有简单和深邃两种,前者讨人喜欢,后者不太招人待见。臧棣的属于后面一类,甚至有人会认为他那根本不叫诗,是啊,他似乎想让哲学和思考进入诗,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事实上我的看法是,臧棣的诗已经足够简单,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浅薄或不爱那种形制而去贬低别人。
臧棣让我想起了里尔克,当然,他和他的诗与里尔克没半点关系,更别说风格了。我只是忽然想起了里尔克。
在当当上看到他出了这个诗集,所以来说说。
《慧根丛书》读后感(三):黑乌鸦丛书(戏仿)
黑乌鸦丛书(戏仿)
作者:斗脏批帝
黑乌鸦从来木有想要感觉地有多厚,
因为向来他只知道天有多高,不比某些
诗歌的双脚紧紧抓住的不过是词语和标点符号,
才狂吠。很明显,他的周围
满满一杯“最好的时代”,不要北岛愤怒的
鸡吧,他只要鸡尾酒吧。
从现在开始,除了体内的荷尔蒙之外
都是多余的。小丑就要上场了。
皮肤光滑得像情场,想爱我就说出来,
不用惊奇于我竟然偷偷摸摸的代表你,哦诗人。
不用惊讶于你以前从没见过白色的乌鸦,
他在我的笔下飞了,我似乎也消失了。
多么精心的准备,就好像蝌蚪
从朦胧的丝网里突破,孕育出新的火种。
它立足于我的无耻
其实无耻并不像你以前想象的那么单调。
从公心飞向私心,除了滑翔,还可以是
一只白色的响箭正在它自己的歌声中清醒起来。
所有的《时间的玫瑰》都是影子,才不矛盾
我带刺不带刺呢。着落之后,
弱者比强者似乎有理,饥饿更接近于永恒——
意思就是,从唯公心走向私心,我只是
肚内空空如也,仿佛自己一直站在
风景的尽头,前面有个影子。
《慧根丛书》读后感(四):苍蝇
苍蝇丛书(戏仿)
作者:斗脏批帝
抽调了象征不会有黑也不会有白,
而季节也从不会承认它有过四把刷子。
四,只是人类愚蠢的发明,之一。
还***稳住?空气从来就不会开始燃烧,
这是科学的常识。BORD就很懂得。
青山不能用最后来形容,因为地球是圆的,
坐在前排后后排不好区分。
灵巧在绿水的门槛上,这毫无意义。
青山的灵巧就像是脏的打了个响屁,
他很喜欢打响屁,他喜欢无意义,
他本身无意义。就像绿水
你可以说它也要过门槛,其实它更擅长于
上厕所。在脏的嘴巴上方。他需要它。
时间不带翅膀飞得更快,给它安上翅膀的人
不是脑残,就是别有用心。时间也从来不适合于稀少,
因为他从不像脏的一样,有可能秃顶。脏的毕竟还
是个人。秃了没有?反正我是不知道。
那么,为什么要由我来定
单独活动中最珍贵的事情是什么呢?
脏的,我并不想,做你的前辈。
它的盘旋像一个还没有人能看懂的漩涡。
(除了白痴,谁也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
还***稳住?它盘旋时,世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底部。
(好象有人发现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地狱,不过没有目击证人
倒是有人看到他吐了,彻底的吐了,仿佛要吐成一缕轻烟)
最后一次稳住好不好,拜托!
用垂直的一千米(这个米是袁隆平的杂交稻吧)
稳住(不要吝啬于说稳住,在这个乌鸦聒噪的时代)
广告里的那只灰兔。(似乎是大白兔,有点奶,也有点糖)
再好眼力也不能用于心灵的新平衡,这是科学常识,
实在不想说第二遍。BORD很是懂得。
目光用铅锤还是小小的来形容,实在属于末技,
落在它的翅膀上,那就更是扯蛋。不如直接说看”榜”
红榜,黑榜,黑白榜,象古代酸腐的文人一样。
这已经足够了,非礼勿视,可要看什么腹部,什么脚爪,
什么雪白的背,那就很有些斯人扫地了,哦脏啊!
