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婢
《世说新语》中记有一件趣事: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胡为乎泥中?”和“薄言往愬,逢彼之怒。”都是《诗经》中的诗句。故事中两个侍女对话的大意是,问:为什么会跪在地上啊?答:向他回话时,正好碰到他发火。两个侍女引经用典,巧言答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人将这种能吟诗作赋的婢女称为“诗婢”。
郑玄是如何将侍女们培养成“诗婢”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故事中我们知道,“郑玄家奴婢皆读书”,说明郑玄在家庭中营造了非常浓厚的读书氛围,而且经典诵读活动一定开展得很成功。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郑玄家中,言必有诗,文化味十足。
小说《三国演义》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是写到刘备即将见到郑玄时,插入了这个故事,以说明郑玄的与从不同: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玄听讲三年,目不邪视,融甚奇之。及学成而归,融叹曰:“得我学之秘者,惟郑玄一人耳。”玄家中侍婢俱通毛诗。一婢尝忤玄意,玄命长跪阶前。一婢戏谓之曰:“胡为乎泥中?”此婢应声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其风雅如此。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知道,郑玄专心学习,心无旁骛,在家庭中从读书方面肯定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在治学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汉书》中有《郑玄传》,对他师从马融的事迹有记载。