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100字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是一部由王尼玛 / 刘木子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一):我等的暴漫你快回来
大事件的死忠粉一枚. 无论暴漫怎么改,每周还是会等着更新. 但是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期待了.
事实现象的吐槽题材就不说了.现在每周都要手动跳过那个“并不萌”的女声提示音.还有那个星座的环节..真的是尬出了新水平. 以前的MC子龙还有老年版的致青春这些短片都是相当有新意的. 这两周的可以说是真的get不到点了
希望熟悉的暴漫能够回来吧!
第九期是很值得看的一期,中途讨论于欢刺死辱母者案,将各方观点呈现,只有纸巾一个人站在中立的角度。后来国家发声的“摇号结束”意指国家管控舆论,民众无法讨论。而讨论者的瞬间噤声,则代表着人们对于权力,对于上位者的畏惧。最后镜头停留在空无一人的椅子上,表明这些人已经去追逐下一个热点事件,这个事件的舆论热度瞬间消退,会带来什么后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却揭示出社会大众都是伪善者,逐臭而至。算是彻底粉上了。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三):我晕
第四季到第五季
变了什么?
你们一个个看了一两集就开始拼命码字打个三星,说自己的情怀,说这一季怎么怎么样了,不尴尬吗?
反正我替你们尴尬
---------//------//////----------/////////-------
-------------------------------------------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四):暴漫是一种信仰
第五季也出了好几期了,说实话我对第五季真的有些失望啊,笑点尴尬,笑声过于频繁真的很做作,也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影响力大了许多内容都不能说,回想第四季第一期就给我来了当头一棒,王尼玛超正的三观告诉我应该正确尊重别人的性取向,同性恋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些严肃的话语让我感到无比羞愧,毕竟我以前一直瞧不起同性恋。再反观第五季第一期,真的感觉很难受,或许是因为之前大事件之前太好了,要求变高了。不过我相信大头一定会让我们熟悉的暴走大事件回来的。我会一直等你。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五):我们都回不去了
以前我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五这短短20分钟的暴走大事件,那时候舞台还很小,经费也不多,但是却十分接地气,大胆。敢说主流媒体不敢说的,不敢播的,实力吐槽每周新闻。可以看出他们的努力付出,好像一直在坚持一个小孩一样的理想。而总会长大,开始顾忌,开始变的和别人一样。不再坚持,变的圆润,不再锋芒毕露。
广告?我完全可以理解,总要生存,但是一路到现在,星座30秒,广告之后更加精彩……都没有了以前第三第四季是的感觉,可能是我长大了,再也没办法放怀笑,可能是以前一起笑的人都分开了。
我们都回不去了。我还是会每周五守在电脑前看,但心中的期待却渐渐消失了。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六):暴走大事件还是不错滴
其实本人之前只是断断续续地看一看暴走大事件,之后发现暴走大事件非常不错,以搞笑的方式来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第五季进行了大改,本人还是可以接受的。唯一的尬点就是出其不意的笑声,还好,暴走大事件也进行了纠正,没了当初的不适应。
从本质上讲,暴走大事件其实还是以前的大事件。改动的地方基本都是框架以及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其中尼玛告解室可以说是增加的新版块,让暴走大事件增加了很多的时长。本人对这个版块并不是很感兴趣,基本小伙伴都是想看王尼玛如何神评论。至于星座剧场就显得没必要了,基本是刷木子的脸。开场白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王尼玛各种风骚走位也是挺搞得。
大事件仍然爱心膨胀,他们做节目也是随心所欲。于欢案,他们用一集来阐述,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在这一集里发牢骚,说弃坑。不管你觉得他们是不是有点多管闲事了,可是敢于对充满争议的事件发出自己的想法,不像其他综艺节目那样为了博取眼球不断地炒作,至少他们是真实的。
嗯,这是我的想法了。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七):被束缚的舞者
最喜欢的是以前暴走大事件玩笑中在说正事,用吐槽的方式说严肃的、敏感的新闻,试图说服人们冷静地看问题。 第五季,暴走像是被束缚住了。 现在我感觉文案变得空洞,没有什么目的可言。 或者说对于敏感的事讽刺地更加婉约,有点让人不时时刻刻关注这件事的人、没有get到梗的人不知所云。 这样不可能像能第四季在杨永信的事件中那样猛烈地推波助澜,去改变一件事了。 而且用娱乐的方式说娱乐,这跟原来的配方有点距离。 总不能要求脱口秀要承担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责任吧,他们只是说出可能的真相。 就想一部烂电影的演员也付出了努力,但不能因为想到他们的努力就去夸赞这些电影吧,这是电影市场的改观。 荆轲刺秦王。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八):一种情怀,一代回忆
作为一个从暴漫第一季就关注大事件的老观众,我真心的祝愿大事件越办越好。大事件的几年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很许多人一样,我们喜欢大事件不只是它能带给我欢笑,而是在于它在带给我们欢笑的同时还能让我们得到一些感悟。
暴走大事件作为一个新闻吐槽类节目却从未单纯的吐槽过,而是在吐槽过后还想着为观众带去不同的感悟,对生活应有的态度。
大事件一路走来,做了公益,说了许多令人深有感触的话,抨击过不良现象。对于生活中不公正的事他们总是敢于去指出,对于不良的现象他们也会毫不留情的指正。大事件在日益扩大的社会影响时并没有忘本,而是扛下了一片责任。暴走大事件不仅仅是一个节目,它是一种情怀,它或许也是一个信仰!