《慧根丛书》读后感(五):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胡桑
这几年,臧棣似乎着魔一般地开始了一种被命名为“协会”和“丛书”的诗歌系列写作。这首《不可能的可能丛书》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因为数量的过于庞大和写作方式的因袭,这个系列中的“协会”、“丛书”字样只剩下标签意义,加上诗作与诗作之间手法的相类,很容易造成面目的含混。
臧棣曾是九十年代诗歌的积极倡导者,在九十年代写过大量关于日常经验、具有叙事因素、接纳历史语境调适的诗歌,那些诗歌对个体经验的不断考量而生长出日常的清醒梦幻。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更加安静的写作姿态之中,对写作场域的疏离,对诗歌技艺的重视,对写作策略的发明,对语言可能性的执着,对形式现代性的偏执,以及对诗歌浪漫主义的警戒(比如这首诗中所写:“在秘密治疗和人生灵感之间/他选择了散步。”),使他越来越执迷于对词语的考量而生长出语言的清醒梦幻。“丛书”系列的写作大多是这一状态的结果。持续的创造力印证了姜涛所谓成熟诗人的标志在于“个人诗歌能力的养成”。但是,对经营诗歌技艺的过度重视,对复杂性的追求,词语间的过多转换,“会破坏经验线条的完整性”。(姜涛《“再骄傲一次,就完美一些”》)虽然,日常事物一如既往地分布在臧棣的诗歌中,语言的异质混成体现出当代生活的混杂性,具有对经验的揭示力。但是,场景的减少、源初经验的消失,更容易使当代生活的感受力迷失在词语的密林中。如此看来,臧棣的诗歌犹如落入了一个词语的梦魇。《不可能的可能丛书》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在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散步成为一场语义的滑行:由“散步”牵扯出方向,由“西”联想到“晚霞”,由“南”联想到“候鸟”,由“北”联想到“向日葵”。另外就是对古诗词、俗语的借用和遐想:“你中有我”,“天若有情”,以及对词性的故意误用,比如“集锦”由名词转变成了形容词:“比一次早年的涂抹还要集锦”。这种“语言的嬉戏”使臧棣的诗歌获得了一种虚构经验的能力,在积极的意义上,开拓了诗歌内在空间。
在词语的迷宫中转了一圈之后,诗歌回到对“道路”的形而上沉思,这是臧棣的另外一种能力。“许多路都通向世界,但有一条路/只通向它自己。”“关键不在于有没有秘密渠道,而在于渠道是否通畅。”臧棣似乎变成了一个发明格言的大师。
最后几行的主语出人意料地从“他”移向“你”。“你的影子漫过小草的婚礼,/漫过野花的格言,加快了蚂蚁的步伐。”诗歌再一次向虚构敞开,但也必须承认,诗歌的内部空间缺少了一定的定形能力。但是,在词语的随意组合方面,符合了诗歌的题目“不可能的可能”,它化自西川《李白》一诗中的名句:“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西川的诗歌中紧接着的一句是:“这就是你:误解着生活/而别人对它的误解比你更深。”在生活变得如此涣散的当代,臧棣的诗大概在用更加涣散的语言否定时代,并制造出“不可能的可能”。
附:
不可能的可能丛书
臧棣
在秘密治疗和人生灵感之间
他选择了散步。向西,晚霞比世界成熟多了。
向南,候鸟的迁徙延长了
暧昧的旅途。向北,向日葵更新了
大地的呼吸。每一步,
都微妙着你中有我。但下一步,
未必就不是天若有情。
绕一大圈,就好像现实比风景还过瘾。
或者,走进去,比一次早年的涂抹还要集锦;
但什么时候出来,就不一定了。
一旦总结,那情形确乎是
许多路都通向世界,但有一条路
只通向它自己。所以说,
关键不在于有没有秘密渠道,
而在于渠道是否通畅。他走着,
但投下的影子好像是你的,
你的影子漫过小草的婚礼,
漫过野花的格言,加快了蚂蚁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