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书香
寒假读书有点杂,朋友们在群里相约读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那时因为没有工作所以积极参与,也及时写下思考感悟,开学之后参与就相对少了,不仅仅是因为杂事缠身,也是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在意。所以来说只是愿意找借口就是放松自己的时候。而也读了白岩松的《白说》他的专业成长也是一路艰辛,很多人可以风光地出现不是因为运气乃是因为努力。比别人多做那些,可能你就算知道也未必可以付出。
而班级孩子进入高年级我鼓励孩子们读些有深度的书历史类的书,看问题由此可以深入,一起阅读分享了《明朝那些事儿》《轻松幽默侃唐朝》就连不少女孩子也被吸引加入其中。读书只有真正被书吸引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来读书就可以说是有了读书习惯,要是一直浮于表面那孩子很难沉入其中的。所以孩子们后来也有背诵《古文观止》,不时地在班级交流,也是一种激励。久而久之语言品质可以得到提升。否则单纯依靠老师讲解其实不可能达到学习语言自觉的目的。
而前几天汪清云告诉我买了《大清盐商》 ,我想要读,于是他借给我看。另外一个朋友带来了冯仑的《理想丰满》,虽然是他做商人可是因为有眼光加上自己圈子有事可以激发他的思考,所以书写得还是深入。也是对于人生的某些感悟。时代的变化其实汹涌澎湃,但是凡夫俗子无法看见未来的趋势,所以被时代抛弃而不能自知。
一个人的眼光哪里来?一是读书,还有行走实践。所以陶行知先生取名的含义由此可知。在行动中才能不断收获真知灼见。而从来没有凭空的创新,对于很多事情来说,是做久了之后才能发现需要改善的地方,因此死做练习可能不是真正的学习,而天才少年死前曾经说他的同学们都是会学习,却不会研究。
研究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更多搜集数据,更加细腻对待工作的烦恼,一一整理,记录可能都是属于研究。不能神秘化研究,也算是一种回到正道的。所以我们的生活里油盐酱醋做家务都可以研究,如何做可以更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随便应付缺少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