最新一期暴漫的正能量: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九):结束
初中第三季开始,同学推荐我看。一集之后,深深感觉第三季充其量就是浪费时间的无厘头网剧。从此再没看过。
直到今天偶然看了第五季的回播,又看到剧在调侃2030中国如果举办世界杯。所以看了两集。
这温和的不像我当初看的那个脱口秀节目,还温柔的回答粉丝的疑惑。
这些人真的厉害。
像问10个人,10个人都不知道的万能青年旅行社,还能写出直击我心的"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厨房昼夜与爱。"
怪诞如暴走大事件,也能回答"朋友啊,人死到头来能够活三万多天了不得了,
其中吃喝拉撒睡觉工作,
每天要占掉将近20小时,再刨掉头尾年少不懂事老无所依的20年,
你一辈子满打满算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几千天,
而这宝贵的几千天呢
你还要用来:
泡妞、旅游、唱K、逛街、吵架、生病、看病、下棋、泡茶、交朋友、打群架、去酒吧、打篮球、打游戏、看球赛、装修、追星、追剧、看大事件、照顾小孩、睡懒觉、跳广场舞、买衣服、买菜、做饭、做家务、开家长会、抓奸、离婚、复婚、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等等,
所以为什么说梦想是一件奢侈品呢,
因为你可能要清空那几千天来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要是你有这个觉悟了,woooo~你好厉害哦。
那大学报考什么专业根本就不重要啦,朋友~”
这样的答案。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全世界。我现在才发现这句话有多对。
不会去看完整个季度的视频,即使我知道它的水平。因为已经够咯,已经结束了。
《暴走大事件 第五季》观后感(十):暴走大事件,确实变得温和了
王尼玛还是那个王尼玛,观众还是那些观众,大事件却不是以前的大事件了。
以前的王尼玛,犀利,讽刺,三观正,到了这一季,却温和了许多。可能是以前太过于犀利,揭露了很多社会现象,肯定也得罪了不少人,这季王尼玛想把大事件从一个新闻吐槽节目转型为一个泛娱乐的节目,可惜,这一转,曾经的光环不在了,也许,大事件还会坚持每周更新,我也会坚持每周五去看,但是,曾经的激动与畅快的感觉去哪了?
一件事情坚持了太久,也会累吧,也会变得无聊,于是大事件也想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元素,吸引更多的人去看,不过,好像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要吐槽的是木子的星座三十秒,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个女生在那练嘴皮子,看得我都想快进,说的什么又听不清,我也不清楚星座是为哪些人准备的,为了讨好女生吗?大事件的绝大部分铁粉都是屌丝(没有贬义),就是生活很无趣,又需要暴走大事件这种来下饭的人,他们需要星座什么的吗,反正我不关心,我想其他人也不会怎么关心吧。
以前看大事件,满满的套路,我从来想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到了第五季,整个节目被模块化了,什么星座小剧场,星座三十秒,尼玛告解室,还有什么广告之后更加精彩,我搞不懂,广告就广告吧,为什么还要念出来呢,拿出来占用时间吗,我感觉现在大事件就好像在给大事件的铁粉交作业,套路没了,犀利的语言也少了,真正拿得出来的东西,真的只有情怀吗?
以前最喜欢大事件的各种短剧,像大队长喊麦,张全蛋质检手机,动物世界,杀马特家族的爱恨情仇,每个短剧也就八九分钟,却能和国际大片相媲美,现在我都能记得很清楚,虽然拍摄很辛苦,但是确实精彩,不过在第五季,我还没看到有什么连贯性的短剧能够吸引我,有的故事讲到一半就被莫名其妙的打断了,没有了下文。
不知道大事件什么时候能回到原来的感觉,不过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也没有责怪的意思,任何事情做得久了都会出现瓶颈,很少有人能逃脱这个定律,就像有人说的,大事件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大事件做到了,可惜持续的时间太短了,整个第五季都能感受到王尼玛的纠结,有些事情想说却又不能说的痛苦,祝愿大事件能走的更远。
荆轲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